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到今年已经整整10年了,这10年中有付出的汗水和泪水,也有收获的喜悦和充实。从博士学习到临床实践,再到专业深造和科研探索,这段旅程不仅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和转变,也是我对中医药学术追求和实践的深刻体现。
博士阶段的3年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夯实基础、提升技能的储备阶段,也是毅力磨炼的阶段。博士生导师朱陵群先生的谆谆教诲和引领让我一直努力前进,有幸获批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公派留学项目,到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学习1年,领略了西方教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基础研究方法,也为形成自己的科研思维拓宽了眼界。回国后,我将所学投入到博士科研项目中,发表了自己第一篇SCI论文,也收获了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称号。这些荣誉是肯定,更是激励,是我以后独立行走的背囊。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地坛医院见到了各种感染病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脊髓穿刺。从拿穿刺针颤颤巍巍,到不超过5分钟1位患者行云流水式的穿刺,挥洒着青春的自信,是博士研究阶段教会了我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临床上经常见到肝癌、肺癌患者,尤其是看到一些终末期姑息治疗的患者,躺在病床上放弃自己,却又对医生满怀期待的眼神,我就一直在思考,中医药能做些什么?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从来没系统学习过肿瘤专业的知识,在跟患者交流时不断触碰知识盲区。还记得作为住院医师,我曾管过一位老红军爷爷,90多岁高龄患了肺癌,放弃治疗绝食,被家属送到医院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戴着绿色军帽,非常板正地躺在病床上,目光炯烁。我问他为啥绝食,他说反正肿瘤也治不好了,不想拖累孩子们了,然后弱弱地问了我一句:能有希望吗?我坚定地看着他说:有!然后红军爷爷吃饭了,并同意后续治疗。出院那天,红军爷爷送了我一本《求是》杂志,告诫我要做个好医生,要“求是”。我一直珍视这本杂志,这是对自己的警示,是激励,也是期盼,这10年来多次搬家,也从未忘记。
反复问自己后毅然辞职,报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肿瘤学博士后,到全国排名第一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去学习。有了专业的中医知识储备,再加上专业的肿瘤知识,我相信二者一定能碰撞出希望的火花!博士后阶段遇到的冯利导师,是我职业生涯的引领者和榜样。老师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经典如数家珍,从临床问题到基础研究都很得心应手。在博士后学习的第2年,我参加了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的临床观察项目,在那里看到了他们针对化疗患者应用针灸治疗胃肠道反应,这种方法在肿瘤康复中应用广泛。出站后留院工作,门诊上遇到肿瘤患者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又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向中医经典去找答案,努力提升自己,我希望能给这些问题找到精准的解决办法。经典著作语言文字古奥,义理深邃难懂,学习经典是艰苦的,我虽畏难但却从没有过退却,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反复学习,体会实践。在学习经典中,起初我是急躁的,很快心是静的,读完竟是喜悦的。我治愈患者,经典治愈我。临床实践是有效果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渐入佳境,也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当然也有临床中遇到困惑的时候,也有患者出现了服药后症状加重的情况。我很幸运,遇到的老师们都能毫不保留倾囊相授。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各种各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断出现,比如免疫相关性皮疹、甲状腺炎、肺炎、肝炎等,十分困扰患者,严重的甚至需要终止免疫治疗。针对这一部分患者,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可获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一名43岁男性患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2023年9月4日化验结果显示:T3 5.28nmol/L,T4 237.62nmol/L,FT3 15.92pmol/L,FT4 46.16nmol/L。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至正常。2023年12月25日复测甲状腺功能,T3 2.76nmol/L,T4 105.88nmol/L,FT3 6.21pmol/L,FT4 8.30pmol/L。有64岁大爷和48岁女性患免疫相关银屑病,患者漫身的皮损白屑,搔抓流血,服药2周后全身皮损只留下淡淡印记的;有75岁大爷查出肺癌,但因为心力衰竭,射血分数(EF)只有23%,不能治疗,服用中药1周,EF值升至33%,可以进行后续化疗的……这些病例及患者和家属的肯定、信任,进一步坚定了我运用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信心,并且运用所学的科研方法去证明其在西医学体系中的价值和潜力。针对免疫相关性皮炎,我总结了临床用药经验,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于2023年获批。围绕着肿瘤康复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中医科技发展项目等。作为项目骨干参加冯主任与院内西医科室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药现代化项目”(已获批),相信在未来能擦出更多中西医结合的火花。
博士毕业10年旅程,不仅见证了我个人学术和职业生涯的成长,也是我对中医药不断探索、求真求是的生动实践,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长征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结合中医与西医知识,我将运用中医药为全球肿瘤患者康复做出更多的贡献。未来,期待中医药同道学者在这条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就,将中医药的精髓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造福每一位患者。
【特别鸣谢指导老师 冯 利、朱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