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学理论系统的产生、形成和进一步完善,始终受到哲学思想、科学方法、文化特征及研究方式等诸多要素的影响。这一过程孕育了具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特色的中医药学体系框架。因此,中医药是以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全面探讨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变化规律,包括康复与健康,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的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
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决定其必须从不同的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理论系统进行实践。中医药既要面对本学科中的问题,又要以跨学科的角度、方法和理念,实现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和整合,从而对疾病、中药等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并最终得出一致的结论。中医药的性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联系,科学性和传统性相互融合。这种双重交叉属性决定了中医药学的研究需要通过现代交叉理论研究方法,利用多种理论体系和方法进行重新探索和研究。中医药学目前仍面临多个跨学科分支的综合性问题,需要通过跨学科研究,才能最有效地对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整合,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文化研究,使之形成更加规范与统一的学科。
中医药文化研究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人类生命文化的研究,它要求医者从关注人的精神生命文化出发,探索与生命存在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价值。中医药文化研究要求医者从生命健康与疾病诊治法则出发,不仅需要对生命、社会和文化做出符合自然法则的解读,而且要进一步挖掘有利于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一观点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医学人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医学人类学一词由美国学者哈桑和普拉萨德于1959年提出。他们认为,医学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隶属于文化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的出现为人类学、文化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带来了新的变化。中医药文化学不仅对传统文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还对中国文化的文化现象,以及中国文化发展和人类行为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传统的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理论依据,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中医药学的含义主要包括中医药学说的产生时间、文化、历史、哲学和人文价值。中医药文化学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文化研究为目标的新学科,它是对中医药传统文化进行整体归纳与总结,从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也就是说,中医药文化学是一种系统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范围涵盖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它研究的对象既是中医药思维、传统哲学思想、文化价值,也是中医药不同于其他科学的发展模式。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是在研究中医药文化学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它不仅有中医药文化属性,更有教育学的特征。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文化人才、推广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关键。由于中医药文化教育学内涵丰富,涵盖了传统哲学、中医药学、教育学、历史学等知识,因此在推广这门学科的同时,还需要优秀的教师资源与合理的管理模式。所以,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如在高校设置中医药文化教育学的学位点,为中医药文化教育学的传播发展繁荣奠定基础。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与教育学学科紧密相关,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分支领域。中医药文化教育学在理论基础、教育基本规律、教育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既依托于教育学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中医药文化教育学是在中医药文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指向性的教育研究领域,与教育学既紧密相连,又独具特色。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与教育学学科密切联系。首先,二者有共通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支撑着教育学,也构建了中医药文化教育学。哲学提供教育本质等思考视角,心理学助力理解学生学习过程,社会学剖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在二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二者都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教育学中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在中医药文化教育学中同样适用。培养中医药人才需依照学生身心特点安排教学,且教育内容要契合社会需求与行业趋势。再次,二者的教育方法可相互借鉴。教育学的讲授、讨论、实践、探究等方法,亦可用于中医药教学。最后,中医药文化教育学中的师承教育、传统功法实践等,也为教育学提供新思路。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与教育学学科各具特点。首先,在教育内容方面,教育学涵盖多领域知识、技能的培养;中医药文化教育学聚焦中医药,包括基础理论、中药知识、临床技能及文化内涵。其次,在教育目标方面,教育学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医药文化教育学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培养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专门人才,推动其国际化与创新发展。最后,在教育环境与资源方面,教育学主要利用广泛环境与多样资源;中医药文化教育学除这两者外还依赖专业实验室、医疗机构、古籍医案等特色资源及特定文化氛围。
中医药文化教育学是对教育学的丰富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学将中医药领域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文化纳入教育内容范畴,拓展了教育学的内容体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培养具备多元文化素养的人才提供可能。同时,中医药文化教育学也创新了教育模式与方法,如中医药文化教育中的师承教育等,为现代教育学打破局限,推动其向多元化、实践化发展提供范例与灵感。中医药文化教育强化了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系统传承了中医药文化,鼓励创新研究应用,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为教育学在文化教育领域提供新视角与案例。在未来教育发展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教育学的特色优势,促进其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