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相伴十四载,砥砺求真路

鲍 霞(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党委书记 副教授)

时光荏苒,我与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活动不觉已相伴走过了14个年头。2011年第二届论坛,攻读博士的我作为作者投稿参与,获评优秀论文,自此了解了活动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初心和担当。之后我一直在学校研究生处工作,便作为组织者积极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参与论坛活动,与论坛结下了14年的深厚情缘。尤其是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幸承办了“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颁奖典礼,我更是以承办者的身份见证了一大批领导、专家、老师为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而孜孜不倦的努力,见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博士在促进中医药发展道路上的求真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传承发展中医药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创新、推动文化传承、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杂志》社、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在中医药博士培养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十年磨一剑,学会、杂志社和基金会倾注15年心力,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大范围、高水平、深层次的交流平台,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发展,培育新一代青年领军人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为中医药教育领域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我能与这样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活动相伴14载,并且认识了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领导、专家和老师,感到万分荣幸!我也非常高兴地看到,通过活动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药博士,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在教学、科研、产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领军示范的作用!谨以这些年我参与活动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与同道分享,回顾求真道路的探索与收获。

一、投稿参与,初识论坛

2010年下半年,我们学校发布了组织参加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我当时在攻读博士,研究方向是中医康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整理撰写了一篇论文——《康复医学的中西比较研究》投了稿。当时从西方传入的康复医学体系在国内各地已普遍建立,但中医康复学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情况还非常少,中医康复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手段,但作为学科,其内涵和外延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界定和明确的。我的论文阐述了从中西比较医药学角度研究康复医学的意义,并从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产生与发展源流、原则与观点3个方面对中西康复医学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分析中医康复在未来医学体系中的作用,以及中西医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

非常幸运,我的论文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其后,中医康复学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中医药高校陆续开设本科中医康复专业,研究生层面自主设置中医康复二级学科。山东中医药大学于2022年完成自主设置中医康复学二级学科,使独具特色的中医康复理论和实践研究拥有了更加有力的体系支撑。我也成为中医康复学的硕士生导师,有了指导学生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康复宝库、为全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机会。

二、组织参赛,收获良多

通过投稿参赛的经历,我了解了学术论坛活动的主旨、形式、流程等内容,对论坛活动有了全面的认识,深深感到论坛将对中医药博士培养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我调任研究生处培养科工作,有了参与组织我校博士生参加论坛的机会。

我校相关领导非常重视该论坛活动,每年活动通知发布后,我们都会在博士生中进行广泛宣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我们还发动博士生导师参与活动动员,对博士论文进行审核把关,修改提升。对入围答辩的博士生,学校会组织2~3场模拟预答辩,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学校划拨专门经费支持博士生论文评审、参会会务等。通过多项举措,我校博士生参与岐黄杯论文评选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历届评选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共荣获一等奖17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优秀壁报奖、提名奖等各类奖项共113项;学校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14年还被列为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共建单位。

在组织博士生参赛的过程中,我也收获良多。看到论文经过一遍遍修改日益完善,看到选手经过一轮轮模拟答辩更加从容自信,身为师者,我感到由衷欣慰,这是探索的脚步,这是成长的印记。我还曾3次带队现场参加论坛的答辩和颁奖环节,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切磋过程中,探讨了工作,加深了友谊。当看到获奖选手手捧证书,满面微笑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在求真之路上跋涉探索的艰辛,更能感受到他们收获成果的喜悦!

三、承办会议,深入感受

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了“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颁奖典礼,我又有幸以会议承办者的身份参与论坛活动,以更近距离的视角感受学术交流,思维碰撞。因为是十年庆典,本次会议较为隆重,共收到来自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论文459篇,涵盖了中医药(含中医、中药、针灸、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各个领域。参会专家代表260余人,创历年规模之最。

颁奖典礼播放了论坛10年回顾视频,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难忘的影像,带大家跨岁月河流感受论坛活动的发展壮大。优秀论文评选的现场答辩环节精彩纷呈,选手的汇报创新开拓、雄辩有力,专家的点评精辟深刻、妙语连珠,引领大家在中医药殿堂析理论之奥义,探临证之精妙,究机制之幽微。论坛进行了壁报交流,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学术影响力奖和最佳壁报奖,共计获得36万余次微信投票,可见论坛活动的影响力之大。本届博士论坛还创新形式,邀请16名往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获奖博士担当分论坛主席,围绕“经方”“中医思维与临床”“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跨界诠释:‘道’与中医”“中医疗效评价的挑战与机遇”“中医药国际化”“中药药理现代研究技术与方法”“中医诊疗方法与数字化健康评价”“经方与脑病的中医研究与展望”8个主题展开交流,近百位博士参与论坛,分享自己的成果与心得,学术争鸣,探索创新!

在活动的筹备和组织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活动组织的严谨公正,论文评选要经过初审、网络盲审、专家组线下评审和现场答辩4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把最优秀、最有创新价值的论文评选出来,以推动中医药的学术创新发展。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杂志社、基金会各位领导老师的不易,我们由杂志社、基金会和承办方组成的会务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制作各种材料、审核稿件、联系专家和博士,午夜过后的互道晚安,晨曦中电脑屏幕上的问候,在兄弟姐妹间传递着温暖的情谊!

今年暑期,我调离了研究生教育工作岗位,掐指算来,和全国中医药博士学术论坛活动已整整相伴14载。悠悠岁月,温暖的陪伴,我以不同身份见证了论坛日益发展壮大,论坛也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培养和我个人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莫大帮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强国发展目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发展也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希望全国中医药博士学术论坛活动在有情怀的领导、专家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通过论坛使更多有担当的博士锻炼成长,在求真之路上继续勇毅前行,推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特别鸣谢指导老师 丁书文、欧阳兵】 r66VHpHjmxEWfhlOHITjp5hxRG31SHnGbQ7PSKG0GtJC5gqetPY5j/bItHU+Eb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