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常识1
理解数据还不够,理解数据背后的行为逻辑才是关键

数据驱动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概念。身为营销领域的专家,我经常被邀请参与新业务和营销项目的开发。与此同时,我也经常遇到一些人,他们错误地认为“查看过数据就等于理解了顾客”。无论是市场调查、数字平台分析、客服中心收集的顾客反馈,还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检索,尽管数据来源多样,但“查看数据就等于理解顾客”的观念似乎已经根深蒂固。

确实,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顾客,但仅仅通过查看数据就认为自己完全理解了顾客,这种想法未免过于肤浅。

[×]只要查看数据就能理解顾客。

[⚪]只有理解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内在规则,通过数据驱动获得的知识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你是否听过“不要思考,去感受”这句话?这是电影《龙争虎斗》中李小龙的经典台词。接下来还有这样一句话:“我指着月亮是为了让你注意到月亮,为什么你却只盯着我的手指看呢?”

这就是禅宗的“指月”公案,我们可以用这个公案生动阐释数据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比喻中,月亮代表了佛教的真理,而手指则是经文的隐喻。其寓意在于,我们不要被手指(经文)所迷 惑,而应关注手指(经文)所指向的月亮(真理)。在市场营销的情境中,手指可以解读为数据,月亮则代表顾客。

正如这句话所告诉我们的,仅仅查看数据并不足以真正地理解顾客。数据只是结果的体现。若只关注结果,你就无法明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探究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和机制,并寻求结果的可复制性。这种探究过程才是理解顾客的本质。只有理解数据背后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内在规则或规律,基于数据分析获得的知识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此外,假设检验也是一个被随意使用的概念。市场营销人员常被灌输这样一个观点,“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是科学的做法”。然而,这种观点有时会被理解为“只要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就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可能会导致一种误解,那就是随意提出的想法只要建立了假设,收集过数据,进行过测试,就能变成真理。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种停止深入思考的借口。

[×]只要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精心打磨问题至关重要。

这种思维方式在理解顾客方面也是极为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人们误以为,只要结论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就必然正确。或者说,一旦经过了检验,就应该将有关假设视为永恒的真理。这种思维定势会严重阻碍自己和他人深入思考。

实际上,假设检验并非一次性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先前的研究成果或观察中提炼出问题,建立假设并进行检验,而检验结果又再次引出新的问题(见图3-1)。

图3-1 理解顾客的持续过程

如果最初提出的问题就是错误的,那么无论如何进行假设检验,最终也只是从错误的方案中选出稍微好一点的而已。因此,理解顾客的关键在于建立假设前所提出问题的准确性。最初问题的答案会引出下一个问题,通过解答它们,会逐渐触及核心。

虽然事实(现象)只有一个,但真相(对现象的解读)却因人而异。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检验了一个假设,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理解顾客。实际上,持续提出问题并精炼问题本质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顾客理解的过程。 l1VSDBZVi1RLIzVUBcJucmIyFa5ceJf7sJ2e30A7O3Nnz+kdGdATH0cCd3k4Jk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