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内痔

本病多发生于成年人,婴幼儿和青少年则较少见。内痔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导致疼痛及排便困难等。

1.出血

出血是内痔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根据出血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轻者仅在排便时大便表面附着少量血液或手纸上沾染血迹;中等程度者在排便时可见鲜血自肛门滴落;重者则在排便后或下蹲做排便动作时即有鲜血自肛门喷射而出。少量出血通常对患者健康无明显影响,但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症状常因饮酒、过度劳累、便秘、腹泻等诱因而加重。

2.脱出

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发展,痔核会逐渐增大,并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最初,痔核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还纳;若病情继续发展,则排便后内痔脱出需用手托回或长时间卧床休息才能还纳。更为严重时,即便是蹲下、举重、行走,甚至咳嗽时也可能导致痔核脱出。脱出物的颜色可能为鲜红或灰白,若不及时回纳,局部肿胀会进一步加剧。由于炎症、水肿等因素,脱出痔核的体积可能增大,导致还纳困难,进而造成嵌顿。

3.肛周潮湿、瘙痒

痔核的反复脱出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出肛门外,使患者感到肛周潮湿。这些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引发湿疹,导致瘙痒不适。

4.疼痛

单纯内痔通常不会引起疼痛,患者可能仅有肛门内坠胀感或排便困难的感觉。然而,当痔核发生肿胀或内部形成血栓时,就会出现肛门部疼痛。特别是当脱出的痔核发生嵌顿、糜烂或坏死时,疼痛会更为剧烈。

5.排便困难

患者常因对便血的恐惧而人为地控制排便,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进而可能造成习惯性便秘。长期便秘或粪便干燥则容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引发内痔出血。这两者互为因果,导致病情加重。

局部视诊时,临床医生可观察到内痔患者肛门外常有黏液性分泌物附着。单纯内痔患者的肛门部外观通常无皮肤隆起。在初期内痔的诊断中,一般不易通过触诊摸到痔核,但在使用肛门镜等窥视器械检查时,可见齿状线以上有圆形、色泽发暗的痔核。对于晚期内痔,由于痔核体积较大,在诊断时可在齿状线上方摸到较大、柔软且无痛性的肿物。有时,在进行指诊时,医生会发现指套上带有血迹,这是因为痔核反复脱出肛门外,使得黏膜变厚、质地变脆。在窥镜下观察,可见痔核表面粗糙,有出血点或溃疡面。

二、外痔

本病患者的病程可长可短,一般仅有肛门部坠胀感、异物感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外痔症状。

1.结缔组织性外痔

此类痔又称皮赘外痔或赘皮痔,呈黄褐色或灰黑色,大小形状不一。患者常有肛门异物感或便后肛门不易清洁的感觉;由于少量分泌物或粪便积存刺激,可伴有肛门潮湿瘙痒。检查时,可见初起肛门皱襞肿大,有粪便和分泌物积存,色暗红。在肛缘存在散在的或呈环状、鸡冠状或不规则形状的赘生物(皮),质地可软可硬,触痛不明显。

2.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即肛周皮下血肿。好发于肛门两侧,一般只有1个,有时也有2个以上同时发生,甚至多个小血栓同时集合成块。患者用力排便后,肛缘会突起一圆形或椭圆形肿物,伴有剧烈疼痛。检查时,可见肛缘肿物呈暗紫色,稍硬,触痛明显。

3.静脉曲张性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缘处曲张的静脉团块。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伴有轻度的肛门坠胀感,排粪时尤为明显。检查时,可见肛缘某一方位或绕肛缘有不规则肿物隆起,质软,皮色紫暗,皮下可见扩大曲张的静脉丛。

4.炎性外痔

炎性外痔是肛缘皮赘因感染和炎性增生所致。患者会感到肛门部灼痛、瘙痒,排粪或活动时症状加剧。检查时,可见肛门皱襞充血、肿胀,触痛明显,并有少量渗出物。

三、混合痔

本病患者的病程往往较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且常反复发作。

混合痔患者同时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及体征。具体表现为便血,肛门出现肿物(如皮赘、静脉团块、血栓、水肿等),肛门有坠胀感、异物感或疼痛感。此外,患者还可能有肛门部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在肛门齿状线上、下方同一方位会出现团块状肿物,内痔与外痔相连吻合为一体,无明显界线,括约肌间沟消失。 TfQU7v3vE35lnf4G763GjLRPMZL0f1QmsyTkD8WthmsPIuPqXaEP+xre1xRsko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