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和霍纳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学认为丛集性头痛多为肝火旺盛、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所致。盖肝体阴而用阳,内藏相火,情志不畅,木郁不舒,气机阻滞,或气郁化火,上扰清窍发为本病。或肝阳暴涨,风阳上扰而致头痛。

(二)西医

西医学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下丘脑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参与的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

【临床表现】

(一)发作时无先兆

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发作多在晚间,初起有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大部分患者发作时病侧出现Horner综合征。

(二)头痛时患者十分痛苦

坐卧不宁,一般持续15~180分钟,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

(三)呈丛集性发作

丛集性发作即每天发作1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

(四)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

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五)60岁以上患者少见

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疾病有自行缓解倾向。慢性丛集性头痛极少见,占丛集性头痛不足10%,可以由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转为慢性,也可以自发作后不缓解,呈持续性发作。慢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相同,症状持续发作1年以上,或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4天。

【辅助检查】

1.颅脑CT或MRI可排除颅内、外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MRI显示发作期同侧下丘脑灰质激活。

2.组胺试验可诱发典型疼痛即可诊断。

【诊断】

1.以一侧眶周和前额的突发性搏动痛或胀痛为主,可一天内发作数次,连续发作数天至数月后中止。间隔数周、数月或数年后又以原有形式复发。

2.头痛突发突止,发作时间较恒定,1次发作持续数10分钟至数小时。

3.发作时常伴有眼部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少数可有恶心、呕吐。

4.脑阻抗血流图呈高血容量型。

5.可能有过敏、颅脑外伤、鼻窦炎、颈椎病变等病史及相应体征。

【鉴别诊断】

1.偏头痛

丛集性偏头痛发作与典型偏头痛容易鉴别,但是,与非典型性偏头痛常不易鉴别。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时,有部分患者有视觉障碍或其他血管痉挛的表现。头痛不限于一侧,也没有连续和密集发作的特点。面部偏头痛,有些患者头痛的部位虽然在面部或与丛集性头痛的部位一样,但疼痛一般较轻而持续时间较长。

2.血管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发病机制是患者头痛时有头颅外动脉扩张现象,因此传统上列为血管性偏头痛特殊类型。但本头痛与内分泌紊乱无明显关系,更年期发作不见减少,丛集性头痛发作时血浆中5-羟色胺(5-HT)并不减少而组胺升高,这是由于颈部血管对组胺的超敏反应所致。紧张、饮酒、服用硝酸甘油可以激发,亦有人认为缺氧也可以诱发。

【并发症】

本病发作时多伴有患侧鼻塞、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由于长期头痛,患者会出现情绪抑郁、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

【治疗原则】

丛集性头痛目前虽无法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可明显减轻急性头痛发作,抑制头痛发作。

【辨证论治】

1.肝火上炎

主症:头痛如裂,多于一侧,牵扯目眶,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失眠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治法:清肝泻火,通络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黄芩12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黄15g,柴胡12g,蝉蜕8g,夏枯草8g,僵蚕10g,全蝎6g,车前子15g,甘草6g。

2.肝阳上亢

主症:头痛且胀,眩晕目赤,痛扯眼眶,口苦咽干,面部烘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痛。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3g(冲),钩藤20g,桑叶8g,刺蒺藜15g,菊花12g,石决明20g,珍珠母30g,川牛膝20g,白芍15g,茯神20g,生地黄20g,僵蚕10g,甘草6g。

3.气血瘀阻

主症:头痛发作频繁或日久不愈,痛有定处,如锥如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5g,赤芍12g,郁金12g,菖蒲10g,细辛6g,白芷15g,全蝎6g,土鳖虫10g,老葱1根,甘草6g,柴胡10g,麝香0.15g(研冲)。

【西医治疗】

(一)与偏头痛治疗基本相同

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或者在每次发作前服。作为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用药时,可连服10~14天。舒马普坦(舒马坦)是5-HT受体激动药,与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用药后如出现胸闷、胸部发紧时应立即停用。头痛丛集发作时口服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至丛集发作停止后停药。

(二)发作时吸氧或高压氧治疗

本法对部分患者有效。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氟桂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对部分患者有效。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酚酸等可以试用。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试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利多卡因蝶腭神经阻滞、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酒精注射、射频三叉神经节阻滞。本病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预防与调护】

1.注意生活和心理卫生,劳逸结合,避免淋雨受凉或太阳持续暴晒,避免诱发丛集性头痛。

2.避免过多食用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如酒类、巧克力、奶酪、动物内脏和柠檬汁等。

3.服用预防丛集头痛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4.进行精神调理,情绪不稳和精神紧张、焦虑是最常见的丛集性头痛诱发因素,这在女性患者中尤为明显。因此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足够的睡眠,则可减少发作机会,避免诱发致病。

【医案精选】

董建华医案——气血瘀阻证

殷某,男,32岁。3年前开始头痛,左侧为甚,初起轻微,痛呈阵发性,近年来头痛发作较频,尤以春夏发作较剧,此次发作已2个月余,痛势不减,痛甚时头皮抽挛,伴恶心,饮食乏味,口苦,二便正常。检查脑神经及眼底正常,无运动感觉障碍,反射正常,无锥体束征。屡行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辨证:气血瘀阻。

治法:通窍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生姜各10g,桃仁、赤芍、红花、葱白各6g,麝香0.15g,黄酒250mL。

每剂煎至10酒杯。每日1剂,服3天,停3天。

上药服12剂后,头痛诸症均除。随访年余,未复发。

按语:王清任认为,凡头痛用他方久治无效者,通窍活血汤有效,用以主治头面血瘀之症,如久聋、紫癜等。本例头痛3年,虽无瘀血之外证,但宗久病入络之理,选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为治,药用赤芍、当归、桃仁、红花活血消瘀;生姜、葱白辛温通阳;更入麝香、黄酒辛温透窍,通络行瘀引药上行,直至颠顶。服药12剂头痛痊愈。 rkjNOjBbfOqRnKgUWCwKwlHLFixFpxELCLxEedISwcmOpRvuStX0uGbuLm+UCx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