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有创造者,那个人又是谁?
这个问题,放在西方,可能会得到上帝创世、阿拉真主等答案。中国人是这么解释的:
很久很久之前,没有天空,也没有大地,只有一团朦胧的雾气,就像一颗大鸡蛋。有一个叫盘古的神在混沌之气中沉睡。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终于睡醒了。
盘古睁开眼睛,什么都看不清楚,于是他站起身,舒展身体伸了个懒腰。他本就天赋神力,这么一动,原本混成一团的气就分开了:轻飘飘的气向上升,变成了天;沉甸甸的气往下坠,变成了地。
天每天都增高一丈,地每天都变厚一丈,盘古怕天地再混成一团,就用手撑着天空,每天也长高一丈。就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非常远,盘古也变成了非常非常高的人。
盘古实在太累了,有一天,他实在撑不住了,轰隆隆倒在地上。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座大山,血液变成了江河,肌肉变成了肥沃的田野,头发变成了璀璨的星辰和草木,牙齿、骨骼变成了金属、石头和美玉。
这就是《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中记载的盘古故事,这位开天辟地的巨人就是中华民族的创世神。
可是《三五历纪》是三国时期的书,在这之前,无论是收录众多神话的《山海经》,还是详细记述上古传说的《史记》,都没有出现过“盘古”的名字,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难道说盘古神话根本就不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只是后世文人的创作?
中国各地有很多“盘古遗迹”—湖南沅陵县有盘古洞,广东肇庆市有盘古山,河南桐柏县还有盘古庙。一些少数民族,如土家族、壮族、侗族、苗族,也建有盘古庙。
如果盘古仅仅是文人虚构出来的神,为什么不同民族、地域的人都找到了“盘古遗迹”?
要想通这些问题,我们先要明白“神话”是什么。
世界各民族都有以“神”为主人公的故事,这些神都具有超凡的力量,能够呼风唤雨、改天换地。神还可能有一些奇特的特征,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潘神长着羊的角和耳朵。但是“神”的言谈举止和人很接近。
其实,神话中的奇特幻想和超凡神力反映了人类想要征服自然界的愿望。上古时期,人类赤手空拳,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和野兽的尖锐爪牙,实在是太弱小了,于是先民渴望拥有像野兽或雷电一样强大的力量,有些原始部落就把猛兽、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始祖神,进行祭祀崇拜。
云南沧源岩画距今3800年至2700年。其中有一幅画,人昂首直立,头上发出太阳的光芒,左手握着一把石斧。这幅画就反映了原始先民对太阳力量的崇拜,而这一形象和后世“盘古用斧头劈开天地”的说法有契合之处。
而在《广博物志》一书中,盘古则是龙首蛇身的形象。
因此盘古可能是某个部落崇拜的超自然力量,在流传的过程中,渐渐演变成巨人形象。而随着中华先民不断融合,这一形象也一再变异,融到了每个民族的神话中,证据就是“盘古”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名字,如盘瓠、盘王、盘果王。
这些都反映了神话的特点:在不同时期,不断被添加上新的内容,也暗含了人们新的愿望。
当代有很多学者运用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认为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也就是说,神话中藏着先民某段尘封的记忆或情感,只有在某种条件下,这种记忆才会被激活,人们才能懂得它真正的含义。
中国神话在文字出现前就在民间口口相传,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神话形态,因此不成体系,形成文字后,散见在多部典籍中。它既是虚构的,也是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