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22年,全国基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名单,第四批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先后公布,本人榜上有名,实属意外。消息传来,庆幸、感激、不足、羞愧、亏欠、担心、奋进、图报、戒骄、戒躁、重担、鞭策、激励、差距、思齐……禁不住百感交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萦绕胸怀,催我奋进。

文件要求,每个工作室出一本关于医话、医论、医案的书。我想,这既是上级的殷切期望,也是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应该积极响应。书能不能写好是水平问题,写不写则是态度问题。我自知理论水平有限,写医论没有底气,就选择写医话、医案吧。其实我也不是善写医话、医案,勉于两难之中取稍易而已。写不出什么金玉良言、连珠妙语,只好不揣浅陋,写一点普及型的医话吧。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求全面、完整,不追求高精尖,更不要标新立异,杜绝假大空,只要真实、自然,言必由衷,称意而发,所有医话,必须首先保证不会误人子弟,在此基础上,若能让后学者在某一点或几点上受到启发,有所感悟的话,不亦悦乎。

关于医案,我工作了几十年,还是有一些的。不必授人以鱼,而是怀着授人以渔的初心,我把效果尚好的一些病例挑出来,把治疗的经过、用药前的想法、用药后的评估,如实写出来,全部维持原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哗众取宠,不怕贻笑大方。我把医案整理成切合实际的资料,后学者通过对医案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能得到启迪,逐步养成思考分析的习惯,逐步掌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病情中理清头绪、找到重点、抓住纲领,从而把病因病机、理法方药一一落到实处,获取千虑之偶得。为此,在遴选医案时,我首先确定了三不选、一优选原则:一不选太简单案例,二不选太典型案例,三不选疗程太长(超过6个月)的案例;优选那些有点复杂、有点难度的病例。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我臻选出近年来有案可稽的实效医案30例。每次讲一案,我会先把患者基本情况、现病史及四诊综合资料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逐个进行分析并说出理法方药,最后综合点评——我是尽量按照历练抽丝剥茧、启迪悟性思维的路子走的。尽管我们的思路和疗效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那是真实的案例。希望这些案例能给后学者提供一点参考,能给同道们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读本书医案虽然学不到立起沉疴、起死回生的方法,也学不到抢救急、危、重、顽症的诀窍,但若有一两个暂时迷茫的人顿开茅塞,不亦乐乎!

关于书名,我初拟“八秩妙悟”,一心要把自己多年的行医感悟和盘托出,以益后学。及至成稿,反生羞愧。昔乾隆帝称赞黄元御“妙悟岐黄”,那是千真万确、恰如其分的,而我何许人也?竟敢使用“妙”字,太无自知之明,太不自量力了吧。九野之内,尚有太多满腹经纶、身怀绝技的高手,我这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嘛。自测自评,所写的医话和医案,均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内容与“妙”字距离甚远,所以本书名字断不能用这个“妙”字,那么,书名改成什么好呢?我搜肠刮肚,思来想去,总是想不出什么名堂,好像变成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远方好友李君提出建议:书名叫“杏林叟八秩心悟”怎么样啊?对!我拍案叫绝,果然是好友,心有灵犀,我不就是杏林中的一个老头吗?八十多岁了,中医知识不过沧海一粟而已,要说有什么收获的话,也绝不是什么“妙悟”,充其量不过是管窥之见罢了。“杏林叟八秩心悟”这个名字好,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瞬间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特别喜欢它。喜欢就留下呗,我就这样定下了,就用“杏林叟八秩心悟”这个名字,权作“敝帚自珍”吧。用我的学而无厌,做我的诲人不倦,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人们怪我、笑我、罪我、慰我……一任当世,不亦君子乎!自嘲一笑,一切随缘吧。

如蒙有缘看到此书的良师益友们慷慨赐教,吾愿足矣。不仅荣幸之至,更加感激不尽。

石志乔
甲辰年季夏,于泗阳中医院 qtpLs7GnRgm1jLophp6yrGF6Pc+fNmusbgjHnI4ndehqUsFQ5nCB4DDZGUZMKM0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