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版前言

遇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机缘。这本书让我找到了中医的灵魂。

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中医知识的积累很容易,但构建纯正的中医知识体系较难,建立纯正的中医世界观更难。

我是热爱中医的,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就是中医学院。当我从中医学院毕业后,并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进入医院成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而是留校在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管理。1995年我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习了研究生课程,但自我感觉似乎还是没有学会怎么看病。直到2005年山西省卫生厅抽调我参加全省中医基本情况调研,我发现很多自学中医的民间老中医看病的疗效很好!——为什么我专业学习中医多年,还不如一个自学的民间中医呢?此后,我拜访山西灵石李可老中医,他讲述自己对历代医家的认识,一席话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医的认知:能否成为好中医,不是悟性的问题,是系统中医知识的传承,是中医世界观的问题。

每一次观看李可老中医诊疗过程,包括开方用药的剂量以及疗效,都完全震撼到我,让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医。于是毫不犹豫地磕头拜师!拜师之后,师父讲他的医学体系的形成,得益于一本书,即《实验系统的古中医学》,作者是清末民初的彭承祖,字子益。当时师父手边只有一个残存的早期版本。师父说:这书最后一版命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惜多方寻觅而难见真迹。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后历时一年多,最后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找到保存最为完整的底本。于是,我将本书逐页进行拍照。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秉承师父的意愿,将我历尽辛苦找寻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照片全部发布在当年人气很高的伤寒论坛网上,与一些喜欢传统中医的网友共同整理、校对。此后,我们多方奔波,力求全面系统地还原历史,又搜寻了多种其他参校版本,互补遗缺。所以说《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多个不同历史时期版本的精华汇集。最终将历经十多次精细校勘的版本请师父审定。2007年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鼎力支持之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含续集)得以出版问世。

在恩师引领下,我读此书过了第一关——“明理关”,之后跟师临床学习,整理医案,使我重新回到了中医临床之路,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工作。院校教材的知识就像叠放整齐的树枝,《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更像一棵树,有条理、有脉络可循,是一棵有生命、有灵魂的树。

再版之际,十八年过去了,恩师也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名字却被更多的人牢记在心。古中医学术流派,从国家层面得到广泛认可。山西“李可传承工作室”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科研资金支持;广州建立“国家李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了纯中医、古中医的危重病科室;山东、福建、甘肃乃至全国各地弟子代代传承……可以说,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影响了一个时代!

师父说:“我没有创什么派,只是回到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一定要冠个名,就用彭子益的古中医吧!”今年央视的《中国中医药大会》节目中演绎了汉代医圣张仲景,跨越时空,以古今对话的方式,将悬世之壶交给了老中医李可的场景。这是全社会在疫情之后对中医的进一步认可,也是对恩师“当代仲景”的认可,因为他将失传了500余年的中医方药剂量找回来了,并验证于临床。在疫情中,中医能够超常规、破格大剂量使用中药抢救危重病人,是因为有先行者的经验。恩师在这个时代,是运用大剂量中药治疗急危重病的第一人,他完全恢复了汉代经方的用法用量,并进一步突破创制新方,取得了神奇的疗效。“复兴中医,舍我其谁”,是他的使命,是他对弟子的嘱托,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恩师李可自学中医,博览群书。通过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早年形成了自己的中医知识体系、建立了纯正的中医世界观。在学习浩瀚的中医典籍过程中,他能够明辨是非,取长补短,反复验证于临床实践,不断创新。好的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得益于中医是从生命的角度研究人的身体,中医天地人一体的生命宇宙观,面对疾病,是从系统的角度调治身心。恩师当年在缺医少药的乡村,面对病种繁多、病情危重的患者群体,走出了一条纯正的中医成才之路。

再版之际,我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再一次向广大中医学者推荐此书!我从不会看病的科班中医到学会了看病,得益于此书,每一次重读此书,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它是经典,恩师把它誉为中医“第五经典”,其他的中医古籍是学术专著,而这本书是教材,因为它把很多最基本的原理讲出来了。古代学者读四书五经、研究周易,具备阴阳五行的世界观,“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现代中医学者最欠缺的就是这个东方的世界观。反复读此书,正是补齐了这一课,它能循序渐进地把人引入纯中医、古中医之门。

这本书,讲时间的规律——天时;讲不同时间地球的特点——地理;讲人处于这个时空的状态——人和。天地人一体的观念贯穿始终。

这本书,讲阴阳。阳的本性上升,阴的本性下降,阳升极而降,阴降极而升,才有了生命,这就是太极图。阳主阴从,有阳光是白天,没有阳光是夜晚,这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关系。

这本书,讲五行。真实的五行图是土居于中,左木升右金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是中国古代河洛文化的坐标图,是与真实人体直接对应的,不是五角星形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图。

这本书,讲六气。在天为六气,这是构成宇宙的六种精微的能量态物质,在不同的时间,气候的状态就是它的表现;在地为五行,多的一气叫相火,如阳光,周流于我们这个五行世界。

这本书,讲经络。十二条经络的名字,都是描述经络的本质,十二经络如道路,不同的道路上运行着不同的六气,有的只有一种气,有的有两种气,名字就是这么简单,就好比公路上就是汽车,人行道上就是行人,航线上就是飞机。西方科学家找经络实质,犹如空气中找飞机,是因为不懂经络的本质。

这本书,讲脏腑。人秉造化的五行而生脏腑,五脏各有功用,脾土运化,肺金收敛,肾水封藏,肝木疏泄,心火宣通,相火燔灼。人身处处都有这样的作用。这些作用太过与不及就会病,但脾土的运化、肾水的封藏、相火的太过却不是病,脾土又有填实吃多的病,相火又有不降的病。

这本书,讲经方。内伤病六个方,外感病十个方,把框架先教给你,读到溜熟,再看经方,满眼皆是熟悉的感觉。提出了“本位病”的概念,脾土不运化用理中汤,脾胃本位病就是虚寒湿,肺金本位病就是津伤而燥,肺金不降。

这些最基本的原理,教材上没有系统讲解,散见于整整齐齐的知识点中,全靠悟性。犹如让我们从国级大师的棋谱中悟出“马跳日,象飞田”这些原则,如果最后学不会,则说是悟性不够。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承,增长的是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大道至简。所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值得我们现代中医学者反复阅读。

中医成才之路,前人总结出来有三点。一是读经典,目的是形成正确的观念,具体的体现就是掌握中医的原则、原理。本书第一部分就是精简的适合现代人的内容,反复读会形成古中医的观念,这些观念是辨证思维的基础,是中医的灵魂。二是跟名师,不仅是跟名师出诊,而且是跟随名师的成才之路。恩师在本书序言中写道:“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恩师自学成才,崇尚仲景之学,从古中医学入门,博采众家,走名师成才之路,这是真正的跟名师。三是多临床,反复临床,悟到了明白了,只有临床实践中多验证、反复验证,变成自己的东西,明悟加验证,才是真的学会了。

传承古中医,是复兴中医的第一步,结合时代的特点,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才是中医真正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中国古代文化大智慧的复兴,中医当为排头兵。

李洪渊
2024年3月30日于太原 h6i0TTIJ6IJerR0f4TZZMnvAwwr3m56CFBrTgPkXoDY5Zsl6AlBNF6Mhv4p2J8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