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主编会议传达的新一轮教材编写精神及要求,按照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会的统一部署,我们编写了教材《中医经典选读》供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中医文献浩若烟海,只有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从古至今皆有指导与研究价值、奠定中医体系基础的医著方能谓之“中医经典”。对习医者而言,中医经典为其指明门径,使之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更加深刻,对健康和疾病的探索更加深远,这是中医传承赋予医学教育的现实职责。

习医者习典,犹江河之有源。职业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开设“中医经典选读”,就是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中医经典中的医学思想、基本理论、证治思维,明脏腑阴阳、知六经气血、识三焦营卫、懂汗吐下和,养其“熟读经典、勤于临床”的治学习惯,为今后岗位胜任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鉴于上述,本着实用、够用、公认原则,结合学情、学时、体例要求,选择《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名著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编写。特点如下:

1.内容简明紧凑、重点突出 节选内容为重点条文,结合临床岗位需要,简洁明了,内容丰富,突出重点,涵盖《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内容。

2.注重以职业精神为导向 增加了“杏林花繁”栏,融入古今中医名家典故或简介,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名家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大医情怀。

3.聚焦学生能力目标 对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强调“理实用”并重,满足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需要。

本教材各篇分为“概述”和“原文选读”两部分。“概述”主要介绍原著的历史沿革、基本内容。“原文选读”部分,《黄帝内经》按内容分类编写,《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代表著作按原著篇章顺序编写,原条文编码不变。教材中,《素问》以明顾氏翻宋本为蓝本,《灵枢》以明赵府居敬堂刊本为蓝本,《伤寒论》以明赵开美复刻本为蓝本,《金匮要略》以元邓珍本为蓝本,《温热论》以华岫云收载于《临证医案指南》的“华本”为蓝本,《湿热病篇》以王士雄《温热经纬》辑录版为蓝本,《温病条辨》以问心堂初刊本为蓝本。原文中的通假字、异体字、俗体字以蓝本为准,采用简体横排。

编写分工:第一篇《黄帝内经》选读由许海、王淞、安荣华、冯文林、巫鑫辉、许照艳编写;第二篇《伤寒论》选读由姜侠、杨静、王俐钧、张瓅方、李超慧、欧慧萍、娄政驰、李谋多编写;第三篇《金匮要略》选读由姜侠、张文涛、王俐钧、杨静、李凯、孟萍、蒋萃编写;第四篇《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选读由许海、孟萍、安荣华、刘闯、吴宁川、杜相宇编写;最后由许海、姜侠统稿,安荣华兼任编写秘书。本教材融入了课程思政,提供配套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全方位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力。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经典医著选读》等教材,在此谨向原书作者表示真挚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同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进一步修订完善。

《中医经典选读》编委会
2024年9月 qtpLs7GnRgm1jLophp6yrGF6Pc+fNmusbgjHnI4ndehqUsFQ5nCB4DDZGUZMKM0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