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左拉的救赎(1852-1858)

1852年,13岁的塞尚转入埃克斯皇家中学(现为米涅中学),在这里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埃米尔·左拉。这段友谊的开端颇具戏剧性:某个冬日的课间,瘦弱的左拉被同学推倒在泥泞中,是塞尚挺身而出赶走了欺负者。左拉后来在给塞尚的信中回忆:“你那时就像普罗旺斯的橡树,高大沉默却充满力量。”

两个少年很快形影不离。他们常在课后溜到阿尔克河边,左拉朗诵雨果的诗句,塞尚则画下河面的反光。现藏于埃克斯塞尚工作室博物馆的一本泛黄的练习册上,留有两人合作的痕迹:左拉写的十四行诗旁,是塞尚画的河畔柳树,那些颤抖的线条已经显示出对动态的敏感。

1857年,18岁的塞尚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抉择。父亲为他注册了埃克斯大学法学院,但他在入学考试的哲学试卷背面,偷偷画满了教授们的讽刺漫画。这些漫画被校方发现后,引发了父子间第一次公开冲突。银行家在书房里咆哮:“艺术是乞丐的职业!”而塞尚在日记中写道:“我宁愿饿死也要画画。”最终妥协的结果是:他必须完成法律学位,但可以同时在市立绘画学校夜校学习。

市立绘画学校的格雷斯老师是第一个发现塞尚天才的人。在1858年的一份教学报告中,他写道:“塞尚对形体的把握异于常人,他画的石膏像不是复制,而是解剖。”格雷斯向银行家建议让儿子去巴黎深造,得到的回应是一顿怒斥。这段时期塞尚的素描本(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显示出惊人的转变:早期的拘谨临摹逐渐被大胆的变形取代,特别是那些用炭笔快速勾勒的街景,已经带有后来标志性的结构感。 f+FgqA/bt/jBlj8KXmC5TegUukXOxztC4v2x7Yr/raBk+VbxzdjEeRofUkFhxQ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