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难题

李纪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晓华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性难题之一。

我国自201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之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9年我国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共计15035项,累积金额达152.4亿元。2016—2019年,我国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基本情况,如图1.1所示。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合同金额在2018年达到最高值,于2019年出现小幅回落。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知,随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逐渐顺畅,以小额合同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逐渐成为未来的趋势。据统计,超过60%的科技成果转化至中小微企业,且中小微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主体,并坚持化掌为拳、协调联动。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尽管科技成果转化在政策鼓励和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图1.1 2016—2019年我国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0)

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建设是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具体来说,评价机制涉及科研成果的市场定价、收益分配机制和产权归属等问题,是一项科研成果能否在市场上落地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相较于应用科研成果,基础科研成果的评估难度更大。由于这些基础科研成果通常具有技术的前瞻性和引领性,而市场上缺乏对该类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专家,也缺少能够承接这类基础科研成果的企业,使得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除去技术授权许可与转让的传统方式,当前应对该问题的新型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企业和高校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以行业共性难题为基础进行联合研发,常见的方式包括共建实验室、成立研发中心等。其中,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大学和企业研发体系的融合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受到业界一致好评。第二,以作价入股的方式新设企业,专门从事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以首席科学家和顾问的身份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浪潮中,不少科学家甚至转变为企业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变成能够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产品,让技术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组建团队是创业必须跨过的第一道门槛。科学家长期扎根于学术界,所链接的群体和资源也多与科研有关,这导致他们在创业时缺乏产业对接资源和商业化知识。

为了匹配合适的团队组建方式,首先需要了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特色。相较于其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大学前沿技术为依托,往往是知识密集型的。因此,只有长期在某一领域深耕的职业经理人才能理解某一技术的未来走向并找到合适的市场应用场景。这也是造成依托大学科技成果创业的企业难以找到匹配的职业CEO的原因。

同时,基础科研技术也意味着技术成熟度较低,离市场应用的距离相对较远,因而将技术真正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较长,这进一步加剧了创业团队组建的困难。技术如果不能快速转变为可盈利的产品,就很难吸引到有才华的成员加入创业团队。即使少数企业找到了匹配的团队成员,也面临学术界和产业界因在文化认知、价值观、目标追求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团队冲突。有些企业甚至因为创始团队成员理念不合而使项目走下坡路,最终难逃破产清算的命运。

未来以新设企业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将何去何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的清华x-lab探索出了“师生共创”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其中,“师”是指在大学担任教职的老师,而“生”则是指广义上与老师存在师生关系的学生。这里既可以是同一实验室或研究团队的师生关系,也可以是交叉学科项目下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授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与传统的学生团队、科研人员与产业界人士共同组建的团队相比,“师生共创”下的成员关系间具有天然的信任关系,且有利于促进隐性知识在科研界与产业界的畅达传输。

但这种模式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大部分团队的老师和学生都属于科研界,无法及时捕捉到市场需求和行业环境的变化。为此,清华x-lab秉承“教育+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创团队获取市场知识,进而提高其技术商业化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 AxIP4okgjDOfzcSXa2YRogWEHh6nY4Q9fkVPB/8Xww24dbc7pSAvF8M6j/7qZh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