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方法是指教与学的方法。但教学并非教法和学法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融会贯通。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运用某些材料或方法的有效活动方式。

二、教学方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由其本质所决定,并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一般认为,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实践性

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工具属性十分明显。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作用方式、行为方式和具体步骤等都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实践教学方法所得到的效果是衡量其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必须指出,教学方法的优劣并非单纯的能力问题,它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思维艺术,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二)双边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互动,涉及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特性,是互动而整体的。因此教学方法必然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聆听和思考。同时,这种互动也为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方法不断发展。

(三)多样性

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其独特性,没有一种普遍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学方法视为一个“方法库”。由于各种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性质不同,因此其教学手段也应多样化。为了确保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四)整体性

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这些方法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它们对教学的整体有效性起着综合作用。一般来说,单一方法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结果,而将各种方法有效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五)继承性

教学方法是一种传承的教育现象。历代教育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经验,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当代中医药教材体现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参考。新的教学方法都不应完全从头开始摸索,而应继承和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中有价值的元素。

(六)发展性

在中医药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使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实际教学需求。当前教学实践面临的困惑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医药专业的教学要结合时代特征,推广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和意愿,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立体化”资源,让学生走“近”中医药。中医药是基于哲学思维建立的科学,其抽象思维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困境。有效进行中医药课程混合式教学,首先要建设丰富优质的线上资源。遵循“立体化设计、结构化资源”的思路,力求生动、立体、直观地辅助学生学习中医药,帮助学生走“近”中医药。课程应结构化构建,中医药技能的形成以构建合理、有效和良好的陈述性和程序性中医药知识为基础;同时中医药技能的形成又有助于中医药知识的重新整合与建构。学生正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医药哲学理念的理解,从而形成了具有结构性的知识体系。

三、中医药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

中医药知识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知识要在中医药背景下进行合理取舍、整合、重组与建构,并进一步优化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通过生动、简洁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在教学历史上,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尽管后世教育引入了很多现代教育手段,但是在运用这些新方法的同时,教师仍要把这些新的教育手段与讲授法结合起来,并且以“讲”为主。

讲授法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里把大量知识传授给较多的学生,而且教师对教材的领会和掌握程度一般要比学生更加深刻而系统,并能对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有效地接受知识,也有利于他们形成中医药思维。在中医药教学中,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以及中医经典类、基础医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

(二)问答法

问答法又称谈话法,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问答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对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要重视学生,并把与学生对话作为主体,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然而,不应过分强调问答法的作用。教师不能认为只有问答法才能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致主张不论什么学科、什么课型都一律运用问答法教学,把本来应当由教师讲授的内容也牵强附会地变为问答法进行,拐弯抹角地进行提问,以显示课堂气氛活跃。这种表面上的热闹和徒有形式的一问一答,常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反倒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讨论法

讨论法又称辩论法,是指在专业教师引导下,学生班级或团体对一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探讨,学生能够在交流中获得灵感,从而增进了解、巩固知识,同时激发学习积极性,端正研究问题的态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中医药辩论性质的话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探讨,比较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使学生理解两种不同的医学模式,深入了解中医药的本质,互相学习。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强调学生的“读”,也强调教师的“指导”。教师教学生以阅读课本及其他参考资料的方式来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读书指导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课外阅读和分享交流等活动,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思想。

(五)练习法和演示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学习各种技能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练习法是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广泛采用的方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或者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演示法在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中都可以广泛应用。例如,中药材、病理标本、X线片、动物实验模型、模拟患者等示教,都属于演示法。不过它通常是作为辅助方法配合讲授法、问答法进行的。演示的材料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演示时要引导学生在知觉过程中进行分析和综合,把感知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六)实验教学法

实验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实验课可分成实验和实习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通常都在专门的场景中进行。实验是指导教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重现事物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这种变化所产生的现象与结果来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例如,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课。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解剖学、护理学等实习。一般而言,实验多侧重于观察,而实习多侧重于实践,二者有区别但更有本质的联系。例如,都要进行实践操作,都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性等。

(七)病例教学法

病例教学法是指用形象而生动的病例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医德思想的文化渊源与发展脉络。现代医学道德建设面临一定的挑战与困境,因此,弘扬中医药人文关怀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医药文化教育中,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能体现中医药自信的教学方法。 zQvvFeYQVpALmwCmxE01Dg6Hw2fSoTlCzSYCGeQFik/Tm3V+QYD3k8/Ri8hQk8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