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保证电脑的安全,不是及时给系统打补丁或者安装一个杀毒软件就能完成的,用户需要注意多个电脑使用细节,比如对于个人信息的管理,不要随意在网页中输入个人信息,要确认访问的网站是否进行了安全资质的审核等。
个人信息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如姓名、出生日期、住址、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都属于个人信息。近年来,人们对于个人信息非常重视,不希望被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信息。但是,随着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的盛行,就算个人不想泄露隐私,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是谁在“收集”我们的信息?有电商、社交软件等平台“越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非法窃用用户信息,有黑客窃取信息,有“内鬼”售卖信息,也有网络服务系统漏洞等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信息过度泄露带来了什么?根据中消协的调查结果,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电信诈骗案件五花八门:从中奖、房租汇款,到网银升级、邮包藏毒,再到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伪造网上通缉令、助学金领取等,有媒体分析称,通信信息诈骗特点从最初的“撒网式”变成如今的“精准化”。
信息缘何泄露?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淡薄是信息泄露的原因之一,意识淡薄包括随意填写个人信息、随意下载和安装软件、随意连接不明WiFi和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为寻求方便快捷上传敏感个人信息、为炫耀将大量个人信息暴露在网上;还有就是运营主体缺乏规范和约束。
总之,不管是个人或者平台对于个人信息一定要妥善处理,在使用时尽可能地明确使用目的,禁止处理超出使用范围的个人信息。
网络上存在一些违反公序良俗的网站,以及只要用户浏览就会下载恶意软件的网站,因此必须阻止用户访问这类网站。URL过滤就是一种防止用户访问恶意网站的技术,具体的措施就是通过监视网站显示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包含有害信息。
对于网站建设者,网站安全资质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报备,网站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要符合国家的法律与法规,对于一些可信网站,一般在网站首页的底部有可信网站的标志,单击这个标志,可以查看相关证书,如图1-2所示。
图1-2 可信网站证书
无线网络,特别是无线局域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提供了无处不在的、高带宽的网络服务,但是,由于无线信道特有的性质,使得无线网络连接具有不稳定性,且容易受到攻击者的攻击,从而大大影响了服务质量。
在无线网络中,能够发送与接收信号的重要设备就是无线路由器了,因此,对无线路由器的安全防护,就等于看紧了无线局域网的大门。无线路由器的初始密码比较简单,为了保证局域网的安全,一般需要修改或设置管理员密码,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01 打开路由器的后台设置界面,选择“系统工具”选项下的“修改登录密码”选项,打开“修改管理员密码”工作界面,如图1-3所示。
步骤 02 在“原密码”文本框中输入原来的密码,在“新密码”和“确认新密码”文本框中输入新设置的密码,最后单击“保存”按钮即可,如图1-4所示。
图1-3 “修改管理员密码”工作界面
图1-4 输入密码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型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最甚。
防火墙可以被安全放置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发挥更大的网络安全保护作用。简单说防火墙是位于可信网络与不可信网络之间并对二者之间流动的数据包进行检查的一台、多台电脑或路由器,如图1-5所示为简单的防火墙示意图。通常,可信网络指内部网,不可信网络指外部网,如Internet。
图1-5 简单的防火墙示意图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所有通信的数据包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而防火墙只放行合法的数据包,所以它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了一个屏障。只要安装一个简单的防火墙,就可以屏蔽大多数外部的探测与攻击。
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也更加泛滥,它对电脑有着强大的控制和破坏能力,能够盗取目标主机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删除目标主机的重要文件、重新启动目标主机、使目标主机系统瘫痪等。因此,巧用杀毒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电脑的安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电脑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进而定期对系统进行查杀。
目前流行的杀毒软件很多,《360杀毒》是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杀毒软件之一,该软件引用双引擎的机制,拥有完善的病毒防护体系,不但杀毒能力出色,而且对于新产生病毒木马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防御。如图1-6所示为《360杀毒软件》的首页。
图1-6 360杀毒软件首页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系统漏洞的产生不是安装不当的结果,也不是使用后的结果,它受编程人员的能力、经验和当时安全技术所限,在程序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
归结起来,系统漏洞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为因素:编程人员在编写程序过程中故意在程序代码的隐蔽位置保留了后门。
(2)硬件因素:因为硬件的原因,编程人员无法弥补硬件的漏洞,从而使硬件问题通过软件表现出来。
(3)客观因素:受编程人员的能力、经验和当时的安全技术及加密方法所限,在程序中不免存在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恰恰会导致系统漏洞的产生。
要想防范系统的漏洞,首选就是及时为系统打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