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山哲人先生所著的《让年轻人自主成长》是一本深深激发了我的共鸣的好书。共鸣来自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我个人的成长轨迹;第二个是作为曾山先生的人力资源同行。
先说我的个人成长。《让年轻人自主成长》让我立刻回想起自己大学一年级被提拔为班长的经历,那一次的提拔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得益于我作为新生,参加全系主题演讲比赛并力拔头筹,让系党总支书记对我有了深刻印象。于是在班干部竞选环节,书记力排众议,跳过得票最多、呼声最高的前三名同学,选了我当班长。“官宣”之后,和所有同学一样,我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内心惴惴不安,担心无法胜任这个班级“最高行政长官”的角色。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书记的眼神坚定而有力,我坐在他的对面,感受到他的鼓励。“作为班长,全心全意为班级做好服务,不懂就问,有问题你随时来找我!”
在其位谋其职。既然被书记寄予期待,那就“撸起袖子干”吧。斗志一旦被激发,我就启动了“年轻人自主成长的自驱循环”,不断积累决策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并持续从中学习提升。值得骄傲的是,4年的大学时光,我连任了两届班长(第二次就不需要书记再力排众议了),大学三年级我还竞选成功,担任学院、系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一路走来,回望近30年职业发展,无论身处职涯的哪个阶段,我都在践行着自主成长的自驱循环。如同曾山先生所言,自主成长不仅适用于年轻人,它还是一个不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能让任何人都加速成长的方法。本质上,它为每一个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终身成长的大门。
再说第二个共鸣的维度,那就是作为曾山先生人力资源领域的同行。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一号位,像“园丁”一样,为企业培养人才是我的使命之所在。《让年轻人自主成长》让我为之击节,激发我的高度共鸣背后有三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曾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更是一位有着多年销售管理经验,又在人力资源领域浸淫多年的企业经营者。 借用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我从亲身经历中强烈地体会到,提拔不仅能赋予组织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可能性,还能以巨大效益的形式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冲击。”我们经常说,出发点决定了归宿。把自己定位为企业的经营者,思考人才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这一点是国内不少人力资源同行需要学习的。
原因之二是,这本书不仅是在员工个体层面谈年轻人的自主成长,更是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上,探讨组织如何创造有利于年轻人自主成长的自驱环境。 用曾山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如何形成年轻人自主成长的理念、机制以及文化。具体到书中,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比皆是,比如:管理者的目标不应是提拔某个人,而应是提拔团队的所有成员;提拔是指向未来的,体现了管理者对年轻人潜能的期待。如果管理者仅局限于现有人才和现有能力的总和,组织的潜能就永远无法被放大。在组织内公开分享失败的经验,以便消除心理障碍。
原因之三是,这本书所提供的方法工具来源于理论,但同时又有机地与工作场景、业务实践融合在了一起。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我读过不少专业类书籍,涉及教练技术、赋能型领导力、成人学习理论、培训发展等。但是坦白地说,大部分专业书籍都容易脱离企业的管理实践,而且容易把手段本身当作目的。如果用武术门派来做类比,曾山先生的书像是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没有太多花哨的招式和架子,但每一拳、每一腿都简单直接、劲道十足,直指对手命门。
最后,我想分享本书最为打动我的观点:“我对年轻人的期望既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而是成长,而且是迅速、大幅度的成长。如果把成长放在第一位,决策失败就会成为成长的种子。”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建立自信、自主成长。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