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纲辨证传千古 表里寒热与虚实

大家都知道“望闻问切”,合称“四诊”,那是中医诊断的方法。当然,除了“切”这个中医“必杀技”之外,其他的“望闻问”,西医也是用的。关于四诊,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实际临床中,大部分是四诊并用。每个中医运用这四种手段的门道都不相同,一般都是在切脉的过程中完成望、闻、问。切脉,也叫摸脉、把脉、搭脉,这几个动词都有一个提手旁,切脉离不开手。切脉最能体现中医特点和功力,许多高明的中医是“一切统四诊,三指定乾坤”。“一切统四诊”是指切这一法统领望、闻、问,“三指定乾坤”就是艺术的说法,中医把脉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但是“四诊”只是中医看病的基础环节,这与警察破案特别像,警察破案必须首先进行现场勘查、问讯等调查取证。四诊之后,医生要对患者的病理进行分析,然后给出结论,这叫“四诊合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辨证论治”,就像破案中的案情分析。

在展开这个问题之前,需要简单地讲一下“证”这个字。“证”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症状,症状是指疾病的某种表现,比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而“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证也叫“证候”,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证据”。 所以中医看病,看出什么“病”是不重要的,但必须看出“证”,也就是说要辨证,辨病更要辨证。

这里要插一句,中医看病的时候,“问”主要就是问症状,症状是患者的自我感受,你自己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症状,尤其是一些通常症状,比如大小便的情况,吃饭睡觉的情况,出汗吐痰的情况,你一定要清楚、准确地表述,否则会影响医生诊断。

从岐黄至今,中医发展历经了两千多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辨证论治体系。比如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所谓八纲辨证,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辨证论治要掌握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八类证候。

这八纲分为四组:阴阳为一组,就是阴证、阳证;表里为一组,就是表证、里证;虚实为一组,就是虚证、实证;寒热为一组,就是寒证、热证。这四组每一组的两证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四组之间也是互相关联的,可以交叉排列,比如说:

表证可以有表实证,表虚证;

里证可以有里实证,里虚证;里寒证、里热证。

在四组证候当中,阴阳为纲中之纲。阴阳是中国哲学的精髓,更是中医学的精髓,可以说中医就是关于阴阳的学问。我们都知道“阴盛阳衰”这个词比喻女的强大男的比较弱,其实这是引申意义,男为阳女为阴嘛!“阴盛阳衰”的本意是指人体中阴阳之间的一种变化趋势。

阴阳是指对立的两极,太阳为阳(太阳的命名就来源于此),月亮为阴(月亮也叫太阴),与此对应,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还比如,上为阳,下为阴,等等。

我们经常讲养生之道在于平衡,平衡就是要平衡阴阳。在人体当中,头为阳,足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这些我们在后面都会涉及。

在八纲当中,阴阳统领其他六纲,其中表为阳,里为阴;实为阳,虚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在中医辨证过程中,表里、虚实、寒热为实际的着眼点,而阴阳则属于统筹,所以八纲辨证在应用中就是六纲辨证,其中表里、虚实、寒热“各有所指”,表里是指病位,虚实是指病性,寒热是指病态,都必须辨别清楚。 rkjNOjBbfOqRnKgUWCwKwlHLFixFpxELCLxEedISwcmOpRvuStX0uGbuLm+UCx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