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点亮青年学子中医报国的多元梦想

宋欣阳(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研究员)

约10年前,正值阳春四月,我坐在高铁上前往福建中医药大学参加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车窗外的福州,春意盎然,各种树木苍翠欲滴。我漫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看到一首首方歌点缀在小山上的亭舍中。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博士生学术交流活动,眼界从福州拓展到全国,从福建眺望“海上丝绸之路”。感谢《中华中医药杂志》、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认真地对待青年中医这个群体,举办博士论坛为其成长助力。

回顾我的10年成长历程,可将其分为3个阶段:为中医、为国家、为学生。

第一,以外促内,助力中医药出海。 10年前中医发展的大环境不甚理想,常有文化不自信者抨击中医,好像谁都可以对中医行业评头论足。从情感上,我难以接受舆论对中医的轻视和污蔑。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我成为中心的第一位专职成员。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是一种为中医发声的独特方式,因为在“黑中医”群体中,不少是思维模式亲西方者,我们用其膜拜的西方话语证明中医有效,是与其斗争和转变其立场的一种策略,是以境外“挺中医”舆论应对境内“黑中医”舆论的策略。想要做好中医药“走出去”的研究,知己知彼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 我用了大量精力了解各个国家的国情,实地走访了50余个国家,调研中医药发展情况,形成“中医药海外发展国别”研究报告,并对全球177家企业的19470条数据进行分析,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共同发布“‘传统医药国际化’全球企业排名”和“中药‘走出去’企业指数”两份报告,从多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中医药企业海外发展的现状,助力中医药企业出海。 另一方面, 我将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国际合作的前提是彼此了解,中医不了解其他传统医学,其他传统医学不了解中医,合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导致很多传统医学论坛,由官方搭台,但鲜见有落地的项目。既然中医药要“走出去”,就不能坐等世界其他传统医学理解中医,更不能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地认为世界传统医学都不如中医,而应当主动研究世界传统医学,打破壁垒,拓展合作,将其精华为中医所用,为世人所用,为全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团队开展了对世界传统医学的研究布局,收集阿拉伯、波斯、阿育吠陀、尤纳尼、悉达等传统医学书籍,建立资料库,启动电子化和翻译工作,为中医药国际合作提供学术支撑。

第二,研究中医报国的多元价值。 中医服务中国,只局限于卫生健康领域吗?当然不是,卫生健康价值很重要,但这仅是中医价值中的一部分。中医报国是多元一体的,这一理念需要不断深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医的其他价值。我在这里分享三个案例。

一是外交价值。 我开展了“中医外交”研究,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医外交”为基础进行学术传播。2021年4月7日,我赴外交学院向师生分享“中医外交”讲座。

二是安全价值。 我对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球卫生安全研究进一步深化,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目前,全球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世界需要中国的卫生治理方案。2023年5月到7月,我联合外交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向全球发布并解读《环太生命安全指数》,分析了源于权威国际组织及重要搜索引擎的400万条数据,以展现环太地区43国对个体生命安全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的生命安全风险,并为全球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更安全的地方流动提供参考。

三是环境价值。 近年来我深度挖掘中药材种植的环保价值与经济价值。2021年,我深入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地区,对中药种植产业发展做了调研考察,对这条治沙与致富双赢之路展开探究。我通过实地走访、组织专家研讨等方式,切实调研了中药材种植治沙模式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并提议国家相关文件纳入“发挥中药材种植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

第三,点亮学生中医报国之梦。 中医价值远非医疗、外交、安全、环境,还有科技、文化、旅游、教育等很多能够服务国家的巨大价值,而这些价值的实现和放大,需要培养更多有志向投身中医报国的青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红宁教授有句名言:“你培养了多少优秀学生,你的人生价值就放大多少倍。”中医价值需要无数的学生将其放大。作为高校教师,点亮学生中医报国之梦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 我通过开设课程立德树人,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在本科生特色思政课“岐黄中国”中设置国际化版块,通过介绍美国、印度、日本、韩国和中医药的激烈竞争,对中医药产业的打压,激发学生“上医医国”的家国情怀;向学生们分享李时珍在崇山峻岭间,百折不挠,自费重修本草的故事,这就是主动践行中医报国的生动案例,是我们中医报国的前辈和榜样。 另一方面, 我通过科研育人,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研究视野投向海外的广阔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先后指导“在沪留学生汉文化教育调研与问卷分析”“上海部分太极拳和瑜伽商业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等10个大学生科创项目团队50余人,完成论文20余篇。其中李经博、张昕玥、张惜音、张天仪同学的项目《政策工具视角下2001—2022年中医药国际化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在第十八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19年至今,我培养市级优秀毕业生18人、校级优秀毕业生7人。此外,我通过实践育人,疫情防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2020年1月22日起,我带领学生团队开展疫情监测与研究工作,全球新冠疫情信息收集工作体量大、耗时久、任务重,不仅磨砺了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而且发扬了自强不息的“钉子精神”。同时我通过实践育人,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肩负投入建设中国健康卫生事业的使命感。如张昕玥同学提出“可基于政策工具模型,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南亚各国政府疫情应对的政策部署特征”,荣获第八届“远志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不仅如此,我还通过全球新冠疫情信息收集工作进行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学有所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服务国家包括上海的疫情防控。 最后, 我以征文活动为载体,培养更多的有志青年。我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处合作,持续举办“全球大学生中医药国际化征文”活动,覆盖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院校,选手有1500多名,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在该活动中成长成才。

学中医是幸福的,因为学好中医可以多元报国;学李时珍是幸福的,因为报国的价值是内心强大充实;当中医高校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你能为中医报国理念的生生不息贡献绵薄之力,而岐黄学子的中医报国又是那么的绚烂和壮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以身作则,继续点亮青年学子的中医报国之梦!

【特别鸣谢指导老师 严世芸】 +Ep2DVWFABlMzAcqCdpniKV/JrQrknEfGjPpHadgkhsdTcI6M9cYsy9xTAsDn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