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善良与讨好的界限:一种本质上的差异

讨好型人格常常将自己的行为包装成“善良”,但从本质上来看,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理解这种差异,是自救的第一步。

动机的差异:善良的动机,是出于爱和尊重。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同理心,是希望他人能够过得更好的真诚愿望。善良的付出是无条件的,它不期待回报,不寻求认可。

讨好的动机,是出于恐惧和索取。它是一种害怕冲突、害怕被排斥的防御机制。讨好的付出,是一种有条件的交换,它在潜意识中期待通过自己的付出,来换取他人的认可、喜欢和关注。

行为的差异:善良的行为,是有原则和有底线的。一个善良的人,会尽力帮助他人,但他们也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界限。他们能够真诚地说“不”,并相信这种拒绝不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讨好的行为,是无原则和无底线的。一个讨好的人,会为了他人的需求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他们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界限,甚至将自己的界限拱手让人。

结果的差异:善良的最终结果,是双赢。它能够建立起基于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健康关系,让双方都感到舒适和被滋养。

讨好的最终结果,是双输。它不仅让讨好者感到疲惫和委屈,也让被讨好者习惯了索取,最终导致一种不平衡、不健康的关系模式。 F1XvDKVv8dFC1AnKyjGYKL2SX9/wF+j/Oxvd1UJeLMU7wCoo72Eo6T/2s7CpLZ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