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范畴,为外感热病之一。中医在流感防治上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我们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盲法设计开展相应研究,以评估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对流感的疗效。研究以利巴韦林为对照组药物,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中药组60例,西药组63例。结果显示中药组疾病疗效愈显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证候和主症疗效愈显率均为90.00%,也显著优于对照组(25.00%和23.33%)。治疗组体温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率和减少量均较对照组更佳。在舌象和脉象方面,治疗组表现更优。治疗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而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升高。益气清瘟解毒合剂还能显著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研究表明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在流感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能通过增强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损伤以发挥治疗作用。
(1)病毒性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清肺饮在治疗病毒性肺炎中显示出显著优势 对于病毒性肺炎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有限。我们对1995年11月至1997年2月住院的符合病毒性肺炎及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被分为治疗组(清肺饮)和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组36例,每日分4次口服清肺饮合剂100mL;对照组31例,口服利巴韦林,每次0.3g,每日3次。两组均可根据需要进行液体维持治疗,并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加用抗生素。结果显示清肺饮的治愈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9%和74.19%。清肺饮在退热、减轻咳嗽、改善痰黏度方面表现出色,其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反映出其较强的祛邪能力;咳嗽症状的减轻是治疗的重要指标,中医学认为咳嗽与痰热壅肺有关,清肺饮可清热化痰,显著缓解了咳嗽;此外,清肺饮还有效改善了黏痰、黄痰,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效果较佳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曾用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以其强烈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当时我们选取了确诊的“非典”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和西药组(仅西药治疗)各25例。中西医结合组按进展期和恢复期给予相应中药,同时进行西医基础治疗;西药组则单纯使用西药基础治疗。研究期间进行观察,内容包括体温、症状、胸片、血常规、激素用量等。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在减少激素用量、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但两组在退热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中西医结合组的症状改善也较西药组明显。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过程中,减少了激素的日均用量,并促进了肺部阴影的吸收。中药治疗依据辨证分期,对进展期患者使用清肺解毒、祛湿通络的方药,对恢复期患者使用益气养阴、解毒祛痰的方药。整体来看,中药参与治疗显示出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的优势。
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微生物对药物的耐受性不断增加,治疗作用逐渐下降。抗生素研发缓慢与耐药菌不断增加的情况成为抗感染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导致医疗与社会负担不断增加。老年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要死亡原因。抗生素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老年性肺炎的治疗问题,故而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虽然引起老年性肺炎的病原微生物不同,但我们基于中医理论认为热毒炽盛、毒瘀互结、正气亏虚是贯穿老年性肺炎病程始终的核心病机,故而针对核心病机创立益气解毒化痰化瘀法。结合杜怀棠、姜良铎、王成祥等教授的用药经验,组成扶正解毒化瘀方。
为评价扶正解毒化瘀法降低老年性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使用了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通过对303例老年性肺炎的证候进行分析,以进一步证实了老年性肺炎(老年风温肺热病)的核心病机是热毒炽盛、痰瘀互结、正气亏虚,这一病机贯穿老年性肺炎病程的始终。经统计分析,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可明显提高入组后住院达2周以上老年性肺炎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且能改善老年人的病情,促进排痰,有助于病情恢复。在研究成果方面,该研究形成技术应用规范1项,并申报国家专利1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进入恢复期阶段后,体内疫毒邪气已基本祛除,正气尚未完全恢复,仍遗留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烦躁、失眠等“余邪未尽”之症,其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恋”,此时“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邪恋”可表现为痰、湿、瘀、热等邪留滞体内,从而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失和、络脉不畅、肺气不利。因此,我们提出“气阴两虚、余邪未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主要证候特点。
本人带领的团队综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病机分析结果,以及多年在呼吸和感染疾病方面治疗的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及抗疫专家的共识,研发了具有益气养阴、调和气机、化散余邪功效的桔杏君子颗粒,为探讨其疗效,团队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共给药治疗2周。以证候积分为评定标准进行分析,桔杏君子颗粒治疗恢复期气阴两虚证2周后有效率为90.18%。该药物能显著改善恢复期患者(气阴两伤,余邪未尽证)的诸多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患者在服用本药物之后,其身体各项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亦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桔杏君子颗粒对于恢复期及其他外感热病恢复期证属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证实清肺饮可以治疗患者流感症状,为了明确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
(1)流感病毒是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RNA多聚酶在其复制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主要靶点 既往实验显示清肺饮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A/PR/8/34(H 1 N 1 )RNA多聚酶的活性,尽管其效果不如利巴韦林显著。此外,清肺饮能提高小鼠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提示其可能含有免疫佐剂样成分,有助于中药免疫佐剂的开发。实验还发现清肺饮不仅能提高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能逆转地塞米松引起的功能下降情况,表明其对病毒感染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2)明确清肺饮对H 1 N 1 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特别是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转录组的机制方面 研究显示清肺饮由12种中草药组成,经UPLC-MS分析发现其中含有73种化学成分。使用H 1 N 1 感染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肺饮能够显著降低肺部损伤、病毒载量和改善结肠肠道菌群程度。同时它对肺部指数的改善效果与奥司他韦相似。通过RNA测序发现,清肺饮显著下调了与炎症相关的基因,如在MAPK信号通路、TNF-α和JAK/STAT信号通路显示出了其抗炎作用。此外,清肺饮还调节了肠道菌群,增加了有益菌的丰度,减少了有害菌的丰度,从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病毒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了清肺饮在抗病毒中的效果。
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有效性已被广泛认可,特别是在流感重症病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会引发严重的免疫炎性损伤。临床研究证实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可以治疗患者流感症状,为了明确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
(1)研究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的免疫调控作用 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为1∶128,半数致死量为456 pfu/50 μL。益气清瘟解毒合剂(YQJH)能提高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并降低体重下降和肺指数。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可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病毒载量,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显著改善白细胞介素-1β(IL-1β)、β干扰素(IFN-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并在液相芯片中显示一致结果。外泌体相关的miRNA和mRNA结果显示,益气清瘟解毒合剂能调节免疫相关通路,改善B细胞激活情况。感染进程中,益气清瘟解毒合剂组小鼠的免疫球蛋白A(SIgA)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
(2)研究探讨了益气清瘟解毒合剂通过调控miR-125b-5p干预流感病毒感染中CD4 + T细胞分化的机制 患者流感感染后,各证型组鼻腔分泌液SIgA浓度上升,其中风寒束表证组最低。模型对照组小鼠体重下降,病毒载量和肺指数上升,胸腺和脾指数下降,肺组织炎症明显。益气清瘟解毒合剂组小鼠状态改善,体重增加,病毒载量和肺指数下降,炎症减轻。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显著降低Th1细胞比例,提升Th2细胞比例,改善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比值,并调节由特异性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维A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γt,RORγt)和叉头蛋白3(forkhead box P3,Foxp3)。益气清瘟解毒合剂还能调控微小核糖核酸125b-5p(miR-125b-5p)水平,提高肺泡上皮细胞(MLE-12)细胞的Foxp3表达及上清液TGF-β1浓度。
清热解毒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些单味中药在临床治疗流感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故而应用频次较高的清热解毒药物探讨其对流感病毒所致呼吸系统病理损伤的修复作用,并且阐明清热解毒药物对防治流感的作用机制。
(1)黄芩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有显著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黄芩能显著降低感染后第3~5天肺组织中TNF-α、IL-1和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并增加IL-10和IFN-γ的水平。黄芩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和促进抗炎因子的表达,减轻肺部炎症,改善肺组织修复,同时减少肺部充血、水肿和病变,改善气管内膜和纤毛排列。
(2)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小鼠模型研究了白头翁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机制 研究筛选出9种化合物和57个靶点,构建了药物-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发现白头翁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甲型流感、核因子κB(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实验验证白头翁显著降低肺组织中的TNF-α、IL-1和IL-6促炎因子的表达,并减轻病变,显示出多靶点、多通路的抗病毒特性。
(3)板蓝根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显示其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6促炎因子的表达,同时提高IFN-γ水平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表明,实验中板蓝根组的肺组织和气管病变明显减轻,炎性反应和病理损伤得到了有效修复。
(4)虎杖对FM1病毒感染小鼠的干预治疗结果显示,第5天虎杖组肺指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虎杖改善了肺组织和气管病变,减少了炎症细胞浸润。RT-PCR检测表明虎杖显著提高IFN-γ mRNA水平,降低IL-1 mRNA表达,并上升IL-10 mRNA水平,这表明其有效改善了肺炎及病理损伤,调节了炎症反应。
体外实验显示,无毒干蟾水提物、无毒干蟾醇提物、蟾酥水提物、蟾酥醇提物在对流感病毒PR8直接作用后具有最佳抗病毒效果,特别是蟾酥水提物的抗病毒效果与奥司他韦相当。TUNEL实验表明,除无毒干蟾水提物外,其余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其中蟾酥水提物效果最佳。RT-PCR结果显示,蟾酥水提物和干蟾醇提物能够显著下调细胞应激相关mRNA表达,提升抗凋亡mRNA水平。无毒干蟾和蟾酥在小鼠模型的实验中表现为显著改善肺损伤,减少肺部炎症,并提高小鼠生存率。无毒干蟾和蟾酥可降低感染后小鼠肺组织的IL-6、TNF-α水平,并调控内质网应激通路,减轻细胞凋亡。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内质网肿胀和细胞凋亡现象在蟾酥水提物和干蟾醇提物干预后有所改善。综合来看,蟾酥水提物和干蟾醇提物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减轻炎症反应,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前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扶正解毒化瘀方可以显著改善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为了明确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
(1)扶正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传统抗生素对耐药菌的疗效明显下降,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紧迫。中医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不良作用小的治疗途径,可能为解决耐药菌感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中医理论中的“扶正祛邪”和“活血化瘀”理念与西医学的免疫调节及病理生理机制有一定的契合点。
我们开展了相应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医药抗感染理论,还为西医学中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我们全面评估扶正解毒化瘀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以明确该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探讨了扶正解毒化瘀方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以明确其在耐药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我们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高浓度扶正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清有一定体外抑菌作用,可一定程度恢复MDR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延缓甚至逆转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作用,为扶正解毒化瘀方可能干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体现疗效的假设提供了研究基础,并对临床耐药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法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及免疫损伤的干预机制研究 我们以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之一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并以该耐药菌腹腔感染所致老年大鼠免疫炎性损伤为试验模型,选择扶正解毒化瘀治法方药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经验及前期的实验研究结果加用益气透邪类中药。通过采用纸片扩散法、试管稀释法,并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超微结构,我们探讨了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治法方药的水煎剂、含药血清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扶正透邪解毒化瘀方水煎剂含有的生物碱、黄酮、皂苷、萜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镇咳、祛痰、活血、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是其治疗MDRPA肺部感染的物质基础。此外,中药提前给药在炎症反应早期即能维持抗炎因子IL-4、IL-10在较高水平,并对TNF-α、IL-6等促炎因子有显著下调作用,这可能缓解了炎症因子级联反应的进程和强度,减轻了组织损伤,从而对治疗和预后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 3)扶正解毒化瘀方干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炎症“瀑布样效应”机制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临床上最易引起脓毒血症且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以该菌感染所致大鼠炎症损伤为实验模型,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载体,选择治疗老年人肺炎疗效显著的扶正解毒化瘀方为干预药物,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内毒素脂多糖激发TLR4-NF-κB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炎症“瀑布样效应”,进而以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脓毒血症这一关键环节为干预切入点。研究通过采用RNA干扰技术(siRNA)干扰、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现代技术,阐明扶正解毒化瘀方干预脂多糖(LPS)所致的炎症损伤的机制,从而揭示该方治疗PA感染所致肺炎的药效学机制,为进一步探索中药治疗多重耐药菌肺炎的药理学机制,开发该类药物提供依据。
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相结合,从不同层面观察了扶正解毒化瘀方的体外抑菌作用,以及对MDRPA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大鼠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实验建立了较为稳定的MDRPA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模型,从临床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个方面观察了MDRPA肺部感染所致的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并观察了扶正解毒化瘀方对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0等的调节作用;初步阐明了扶正解毒化瘀方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