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在前面的话

中医药学向称国医国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现了国学的精髓,孕育深邃的哲理,是当今世界唯一全面系统传承的医药学。中华哲学思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临床医学独具原创优势,以司苍生性命为共识、疗效为命脉。它始终与时俱进,无论民族兴衰,中医师们永远在防控瘟疫、疗伤治病、维护生命的前沿,保障着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积极促进学科事业产业体制的日臻完善,大力推动中医、西医双相挺立、深化、融合、进步。

21世纪文明互鉴是历史的必然,科技历史范畴带来创新涌动的时代。中医药发展研究工作的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与探索,年轻一代的成长,意味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后继有人。近年来,“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作为一项支持青年中医药学子的公益项目,在培养中医药接班人才的道路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非常珍视与历届的获奖者共同回顾这一有社会意义、有历史沉淀、有庄严使命感的历程,这不仅是对既往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期许与展望。《求真之路——百名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获奖者自述集萃》的编纂,旨在通过展现一批批中医药博士的卓越成就与成长轨迹,为后来者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在中医药领域的求真探索之路。

由《中华中医药杂志》社与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设立以来,已历十五载春秋。这15年,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走向深度融合、交相辉映的15年,也是中医药博士人才辈出、科研成果频现的良好时期。每一篇获奖论文,都是中医智慧的结晶,是对传统理论的现代创新诠释,也是对当今医学难题的挑战。它们不仅夯实了学生们的中医理论基础,更推动了他们科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不仅包括中医药高校,也包括了很多具有中医药博士点的综合性大学,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属于在校博士生的大范围、深层次的交流互鉴互动平台,启迪了在校博士生开展学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人才的成长,成为中医药高层次教育领域的一项盛事。

回首这十五载的历程,我们见证了中医后继人才的不断成长,也看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设立,不仅是对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中医药科研人才成长的激励与鞭策。它指引着广大中医青年学者勇攀高峰,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1956年,国务院决定建立4所中医高等学校,我是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首届学生。199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玉川教授,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策划授权博士学位建设、培养计划、导师责任制与学位论文审议答辩等白皮书的编写,曾授命我担当责任人。我在任12年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出于完生秉承的责任担当,我先后对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等进行了系统调研,对于国内已授权的11所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的培养工作进行调研,充分尊重师长们的建设性意见,形成文件,获批后执行。

回顾自己的学医之路,有喜悦兴奋,也有苦涩和惆怅。从初入杏林的懵懂无知,到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寻找智慧的火花;从实验室里的无数次尝试与失败,到最终科研成果的破茧成蝶,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我深知,中医之路从无坦途,唯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坚持不懈,方能在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人生历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是多样化的,我们要吸收新的因素,兼容他国文化精髓和科技成就。中医药科研既要扎根于深厚的传统中华文明土壤,又要积极吸收现代科技的营养,重始源,恪守中华文明本底特色,只有将大成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我对下一代的成长有着“任我”的责任,担任这本书的主编,自觉任务艰巨,但也是增长见识的好机会。适值本书付梓,我想对广大中医年轻学者说几句话:你们是中医药事业的未来与希望,应成为事业创新的主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希望你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勇于求真、敢于创新、勤于实践。在科研的道路上,不仅要追求学术的卓越与突破,更要注重医德修养与人文关怀。用你们的智慧与汗水,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明是一种存在,是一种运动,它不仅仅是过去的科技文明的伟大创造,更多的是串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不忘本来,学用外来,面向未来,以我为主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我已垂暮之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坚守仁者寿、死而不亡者寿,老骥伏枥,为年轻一辈营造宽松、和谐、创新的学术环境,弘扬传承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只要生命的烛光还能照亮脚下的路,就要向前行。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为本书编纂和持续为中医药科研事业提供公益支持的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及配套支持单位《中华中医药杂志》社。“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这一公益项目的成功推行,使得更多优秀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得以展示与传播,激励着更多的中医药青年学者投身于科研事业之中,滋润着中医药科研的沃土,让中医药学在世界的健康生命共同体舞台上再创佳绩。愿《求真之路——百名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获奖者自述集萃》一书能够成为指引中医青年学者的一盏明灯,引领他们在中医药的广阔天地里砥砺前行、勇攀高峰!愿我们的中医药事业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健康之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第四、第五届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原卫生部学位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甲辰冬至 6ZHOKuMQJmv8YGcPGn8gM3F9aZTV2GtcbdmZ3PWsKmUARB/rl3KLeRiF57qDlwn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