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的诊断并不困难,通常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即可做出明确诊断。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仅根据体征一项即可确诊。对于无症状的患者,诊断往往依赖于体征。西医诊断时,应区分内痔、外痔、混合痔,并明确其分期和分型。中医诊断则需确定证型。
肛裂患者可能出现便血及哨兵痔。该病易与内痔及皮赘性外痔相混淆。鉴别要点在于,肛裂患者的哨兵痔及便血常伴有肛门疼痛,且疼痛多呈周期性。检查时,可在肛门后正中或前正中发现肛管全层皮肤有纵形裂口或溃疡形成、肛管括约肌紧张、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纤维瘤)等。
直肠脱垂的脱出症状需与内痔脱出相鉴别。直肠脱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脱出的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呈圆柱状,有环形沟,表面光滑柔软,颜色与正常黏膜相近,有时表面附有少量黏液,很少出血,可用手回纳至肛门内。
较大的肛乳头肥大虽然肛内也有肿物隆起,或有脱出,擦破时也可能出现便血,但其特点在于位于齿状线部,呈乳头状或三角形,表面覆盖上皮,颜色灰白或黄白,质稍硬,有触痛感,通常不会自行出血,且可回纳。
直肠息肉的特点是好发于儿童,息肉体隆起于直肠黏膜表面,附着在肠壁上。单发息肉多带有细长的蒂,或呈乳头状,颜色紫红色,质较软,易出血,通过指诊可以触及;多发息肉则个体较小,呈颗粒状突起于直肠黏膜,易出血,且散在分布。
肛管癌及低位直肠癌因伴有便血及齿状线上、下方肿块隆起,容易被误诊为内痔。但肛管癌及低位直肠癌的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果酱色,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形似菜花,常伴有溃疡形成,且多与周围组织粘连,推之不能移动。
克罗恩病性皮赘外痔主要表现为水肿和糜烂的皮肤皱褶,相较于一般的皮赘,其体积更大、更厚且质地更硬,并具有特征性的蓝色改变。在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时,可观察到典型的肉芽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