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俗称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是肛缘皮肤结缔组织增生、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后形成的隆起物。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痔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20~40岁的人群较为多见,且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中医学亦称之为“痔”或“痔疮”。关于痔的认识,湖北张家山出土的汉简《脉书》云:“痈如枣,为牡痔;其痈有空,汁出,为牝痔。”又云:“左右血先出,为脉。”从《脉书》对痔的论述来看,其将化脓性感染作为痔的病理学基础;虽然将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称为“脉”,但并未将其归入痔的范畴。《内经》中论及痔的内容有四处,遵循痈疽类疾病的传变病机观。《内经》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对痔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即“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其中,“肠澼为痔”是从辨病的角度对“牡痔”“牝痔”演变规律的阐释,而“筋脉横解”则是从痈疽类疾病的传变病机角度对“牡痔”“牝痔”“脉痔”“血痔”不同类型痔之间关系的说明。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的第三十四卷和第四十卷中,沿袭了《内经》《脉书》《五十二病方》中关于“痔”“牡痔”“牝痔”“脉痔”“血痔”的分类,并加入“肠痔”“酒痔”“气痔”等新的分类。其中,除了“牡痔”更类似于西医学中的肛漏,其余描述及《诸病源候论》第十七卷中的“邪气与真气相搏,故令肿痛也”“大肠虚热,其气热结肛门,故令生疮”“肛门为大肠之候,其气虚,为风热所乘,热气击搏,故令谷道赤痛也”等描述,更接近于后代所认知的内痔、外痔、混合痔的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风、湿、瘀及气虚等密切相关。多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病毒,兼因久坐,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努挣,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气血瘀滞不行,结聚于肛门,宿滞不散,筋脉横解而生痔。或因气血亏虚,摄纳无力,气虚下陷,则痔核脱出。关于痔发生的病因,学说众多,但截至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痔虽是一种局部病变,但其形成与全身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长期保持直立的站姿、日常饮食中过量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直肠血管不规则地斜穿肠壁肌肉,以及痔静脉缺乏静脉瓣等因素,均可促使痔的发生。总之,痔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介绍如下。
早在18世纪,欧洲解剖学家已开始重视痔的解剖学研究,但对该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学说。
该学说认为,痔与人体直立位时痔静脉缺少瓣膜、括约肌痉挛及粪便嵌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导致肛门直肠静脉回流障碍,痔静脉发生曲张,从而形成痔。
该学说认为,齿状线以上的黏膜下组织含有丰富的窦状血管、平滑肌弹力纤维和结缔组织等,它们共同组成直肠海绵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组织可能出现增生肥大,进而形成痔。
齿状线以上的黏膜和黏膜下存在静脉丛、Treitz肌、结缔组织,统称为“肛垫”,这是正常的解剖组织。当肛垫出现增生、肥大,或因与肛门直肠壁的支持固定结构发生改变而松弛,或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度发生改变时,肛垫可能向下移位,从而形成痔。
此外,还有细菌感染学说、括约肌功能下降学说等其他学说。
痔静脉丛的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可导致部分血管壁纤维化、脆化、变薄,进而引发局部静脉曲张。
粪便不易排空时,会对直肠下段和肛管部产生较大的压力,使血管受压;而排便次数过多则会导致腹压增加,进而引发肛门直肠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壁先天性薄弱者,不易抵抗静脉腔内压力,因此静脉可能逐渐扩张。此外,痔疮的发生还与饮食因素、妊娠和分娩、慢性疾病、职业及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及病理特征的不同,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大类。
内痔是肛门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块。内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其病程长短不一,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7、11点处,这些位置的痔通常被称为母痔,而其他部位发生的痔则称为子痔。根据《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年)将本病分为四度:①Ⅰ度:排粪时带血、滴血或喷射性出血,排粪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②Ⅱ度:常有便血、排粪时有痔脱出,排粪后可自行还纳;③Ⅲ度:偶有便血,排粪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④Ⅳ度:偶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偶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坏死和剧烈疼痛。
外痔是发生于肛管齿状线以下,由痔静脉丛扩张或痔外静脉破裂或反复发炎、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而成的疾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临床上根据其形态、病理变化及组织结构分为四种,即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和炎性外痔。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跨齿状线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