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人用医,必选明良,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扬曲解,能知天地神祇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之分,定顺逆之节,原疾病之轻重,而量药剂之多少,贯微洞幽,不失细少,如此乃为良医,岂区区俗学能之哉? (《医门法律·卷一·先哲格言》)
【释义】作为医生,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就不可托付于他;头脑不清晰、知识不渊博不可以担当医生之重任;不是廉洁善良的人不可以信任。所以,古人选择医生,必须用聪明善良的。考其品德能力,既具有仁恕博爱之心,又能够辨识真伪曲直,能够知道天地神明的顺序,能够明白性命吉凶之命运。掌握、分辨疾病的虚实,确定疾病顺逆的时机,推求疾病的轻重,度量用药的多少,贯穿微末,洞察深幽,不会放过任何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良医,这岂是一般世俗流行之学的平庸之辈能够做到的呢?
本段原文论述了古代对于医生的高标准、严要求。不仅必须有仁爱之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还必须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等。其中喻氏将仁爱之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并且身体力行,在他的一生当中都十分注重修德,忧国忧民,视患者为亲人。所以他一生健康长寿而少有疾病,年过八十放到今天都属于长寿之人。
1.医者与医术
【原文】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 (《医门法律·问病论》)
【释义】仁,《说文》:“仁,亲也。”本意是对人友善,相爱。《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指人与人相互亲爱。本条原文的意思就是,医术就是仁术,医生就是仁人君子,必须忠实于自己的专业,必须一心一意对待患者,犹如对待自己。要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并以自己高超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救死扶伤。
2.医道与医责
【原文】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医门法律·自序》)
【释义】道,本指人行走的道路、坦途,后引申为道理、准则。在哲学上则用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本条应为道理、原理,即医学的道理博大精深。“医之为任重矣”即指作为一个医生,其担负的责任重大。
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而人体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东西,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而人类生命的奥秘(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智……)又是非常博大精深,此即喻嘉言所说的“医之为道大矣”。故为医者必须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临床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正因为医道之大,所以责任亦大。医道大,要求医生必须有精湛的医术;责任大,又要求医生必须有高尚的医德。而关于医术与医德,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阐释得更加详细:所谓精诚,是有精和诚两个方面的要求的。精,就是如上所述,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亦即喻嘉言原文所说的医之为大道矣。所以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就是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患者之苦恼、痛苦,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策发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恃己所长,邀射名誉、经略财物等。这些就是喻嘉言所谓任重的内容。
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而其他各行各业也应该像医生一样,都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教师要有师德,演艺人员要有艺德……不论做任何工作,都要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善良守信,这就是修德。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才有可能享受高龄的寿命。
1.推己及人
【原文】(昌)于此道无他长,但自少至老,耳目所及之病,无不静气微心,呼吸与会,始化我身为病身。负影只立,而呻吟愁毒恍惚而来,既化我心为病心。 (《寓意草·自序》)
【释义】喻昌对医术没有特别的特长,只是从少到老,耳听目见患者时,无不静气小心,专心致志,一开始就把我自己的身体当作患者的身体。只身单影,孤身一人,此时恍惚听到呻吟声、愁苦怨毒声阵阵飘来,于是将我的心变化为了患者之心,处于患者的位置,设身处地知道了患者的痛苦。
以上原文即说明,作为医生,必须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首先把自己当作患者,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细心去体验患者的病痛,意指医生在行医时必须心系患者,推己及人,用真心对待患者。
不仅是医生,任何人都要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做到相亲相爱,社会也才能和谐、进步。人们在这种相亲相爱、和谐融洽的环境中生活,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身心才能保持健康。
2.同心悯痛
【原文】即(昌)之一得微长,并蒙格外引契,参订俚案之近理者,命名《寓意草》。捐赀付梓,其意欲使四方周览之士,大破成局,同心悯痛,以登斯民于寿域,而为圣天子中兴燮理之一助云。 (《寓意草·自序》)
【释义】喻昌在行医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临床稍有些许小长处,承蒙同人荐举,参酌商定,整理了(历年)医案中的那些近乎情理、合乎医理的内容撰成一书,命名为《寓意草》。并捐资付印,其宗旨在于使各地能够看到这本书的人们(医生),在临床上有新的眼界与格局,同心怜悯百姓之病痛,救患者于水火,救死扶伤,消除病痛,让广大百姓都达长寿之域,从而成为协同治理国家中兴的助手。
即便身为普通医生,也时时心怀广大百姓的健康,想到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历经之验,为同人打开眼界与格局,让临床医生少走弯路,让广大普通百姓都健康长寿,使国家兴旺发达。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仁德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