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对中医“四诊”的发挥

绍兴地区专门关于藏象、诊法类的研究,在明代之前未见专著问世,明代以后成果斐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记载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以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影响深远,一直指导着后人的临床实践。曹炳章的《辨舌指南》为舌诊专著,引古今医籍百余家,旁及当时国内、外医学杂志和报刊所载,融会新知,又附有彩图,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医家所推崇。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记载的六经辨舌、观目、腹诊等经验,言简意赅,切于实用,为临床医师所推崇。

脉诊方面,张景岳《景岳全书》中的《脉神章》可谓脉诊专著。书中上卷主要从部位、脉度、三部九候、七诊、六经脉体、四时脉体、胃气、六变、内外上下、脉、人迎气口、脉从病反、搏坚软散、寸口诸脉、诸脉证、病治易难、真脏脉、关格、孕妇、乳子脉等方面阐述《黄帝内经》脉义;中卷分析脉神、脉位,并介绍了浮、沉、迟、数、洪、微、滑、涩、弦、芤、紧、缓、结、伏、虚、实十六种脉象,兼析脉之常变、逆顺等情况;下卷列述《难经》、张仲景、滑寿等诸家脉义,以资参考。陈士铎撰《脉诀阐微》,又名《鬼真君脉诀》,一卷,附刊于陈氏《辨证录》后,全书五篇。第一篇论三十八脉,每脉简述其脉象、主病,篇中并概述诊脉、调患、观症等;第二篇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详述兼脉之脉理、主病;第三篇论述左右臂寸、关、尺六部所见诸脉主病;第四篇论述据脉判断预后生死,认为关键“全在看脉之有神无神”;第五篇为妇人小儿脉诀。其他著作尚有唐继山《脉诀》、曹炳章《三焦体用通考》三卷手稿、祝味菊《病理发挥》《诊断提纲》合刊、傅 园《组织学讲义》、陈抱一《四诊笔记》《脉典》(手抄本)等。 gsOVNYDrAT0zqjcuMibP27vwWwJqXOa3yUzOxT7X6/SPIw8AofjvcJ4kdKjVk3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