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外伤辨惑论》,亦称《内外伤辨》,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脾胃学说”的创始人金·李杲所撰。李杲(1180—1251),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尽得其传。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创立“人以胃气为本”学说,“以平生已试之效,著《内外伤辨惑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开“补土派”之先河。后世传其学者大有人在,如其门人王好古与罗天益。明代以后私淑者众多,如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等人,悉宗其说,而又各有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李杲的学术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
东垣著述颇丰,《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颇有影响,其中《内外伤辨惑论》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唯一一部著作。
本次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1.底本:以明万历吴勉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为底本。
2.主要参校本:明嘉靖梅南书屋《东垣十书》本、《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明顾从德影宋刻本、《灵枢经》(简称《灵枢》)明赵府居敬堂本;《金匮要略》明赵开美本。
3.原书为繁体竖排,今改为简体横排,并进行现代标点。
4.原书中异体字、俗写字、古字予以径改不出校注。
5.对底本中衍、倒、讹、误等改正并出校注。
6.对书中生僻字词加以注解,注音采用直音字加汉语拼音形式。
7.表示文字前后方位的“右”径改为“上”。
8.对原书中药名如紫苑(紫菀)、白芨(白及)等径改为通用名。
9.为便于查阅,书后附有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