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求真守正,传承创新

田 甜(北京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在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迎来其十五周年庆典的璀璨时刻,我荣幸地收到了贵基金会的热情邀请,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作为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的获奖者,这份殊荣无疑是对我博士阶段学术成果的一次充分肯定,也是我学术生涯中一段无比珍贵且难以忘怀的经历。

一、守正创新初探索,喜获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3年我的文章《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文献研究的中医药知识本体的构建》有幸获得《中华中医药杂志》社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此成果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下,以及我的导师高思华教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该文借助信息科学与技术,利用本体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中医药领域知识模型,包括中医认识方法、中医生理、中医病理、辨证论治4个方面的内容。一共纳入中医概念术语15040条,建立概念之间关系77615条,构建起具有中医药文字表述特色的语义网络,基本实现了中医学知识的重构与共享。并且应用本体推理技术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相关的古代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该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在肺肠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得出的挖掘结果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高度吻合,用实例说明了我们所构建的本体可以很好地处理中医学的文献,从而探索出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的新方法,也为中医药信息检索提供了新途径,是中医药现代化道路上的一种有益探索。

回想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与研究历程,我深刻体会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传承与创新之路愈发清晰。我们深知,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代科学技术则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传承精华亲实践,医教研紧密融合谱新篇

博士毕业后,我有幸留校,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现在的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的一名青年教师,得以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广阔田野上深耕细作,将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致力于培养更多热爱中医药、投身中医药事业的优秀人才。

我在教学方面主讲《中医基础理论》(含双语、全英文)课程,每年带领两三百名大一新生步入中医神圣的殿堂,荣获全国“十三五”规划教材师资培训班教学比赛教学名师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学比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比赛三等奖;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三等奖、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一等奖、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优秀奖;入选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英才·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我积极参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写,作为副主编参编《中医基础理论》(德文版),荣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首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二等奖。我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随身速记歌诀》,助力中医学子高效学习。

科研方面,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和校级课题6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9项,校级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2017年,我赴德国柏林参加世界整合医学研究学会年会,并受邀进行了交流发言。2019年,我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哈佛医学院访学的机会,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我曾荣获第8届中国台北国际中医药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等。

临床方面,我坚持跟名师、悟医道,先后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培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史欣德研究员,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高思华教授,首都国医名师、第三批及第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刘燕池教授等多位名医。我每周坚持门诊,每年接诊上千名患者,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我作为主编编写《糖尿病中医古今验方及经验集锦》《常见病症中西医诊疗实践》,作为副主编编写《酸枣仁汤》,此外还参编《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名中医方药传真》《中医儿科医师处方手册》等临床专著。我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经方应用演讲比赛三等奖。

我还积极投身于学术团体,广泛开展交流活动,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专家、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及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从一名中医学子到一名大学老师,从一名跟诊学生到一名带教专家,回首这一路走来,我人生一半的旅程都在学习中医、践行中医,一刻也从未松懈,只因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执着!

三、砥砺前行再出发,勇攀中医药发展新高峰

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初获殊荣,在传承精华的实践中谱写新篇,未来我更应砥砺前行,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再次踏上新征程。我将不断探索中医药领域的未知,将医教研紧密融合推向更高层次,勇攀中医药发展的新高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功底,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和临床等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达到新的高度。

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走过了15年的历程,这一平台生动体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见证了无数青年才俊的成长与蜕变,也促进了中医药学科的蓬勃发展。能够与这个论坛共同成长,见证它的辉煌历程,我感到无比自豪。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求真”的精神,不断探索中医药的奥秘,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鸣谢指导老师 高思华】 +Ep2DVWFABlMzAcqCdpniKV/JrQrknEfGjPpHadgkhsdTcI6M9cYsy9xTAsDn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