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一)契合现代学科交叉的模式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中医药学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特点与现代科学的某些领域存在互补性,为学科交叉提供了可能。

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这种交叉融合不仅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也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种观念与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相契合,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这种契合性不仅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创新与进步。

未来,随着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和拓展,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和深入。为了培养适应中医药交叉学科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医药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多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深化对中医药理论的认知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所蕴含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化元素,还有丰富的中医药理论思想和教育认识,这些理论都是基于中医药学丰富的临床实践产生的。古人从古代传统哲学文化中汲取营养,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运用在人体医学上,体现在中医理法方药的方方面面,如取象比类思维、整体思维、变易求和思维等。

中医药文化可以全面驱动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如影响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丰富中医药理论范畴、影响中医药理论核心框架系统构建、影响中医药研究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等。

(三)丰富中医药研究的方法

历史上有关中医药理论的思想研究与技术方法很多,其重点研究方向是结合中医药传统的六经及四气理论的基本方法,运用司外揣内、取象比类,把与天地中的气候、物候、病候等结合起来,把周围的自然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条件等因素密切联系起来,实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依靠科学辩证思维中的直观、综合、比较和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探索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以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中医药文化,必将融入诸多教育学的研究思路,以另一视角探索中医药,从而丰富中医药研究的方法。自古以来,中国一直重视教育发展,很多圣贤都对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孔子的因材施教等。中国教育方式与西方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尤其是中医药教育,传统中医药教育以师承为主,且其教育的认知模式注重顿悟。现行的中医药教育主要是引用了部分西方的教育模式,但中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中医药文化教育更应该符合中国文化环境认知,回归本真。

二、实践意义

(一)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其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科学,融会了多种自然科学,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推广中医药文化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工作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教育可以培养更多对中医药有深入了解和热爱的人才,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因此,重视中医药文化传统教育就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宣传方式,培养接受良好的中医药文化基础教育的人才对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创新中医药院校文化教育新模式

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涵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传统和历史中所体现的优秀精神文化的高度总结。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的哲学中阴阳五行等学说为基础而构建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古圣先贤依据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理论、优秀的医学传统文化等相互借鉴,构成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学文化知识体系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中医药学临床实际总结而成,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因此,我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必须走适合我们的道路,要注重师承教育,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弘扬和传承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重任,要培养更高素质的应用型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新时代的使命。

(三)培养中医药交叉复合型人才

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众多领域都在新形势下不断发生变革。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体系也不能故步自封,要主动尝试,积极探索适合医、工类交叉、渗透、融合的教育办学模式,培养具有新时代需要的高层次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是中医药文化教育培养的必然趋势。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格外重视经典传承,强化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在培养模式上,需要正本清源,走符合中医药发展道路的教育模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具有深厚的哲理与人本思想,它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软力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传统中医药的传播和继承还需加强。随着西方医药的发展,传统的中药在继承和创新上受到了多重考验。振兴中华传统医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院校必须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入手,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的多层次文化教学系统,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健康观;并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GAek1VpV5STZL6EnKUsROiFNix4T4kNxisfK2EhRxeWxPXq2HBr25XC7Ujok6z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