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枢·经脉》云:“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本穴有二,在上下门齿正中缝隙中。上者属督,下者属任,两者均为任督二脉之交会,故名“龈交”。上下齿缝虽不连接,由于人中、承浆两会穴,手足阳明两经,左之右,右之左 (手阳明于人中穴交叉,上至鼻旁。足阳明于承浆穴交叉,上至目下,及额角), 两经四线,循口环唇,任督两脉之连系,由口角两旁之线接引交会,而任督两端借以相连也。本穴功用,主要为泻头部督脉之气。所治为口、齿、鼻、目、颠顶等处之疾,但不及于耳。故口眼斜等病多取之。
余初学医时,对于任督二脉于口齿处相与连接,颇有疑意。及阅读《灵枢·经脉》,乃知古人早有明见。故一再提出,以供同道参正。
简录《灵枢·经脉》原文两段如下: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① 。 即起于食指之端,上项,交于大椎,会于督脉,左右交叉转于迎面而夹鼻也。
下入缺盆 ② ,络肺 ② ,下膈 ② ,属大肠 ② 。 此手阳明之内循行也。 其支者 ③ ,从缺盆上颈 ③ ,贯颊 ④ ,入下齿中 ⑤ ,还出夹口 ⑥ ,交人中 ⑦ ,左之右,右之左 ⑦ ,上夹鼻孔 ⑧ 。 此段经文,乃手阳明经由背转前,循行上面,介引督脉与任脉交会而接连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
    
    
     ①
    
    
     ,上交
    
     中
    
    
     ②
    
    “上”字,原文误作“之”字。即起于鼻根内部也,
    
     旁纳太阳之脉
    
    
     ③
    
    
     ,下循鼻外
    
    
     ④
    
    即由承泣下行之线,
    
     入上齿中
    
    
     ⑤
    
    
     。还出夹口环唇
    
    
     ⑥
    
    
     ,下交承浆
    
    
     ⑦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
    
    
     ⑧
    
    
     ,循颊车
    
    
     ⑨
    
    
     ……至额颅
    
    
     ⑩
    
    
     。(图
    
    3
    
     )
    
     中
    
    
     ②
    
    “上”字,原文误作“之”字。即起于鼻根内部也,
    
     旁纳太阳之脉
    
    
     ③
    
    
     ,下循鼻外
    
    
     ④
    
    即由承泣下行之线,
    
     入上齿中
    
    
     ⑤
    
    
     。还出夹口环唇
    
    
     ⑥
    
    
     ,下交承浆
    
    
     ⑦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
    
    
     ⑧
    
    
     ,循颊车
    
    
     ⑨
    
    
     ……至额颅
    
    
     ⑩
    
    
     。(图
    
    3
    
     )
    
   
观此两节经文,则任、督相交一目了然矣。
 
    图3 任、督脉交会循行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