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是老年期的最常见类型,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起病隐袭,通常为散发,约10%有明确家族史。病程通常为5~10年。中医学称为“痴呆”“呆病”“健忘”等。
阿尔茨海默病,亦称老年痴呆,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年高正气亏虚及七情所伤、情志失调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主要病机为精、气、血亏损不足,使髓海失充、脑失所养及风、火、痰、瘀诸邪内阻,上扰清窍,清窍受蒙,终致神明失用,痴呆遂生。其病理性质是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虚实夹杂证。
1.积损正伤,髓海不足
《医林改错》云:“年高无记忆者,脑髓渐空。”人至老年,脏腑功能减退。年高阴气自半,肝肾阴虚,或精血不足,髓海失充,脑失所养,则神明失用;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使肝阳上亢,化风内动,风阳上扰清窍,则清窍不明;年高心脾渐虚,心虚失其主血之能,行血功能不足,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均可致脑失所养,神明失用,发为痴呆。或因久病、多病,积损正伤,致肾、心、肝、脾之气及阴、阳、精、血亏损,脑失所养,神明失用而发痴呆。
2.肝郁化火,上扰清空
情志所伤,恼怒伤肝,肝失疏泄,久则肝郁化火或阳亢化风,肝火、肝阳上扰清空。久思积虑,耗伤心脾,心阴、心血暗耗,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足,致使脑失所养,神明失用;或脾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清窍受蒙。惊恐伤肾,肾虚精亏,髓海失充,脑失所养。皆可导致神明失用、神情失常,发生痴呆。
3.痰湿内阻,上蒙清窍
《石室秘录》云:“痰势最盛,呆气最深。”因肝郁克脾,或思虑伤脾,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或脾肾虚弱,气化失司,津液不归正化,痰湿内生;或久嗜烟酒肥厚,酿湿生痰。痰湿内阻,上蒙清窍,使神明失用,神情失常,发生痴呆。
4.瘀阻脑络,清窍失灵
《类证治裁》云:“若血瘀于内,而善忘如狂。”因外伤,瘀阻脑络,或年高气血运行迟缓,血脉凝滞,阻于脑络;或痰湿壅盛,阻滞气血,瘀阻于脑,或情志所伤,气机不畅,瘀阻血脉,或中风后血留经脉,血瘀于内,脑络不通,清窍失灵,发为本病。
5.内生浊毒,毒损脑脉
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痰瘀交阻,化生浊毒,浊毒一旦形成,又重新瘀阻络脉,加重络脉的瘀滞,形成恶性循环,络脉功能逐渐失常,浊邪害清而渐成痴呆。
1.病因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发生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有患同样疾病者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者患病概率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异常导致。据最新医学报道,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患者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概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引起人们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概率比一般人群高3~4倍。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概率,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概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中有一篇仅女性患病的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1、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某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概率高。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发作无关。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病也有关。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可能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有关。
(3)头部外伤: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该病的病因之一。
(4)其他: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发病毒感染等,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目前AD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主要的有β-淀粉样蛋白(AB)沉积学说、Tau蛋白理论学说,还有神经血管、细胞周期调节蛋白障碍、氧化应激、炎性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假说。
2.病理
AD的病理表现为脑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脑沟加深、变宽,脑回萎缩,颞叶特别是海马区萎缩。组织病理学上以神经炎性斑(嗜银神经轴索突起包绕β-淀粉样变性而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由过度磷酸化的微管tau蛋白于神经元内高度螺旋化形成)、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为其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患者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患者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本期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患者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时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易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本期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本期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1.简易精神量表(MMSE)
简易精神量表内容简练,测定时间短,易被老人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测查本病智能损害程度最常见的量表。该量表总分值数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若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中学程度≤22分,大学程度≤23分,则说明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运用和视空间能力等各项认知功能的评估。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是一个包含11个项目的认知能力成套测验,专门用于检测AD严重程度的变化,但主要用于临床试验。
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可用于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程度。该量表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即测定病患者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如穿衣、脱衣、梳头和刷牙等);二是工具使用能力量表,即测定患者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的能力(如打电话、乘公共汽车、自己做饭等)。后者更易受疾病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
3.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
本评估常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等,常需要根据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基线评测,不仅能发现症状的有无,还能够评价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对照料者造成的负担,重复评估还能监测治疗效果。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侧重评价痴呆的激越和抑郁表现,15项老年抑郁量表可用于AD抑郁症状评价。而CSDD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但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无关。
血液学检查主要用于发现存在的伴随疾病或并发症,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痴呆。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包括血钙、肾功能和肝功能、维生素B 12 、叶酸水平、甲状腺素等指标。对于高危人群或提示有临床症状的人群应进行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血清学检查。
1.结构影像学
结构影像学用于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和发现AD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头CT(薄层扫描)和MRI(冠状位)检查,可显示脑皮质萎缩明显,特别是海马及内侧颞叶,支持AD的临床诊断。与CT相比,MRI对检测皮质下血管改变(例如关键部位梗死)和提示有特殊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朊蛋白病、额颞叶痴呆等)的改变更敏感。
2.功能性神经影像
功能性神经影像如正电子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提高痴呆诊断可信度。
AD的EEG表现为α波减少、θ波增高、平均频率降低的特征。但14%的患者在疾病早期EEG正常。EEG用于AD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朊蛋白病的早期证据,或提示可能存在中毒-代谢异常、暂时性癫痫性失忆或其他癫痫疾病。
1.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和蛋白电泳分析
血管炎、感染或脱髓鞘疾病疑似者应进行检测。快速进展的痴呆患者应行14-3-3蛋白检查,有助于朊蛋白病的诊断。
2.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检测
AD患者的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42)水平下降,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研究显示,Aβ42诊断的灵敏度为86%,特异性为90%;总Tau蛋白诊断的灵敏度为81%。
基因检测可为诊断提供参考。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2基因(PS1、PS2)突变在家族性早发型AD中占50%。载脂蛋白APOE4基因检测可作为散发性AD的参考依据。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AD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规定了AD的诊断标准:A加上一个或多个支持性特征B、C、D或E。
A.出现早期和显著的情景记忆障碍,包括以下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缓慢进行性记忆减退。
2.测试发现有严重的情景记忆损害的客观证据:主要为回忆受损,通过暗示或再认测试不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
3.在AD发病或AD进展时,情景记忆损害可与其他认知功能改变独立或相关。
B.颞中回萎缩
使用视觉评分进行定性评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或对感兴趣区进行定量体积测定(参照特定人群的年龄常模),磁共振显示海马、内嗅皮质、杏仁核体积缩小。
C.异常的脑脊液生物标记
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浓度降低,总Tau蛋白浓度升高,或磷酸化Tau蛋白浓度升高,或此三者的组合。
D.PET功能神经影像的特异性成像:双侧颞、顶叶葡萄糖代谢率减低。
其他经验证的配体,包括匹兹堡复合物B或1-{6-[(2-18F-氟乙基)-甲氨基]-2-萘基}-亚乙基丙二氰(18F-FDDNP)。
E.直系亲属中有明确的AD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
病史:突然发病;早期出现下列症状:步态障碍,癫痫发作,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局灶性神经表现,包括轻偏瘫、感觉缺失、视野缺损;早期锥体外系症状。
其他内科疾病,严重到足以引起记忆障碍和相关症状:非AD痴呆、严重抑郁、脑血管病、中毒和代谢异常,这些还需要特殊检查。与感染性或血管性损伤相一致的颞中回MRI的FLAIR或T2信号异常。
如果有以下表现,即可确诊AD:既有临床又有组织病理(脑活检或尸检)的证据,与NIA-Reagan要求的AD尸检确诊标准一致。两方面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既有临床又有遗传学(1号、14号或21号染色体的突变)的AD诊断证据,两方面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仍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近10年来采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在改善脑循环和脑细胞代谢,促进智能恢复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根据发病特点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虚实夹杂者多见。因而辨证当以虚实或脏腑失调为纲领,分清虚实,辨明主次。在治疗上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解郁散结、补虚益损是其大法。
1.瘀阻脑络,清窍失灵型
主症:神情呆滞,智力减退,妄思离奇,语言謇涩,情绪躁扰,多言易怒,行为古怪,颜面晦暗,心悸肢麻,胸胁胀闷,易醒多梦,舌紫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以通脑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2g,赤芍12g,枳壳12g,川芎10g,川牛膝20g,丹参25g,鸡血藤30g,水蛭6g,麝香0.1g(研冲),甘草6g,菖蒲10g,郁金10g。或银杏达莫40mL加入盐酸培他司汀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2.积损正伤,脑髓失养型
主症:头晕耳鸣,智能下降,表情呆滞,行动迟缓,记忆锐减,言语迟钝,说话颠三倒四,行为幼稚,喜自独居,情绪低沉,时哭时笑,头摇肢颤,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填精益髓,开窍醒神。
方药:七福饮加减。熟地黄15g,枸杞子15g,鹿角胶10g(烊化),龟甲胶10g(烊化),阿胶10g(烊化),紫河车粉4g(冲),肉苁蓉12g,远志8g,巴戟天10g,小茴香10g,杜仲10g,怀牛膝15g,楮实子15g,茯苓15g,山药15g,五味子10g,三七粉(冲)4g,石菖蒲10g。或用三七皂苷0.45g(3支)加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3.痰浊上犯,蒙蔽清窍型
主症:表情迟钝,神明不清,反应缓慢,头重脑胀,徘徊不眠,不思纳谷,口多流涎,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面色苍白,舌胖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浊,醒神开窍。
方药:指迷汤、洗心汤加减。人参10g,白术12g,半夏15g,神曲15g,制南星10g,陈皮15g,菖蒲10g,茯神30g,山楂20g,附子8g,酸枣仁20g,丹参20g,甘草6g。或用灯盏花素80mg加培他司汀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或经常服用银可络、脑心活血通、消栓再造丸。
4.气血不足,元神失养型
主症:灵机呆痴,神情恍惚,懒言少语,日夜颠倒,乏力气短,面色萎黄,纳呆少食,舌淡苔白,脉细而弱。
治法:益气养血,以助化源。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20g,人参10g,炒白术10g,当归10g,茯神20g,远志10g,炒酸枣仁20g,桂圆肉20g,石菖蒲10g,丹参20g,三七粉4g(冲),甘草6g。或黄芪注射液6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5.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型
主症:健忘,心烦易怒,口苦目干,头昏头痛,筋惕肉
,或咽干口苦,尿赤便干,面红耳赤,口气臭秽,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肝泻火,镇静安神。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20g,石决明20g,栀子10g,黄芩10g,牛膝15g,杜仲10g,茺蔚子20g,桑寄生15g,夜交藤15g,茯神20g,灵磁石20g。或用葛根素、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
6.内生浊毒,毒损脑络型
主症:表情呆滞,双目无神,不识事物,面色晦暗,秽浊如蒙污垢,或面红微赤,口气臭秽,口流黏涎,溲赤便干,肢体颤动,舌强寡言,言语颠倒,狂躁不宁,舌绛少苔,或舌暗有瘀斑,或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活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赤芍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黄连10g,丹参30g,甘草6g,郁金12g,石菖蒲10g。或用双黄连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中成药:银可络、麝香心脑乐、抗脑衰胶囊、脑心活血通、清脑颗粒、天智颗粒、益思达、石杉碱甲片、人参再造丸等。
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金纳多、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主穴:百会、神庭、风池、脑户、神门、大钟、足三里、三阴交、通里、太冲、太溪等。
语言謇涩:廉泉、阳陵泉等。
半身不遂:合谷、曲池、环跳等。
流涎:地仓、足三里等。
对症治疗目的是控制伴发的精神病理症状。
1.抗焦虑药
如有焦虑、激越、失眠症状,可考虑用短效苯二氮䓬类药,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劳拉西泮(罗拉)和三唑仑(海乐神)。剂量应小且不宜长期应用。警惕过度镇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增加白天活动有时比服安眠药更有效。同时应及时处理其他可诱发或加剧患者焦虑和失眠的躯体病,如感染、外伤、尿潴留、便秘等。
2.抗抑郁药
AD患者中20%~50%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较轻且历时短暂者,予劝导、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环境改善即可缓解。必要时可加用抗抑郁药。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副作用较轻,也可选用多塞平(多虑平)和马普替林。近年来我国引进了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氟西汀(百优解),口服;舍曲林(左洛复),口服。这类药的抗胆碱能作用和心血管副作用一般都比三环类轻。但氟西汀半衰期长,老年人慎用。
3.抗精神病药
这类药有助控制患者的行为紊乱、激越、有攻击性和有幻觉与妄想。但应使用小剂量,并及时停药,以防发生毒副反应。可考虑小剂量奋乃静口服。硫利达嗪的体位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较氯丙嗪轻,对老年患者常见的焦虑、行为激越有帮助,是老年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但易引起心电图改变,宜监测ECG。氟哌啶醇对镇静和直立性低血压作用较轻,缺点是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近年临床常用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疗效较好。心血管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适合老年患者。
目的在于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方兴未艾,新药层出不穷,对认知功能和行为都有一定改善,认知功能评分也有所提高。按益智药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脑血管扩张剂、促脑代谢药等类,各类药物之间的作用又互有交叉。
1.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
胆碱能系统阻滞能引起记忆、学习的减退,与正常老年的健忘症相似。如果加强中枢胆碱能活动,则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因此,胆碱能系统改变与AD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即所谓的胆碱能假说。拟胆碱药治疗目的是促进和维持残存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这类药主要用于AD的治疗。
2.脑代谢赋活药物
此类药物的作用较多而复杂,主要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皮质细胞对氧、葡萄糖、氨基酸和磷脂的利用,促进脑细胞的恢复,改善功能脑细胞,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的目的。
饮食调理对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平时饮食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不饱和脂肪酸、低脂、低热量、低盐饮食;戒烟戒酒。少食肥肉、猪油、牛油、奶油、动物内脏等,多食清淡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木耳、菌菇类食物,多吃些药膳类,如健脑粥、三七山楂粥等。保持二便通畅,这对痴呆的防治有益处。可应用一些食疗方法防治痴呆病的发生和发展。
家属、医护人员要以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去精心调护患者,对于轻症患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训练和教育,合理安排生活,督促患者尽量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之逐渐掌握一定的生活和工作技能,从而使智能得到发展。对于重症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的患者,要注意生活各方面的照顾,防止因大小便自遗及长期卧床引起的感染、压疮形成,定时拍背和臀部按摩。要高度防止患者跌倒而发生骨折;不要让患者独自外出。
精神抑郁、独居、兴趣缺乏、运动减少对老年痴呆的发生有较大影响,因此,平时应注意交流,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经常读书、看报、看电视节目、听收音机,参加老年人体育运动及健康活动,培养一定的爱好,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同时亦采用揉足三里、涌泉、神阙、关元等穴的方法,以达到健身益智的目的。
患者争取能够进行自我料理,所以说要督促和提醒他主动完成一些日常工作,不能包办、代替,可以和患者共同进行商量,制订一些有目的、可以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限定他完成,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他的自主生活能力。
到了疾病中期,除了让患者完成家庭作业以外,还要锻炼他丧失的那一部分生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给他充分的时间让他完成,不要催促,多鼓励和支持,比如洗脸、刷牙、收拾房间、进食、整理自己的床铺或者是做好个人卫生等,尽量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等,对于失去日常生活能力者要多次提醒,反复地教,反复地练,直到学会为止,在这个时候,家庭人员及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耐心地指导其进行调护训练。
到了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已经严重受损,训练难度很大,那么我们可以帮助他、协助他实现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吃饭、穿衣、洗脸、刷牙、走路、如厕等,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做好一些相应的护理工作。
由于发病因素涉及很多方面,绝不能单纯地只使用药物治疗。临床细致科学的护理对患者行为矫正、记忆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长期卧床者,要注意定时大小便,定时翻身擦背,防止压疮发生。对兴奋不安患者,应有家属陪护,以免发生意外。注意患者的饮食起居,对不能进食或进食困难者给予协助或鼻饲。加强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记忆力的训练。
本病治疗较难,故预防与调护显得较为重要。
1.预防和及时治疗可损害脑的各种疾病,避免有害因素,如中老年人应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中风等疾病,防止头部外伤及有害气体中毒等。
2.家属、医护人员要以耐心、和蔼的态度去维护患者的自尊,与患者保持亲密的关系,争取与患者合作,鼓励患者参加社会各种活动。
3.对病情较轻患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训练和教育,合理安排生活,督促患者尽量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从而使智能得到发展。
4.对于重症患者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注意生活照顾,并派专人细心照顾,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5.生活调护:注意要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睡眠,保持清洁卫生和大便通畅;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鼓励多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节目。培养一定爱好。参加力所能及的健身活动和体育锻炼。
6.饮食调养:平时饮食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低盐、低热量饮食,戒烟戒酒,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
黄某,男,76岁,教师。1999年8月19日初诊。
患脑萎缩住院治疗后,四肢活动自如,但出现善忘,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言语啰唆易重复,固执易于激动,有书写阅读障碍,计算和识别能力减退,懒言少语,少气胸闷,舌淡苔白,脉沉细小弦。血压140/70mmHg,总胆固醇7.6mmol/L,甘油三酯6.5mmol/L。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辨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元神失荣。
治法:益心健脾,以助神明。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25g,人参10g,炒白术15g,当归12g,茯神25g,远志10g,酸枣仁20g,桂圆肉20g,丹参30g,石菖蒲10g,三七粉4g(冲),何首乌25g,甘草6g。每日1剂,分2次服,另外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60mL,复方丹参16mL加入培他司汀500mL,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患者按上法治疗3个月,情绪稳定,少气胸闷消除,书写阅读能力有明显改进,善忘已有改善。以后按上方碾成粉末,每日2次,每次10g,连用3年,病情稳定。
按语:《济生方·健忘论治》云:“夫健忘者,常常善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清,神官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倘若忧思劳倦或者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或年老阳气虚衰,而致心脾亏损,气血不足,髓海不得后天之助,元神失养,则出现清窍蒙钝,灵机呆痴,懒言少语,日夜颠倒,乏力气短,舌淡苔薄,脉细而弱,或见沉细。治当调理心脾,养血活血以益中气,归脾汤加活血之品而用之。
龚某,女,62岁。1989年4月16日初诊。
诉健忘2年,注意力不集中,胆怯善惊,心烦不安,夜寐不酣,神志时清时糊,目光焦虑,答非所问,计算力丧失,口渴引饮,大便闭结,头晕腰酸,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
辨证:肾精亏损,髓海空虚,心火上炎,神不内守,水火不济。
治法:滋肾填精,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生地黄、益智仁、黄芩各10g,白芍、制首乌各15g,黄连、远志各6g,茯神20g,丹参15g,炙甘草4.5g。另珠黄散0.3g吞服,每天2次,牛黄清心片每天3次,每次2片。
嗣后,以此方加减调治3个月,至7月24日来诊,神志清晰,神定寐安,能回答简单问题,头晕腰酸已减,口渴已除,两便如常,恢复个位数计算力,唯行动仍嫌呆笨,健忘如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前法取效,君火已泻,肾精来复,然髓海空虚不充,续以补肾填精充髓,养心安神定志之法治之。
生地黄、制首乌各15g,枸杞子、益智仁各10g,女贞子、旱莲草各12g,远志4.5g,黄连3g。另珠黄散0.3g吞服,每日1次。
此方加减续治半年,1990年2月1日来诊,神志较前更清,精神好转,面色转润,眠食俱佳,问答切题,生活自理,健忘之症略减。再予左归丸缓以图治,以滋阴填精固本。
按语:患者年逾六旬,肾水不足,君火亢盛,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姚老取黄连阿胶汤之意,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中黄连、黄芩牛黄清心片、珠黄散以清心降火,生地黄、益智仁滋肾填精,白芍、制何首乌、丹参补精血且防苦寒之弊,茯神、远志、炙甘草宁心安神定志。诸药相合,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泻中寓补,使火降而不伤阴,滋阴以助火降,待心火伏降,神明渐清时,减其清心伏火之势,壮其滋肾填精之力,使肾精来复,髓海渐充,神机转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