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从医之路

(一)初识中医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我的父亲是一名肾病方向的中医师。小的时候我总是在家里看不到他的身影,不论白天黑夜,他都在医院里忙忙碌碌,我心里也埋怨过,也生气过,当时想着当医生真的太苦了,我不能像他一样。没想到,长大之后我却成为和他一样的医生,在父亲的建议下,我填报了很多中医院校方面的志愿。1982年的秋天,我被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录取,并在毕业后进入浙江省中医院工作。

一开始,自己时常考虑自己后面的主攻研究方向,当时我常跟随葛琳仪、徐志瑛等呼吸方面的大家抄方学习,我也经常向老师们虚心请教诊治经验,有些问题现在看起来显得那么幼稚,但是老师们也都耐心给我做了解答。也正是这样,我从此与肺系疾病结下了不解之缘,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肺系病症的诊治研究中。

我到现在还记得初见葛琳仪教授的情形,我刚到浙江省中医院报到时,葛老是浙江省中医院的院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院长经常会在晚上来我们病房查看病历,对不规范、不仔细的地方,会留下纸条,要求予以改正,如敷衍了事,那下次一定会受到批评。这种严谨的治学作风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后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发自内心地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这份工作。

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到了2004年我有幸拜于晁恩祥老师门下,聆听晁老的教诲,感受晁老的人格魅力,学习晁老的学术思想。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如同海绵吸水一样,从临床工作中如饥似渴般地汲取着知识,积累着自己的心得体会,尽可能提高着自己的医疗水平。晁老的临床水平令人叹服,晁老甘守清贫的崇高品质更是令我辈敬仰,犹记得我初次到晁老家拜访的情形,家里的地面还是那种磨得发亮的老式水泥地,布置虽然简单,但干净而又温馨,自带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

此外,我还先后跟诊浙江省中医院的多位老师,跟随老中医们出诊、抄方。对我来说,病例千千万,每个患者的表现都不一样,可是就像侦探破案一样,只要抓住事情的本质,就能从日常中找到线索并发现真相。老师们的心得、医书上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如何转化成自己的经验,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临床疗效永远是第一位的,临床上应用须有效,那就需要整理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方,因此我在临床上应用的方药总是不断调整,就像是软件的版本需要更新一样,我也需要将自己脑子里的方药版本进行更新,以归纳总结出有效方药。

(二)心系于民

我深知医学是一门要与人打交道的学问,所有的知识都最终要反馈到患者身上。在我的笔记本里,有一张小小的浙江省地图,上面布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记号。这可是我不外传的“宝藏”之一。每去一个地方义诊,我就在地图上做一个记号,看看到底哪里还没有画上标记,就会把那个地方作为下一站的目的地。早在1994年,我还是一名主治中医师,当时刚好有下乡到浙江云和县,支援贫困山区的机会,我第一个报名参加,那个时候还没有修建高速公路,一路颠簸过去,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在那一个多月里,我感受到了很多,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基层百姓的需求和困难,组方时如何在具有同样功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一些价格便宜的药物、如何在疾病稳定期减少疾病的发作、如何帮助当地的医生尽快提高医疗水平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针对当地的常见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我制定了治疗处方并组织培训,使当地呼吸科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保证了在我回去之后,他们也能独当一面开展医疗工作。此后,我开始了我的“打卡模式”,东阳市人民医院、松阳县人民医院、安吉县中医院、永康市中医院、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这些医院都留下了我的足迹。问诊、查体、做检查、开药方、约好下次就诊时间,绝不会因为是外地患者就忽视某个小细节。累吗,说实话是累的,但是我却乐此不疲,患者的信任是我肩上最大的担子,也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只要还在医疗行业一天,肩上的担子就要多承担一天。地方医院有些患者的病情的确很重,身体条件不允许他们到上级医院来就诊。他们上不来,那我就下去,不能耽误他们的病情。这么多年的标记下来,地图上的记号早已做得密密麻麻,甚至超出了浙江范围,自己能走遍浙江省乃至浙江省以外地区的山山水水,为人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已经是我非常骄傲的一件事了。

2018年川西之行,我与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其他医疗专家一起走进四川阿坝州进行医疗活动,短短的10余天时间,让我颇有感触。当地患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呼吸衰竭、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呼吸衰竭患者较多,但在当地他们没有呼吸机,没有高档抗生素,也没有抗曲霉菌药物,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当地医生讨论修改诊疗方案。当地青年医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提了许多问题让我解答,并对自己的解答内容认真做了笔记。我也给他们留下了电话,以方便联络,还鼓励他们有机会的话,来浙江省中医院进行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此后在2020年、2022年的时候我又去了宁夏、内蒙古包头等地进行了医疗工作。我的经历只是抛砖引玉,在此影响下呼吸内科又有多名医生参加了国家中医医疗巡回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黑龙江边境等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现在又有了远程会诊等一些新手段,使得医生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这让我们更加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边远地区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问题。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在临床接诊中,我注意到,感冒或是感染,往往在老年人身上是致命打击。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部感染,一直是老年人群的最主要杀手之一,且年龄越大,肺部感染危害越大。上工治未病,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未病治疗,疫苗预防或许是一种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而现状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相较于儿童疫苗接种实在少得可怜。从我国范围来看,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尚不到2%,肺炎疫苗的接种率则更低。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深圳、成都、青岛等地已开展了对老年人群或重点人群的疫苗免费接种服务,浙江省的德清县亦于2018年开展了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工作。因此,在反复商量讨论及实地调研后,在我成为政协委员进行政协提案的时候,我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政协提案:浙江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强省,应该有能力在全国率先在省域范围内开展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予以免费接种肺炎疫苗与流感疫苗的工作。提案提上去后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委员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为解决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最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自愿免费接种服务”作为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写进了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这表示浙江省内的老年居民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进行免费疫苗接种。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个政策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目前很多地方的基层医院的硬件都已完备,但软件仍亟须提高,而最大的软件就是人才,除了医务工作者下去帮扶,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让基层医疗人员快速成长起来。通过从本科阶段定向培养、基层实践,再到后来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等多种方式学习,这种综合培养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疫情防控

2003年,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作为一名医生,我当然知道病情的凶险,深知自己与可能随时出现的“非典”患者密切接触会有怎样的风险。但我知道,关键时刻要以大局为重,我主动请缨,前往城乡接合部,到当时流动人口较多的下沙院区负责排查疑似病患,待了40多天,一直到疫情结束。除了辛苦繁重的工作,我们更需要应对发热患者沉重的思想负担。40多天的工作,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而我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抗疫经验。

有了既往的经验,当新的疫情暴发后,我敏锐地感觉到抗击疫情的号角已经吹响,无烟的战场一触即发。当时我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带领呼吸科同事们,在医院各部门支持及配合下,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医院隔离病房的建设,并且投入了使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深知一位中医专家应有的责任。在抗击疫情的开始阶段,我就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运用中医药治疗隔离病房的患者,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随着当时疫情的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很快就明确了中医药在防治中的重要意义,亟待制定浙江省防治疫毒感染的诊疗方案。在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下,我和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及几位老专家等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疫情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全程参与了浙江省中医院牵头制定的浙江省中医药防治疫毒感染诊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在短短时间内,就修正了三稿。当时,我除了要救治收住在浙江省中的患者,还要指导浙江省内各级医院开展中医药救治工作,在青田县、温州市等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所有专家共同努力下,大大提高了浙江省内中医药治疗疫毒感染的普及率,浙江省在疫情防控中针对不同分型患者均给予了中西医联合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我还作为科学技术厅应急攻关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参与了对疫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项目,通过本研究可以有效探析数据背后隐藏的疫情规律,对疫情进行基本分析,为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当时我作为专家受邀出席浙江省第九次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解答了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关注的中医药方面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群众的认可。针对在全省各地了解到的情况,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于中医诊疗的特殊性及为了更好评价中医药药物疗效,建议针对此类急性传染病,中医可单独成立隔离病房,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对传染病治疗的基础研究,需要加强中医系统基础研究的硬件建设。 9qLJIrg2YeaR06z1PQNGdpW7CXSOJOCY/xHBPkzxPOLdQa2Kztn/xl1G+AKdQS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