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你猜对了吗?

胡豆莲 ,又名山豆根、日本山豆根等。经考证来源为豆科山豆根属胡豆莲,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全草入药,多用根。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活血的功效。

常用于镇痛(咽喉肿痛、胃痛),抗癌(喉癌、食道癌),消炎(口腔炎、咽喉炎、肠炎)等。

遗憾的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胡豆莲适生环境日渐缩小,且其本身繁殖率低下,以及人们的无序采挖,胡豆莲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在当地有灭绝的危险。

干岩矸 ,又名岩黄连。经考证来源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毛黄堇。

全草入药。

味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凉血散瘀的功效。

常用于止痛消炎,主治胃炎、肝炎、肾炎等疼痛和外伤出血。

由于干岩矸生长在干燥的石灰岩悬崖峭壁上,生境恶劣,自然繁殖率低,加上多年来人们大量采挖,野生资源已经濒临枯竭。

岩白菜 ,又名矮白菜、金山岩白菜。经考证来源为苦苣苔科唇柱巨苔属植物牛耳朵。

全草入药。

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阴虚肺热,咳嗽咯血。

筋骨草 ,又名箭羽草、舒筋箭羽草。经考证来源为唇形科四棱草属四棱草。

全草入药。

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通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四肢麻木等症。

黄常山 ,又名常山、蜀漆。经考证来源为虎耳草科黄常山属黄常山。

根入药。

味苦、辛,性寒,有小毒。具有截疟,祛痰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疟疾、瘰疬、胸中痰饮积聚等。

朱砂莲 ,又名避蛇生、背蛇生。经考证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背蛇生。

块根入药。

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消肿,散血止痛,解蛇毒的功效。

常用于镇痛(胸痛、腹痛、喉痛),以及治疗毒蛇咬伤等。由于朱砂莲日渐稀少,该物种被收录为《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批考察物种。

地苦胆 ,又名金果榄。经考证来源为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青牛胆。

块根入药。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痈疖肿毒等。

回心草 ,又名一把伞。经考证来源为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

全草入药。

味辛、苦,性平。具有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独特效果。

金佛山片区以汉族居民最多,还混居着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经过数百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方文化和民间习俗。“金佛山八大特效药”就是多民族在长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民间治病良药。

子规的疑问

小小的一株花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它是怎么治病的呢?

草药的“味”指的是味道吗?“性”又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下一章——《平凡又奇妙的花草》! VovxVKyR4/s3HeSrjzXTMWLpvQwdRCj39maF1CYIvWtIhH1EjW75sy7Y0JXjEKP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