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我还要传达一个要点。我在本书的引言中提到,培养年轻人的目标是让年轻人获得自信。因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就是擅长培养和不擅长培养两者间的决定性差异。
不擅长培养的管理者只会一味地指出年轻人的错误,削弱他们的自信心,或者强行给年轻人灌输自己的做法,不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此一来,年轻人就会畏缩不前,也不会产生自信。
管理者也不能因为一时兴起就随意给年轻人分配工作,如“你帮我做下这个”“那个也拜托你了”。在忙碌的职场中,一些管理者总是接连不断地给年轻人指派各种杂活。这类管理者主张让年轻人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但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他们只是被动地完成领导指派的一个又一个任务,看不到工作的全貌,就算完成的任务数量再多,也无法真正地理解工作内容。因此,他们没有信心担负起工作的责任,且内心一直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
那么,事无巨细地把工作的方法教给年轻人,这种培养方式如何呢?其实, 对年轻人指导过度是最常见的不擅长培养的表现。
一些管理者会手把手地指导年轻人。这种做法乍一看很完美,但也无法让年轻人成长。因为如果什么都要靠管理者教的话,年轻人就会停止思考。
而且,即使把学到的业务完美地完成了,他们也不会因此产生自信,相反,他们甚至会丧失自信,而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我不够成熟,不能独当一面,没有人教我的话就做不到。”
“没有某某的指导,我就什么都做不了。”
在过度指导的管理者手下,有不少年轻人会产生这样的自卑感。这样一来,年轻人永远都没法产生自信,也不会成长。
那么,仅靠表扬又如何呢?遗憾的是,这也不能培养年轻人的自信。
在一开始,表扬的确可以有效地激励年轻员工。但是,表扬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表扬无法使人产生真正的自信,而且“仅仅能够完成工作”和“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产生自信”是两码事。反过来说,如果年轻人在工作时能带着自信,那么,无论是否能得到表扬,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擅长培养的管理者会让年轻人自己在工作中思考和体会,只有在其遇到问题时才会给予帮助。 这样做可以促进年轻人独立,最终让年轻人获得自信。
图1-6为擅长培养和不擅长培养的管理者的不同表现与结果。
图1-6 擅长培养和不擅长培养的决定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