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海经》
上古版《神奇动物在哪里》

发鸠山上有一种鸟。它长得像乌鸦,但头上的羽毛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这种鸟总是喊一个词,听起来像“精卫”,人们就叫它精卫。

精卫和其他的鸟不一样,它不喜欢待在树林中唱歌,它每天都叼着山里的树枝和石块,努力飞很远,把树枝和石块丢到东海中。精卫相信,它每天都往海里丢东西,早晚有一天会把东海填满。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想:东海那么大,啥时候能填满,精卫是脑子进水了吧!

真让你猜着了!

精卫的前世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泳,不幸溺水去世。为了报脑子进水之仇,不,为了报失去生命之仇,她化为精卫鸟,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填海。

好单纯、好不做作的鸟,和其他张牙舞爪的怪兽完全不一样!想要了解更多的怪兽故事,你可以翻开《山海经》。

奇葩怪物特别多,《山海经》里全都有:身形像头壮牛,全身长着刺猬毛,汪汪汪像狗一样叫的“穷奇”;长着九条尾巴,哭声像婴儿的“九尾狐”;有四只脚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的“混沌”;眼睛长在胳肢窝,超级贪吃,活活撑死的“饕餮”。

这些怪兽分布在九州各地,有在天上飞的,也有在海里游的。《山海经》分为《山经》5卷和《海经》13卷,从南方开始,按照南、西、北、东、中的方位顺序,介绍上古世界的概貌,从山川地理到物产民俗,无所不包。一书在手,胜似百部纪录片,带你开启探索世界的旅程。

据统计,《山海经》共描述了550座山、300条水道、40个神秘邦国、400多个怪兽。书中对怪兽生活的地点精确到里,似乎按照书里的记载,就能沿着地图找到它们呢。

因此很多人都说,最早的《山海经》应该是配有地图的。可是西汉时期,刘歆整理《山海经》时,已经找不到地图了。后来东晋学者郭璞根据汉代刘向、刘歆整理的版本,又重新整理了《山海经》,还做了注释、图赞和配图。多亏他的努力,这部奇书才流传后世。可惜的是,郭璞的配图也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插图都来自明清学者的整理版本。

《山海经》中的怪兽都是真实存在的吗?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些怪兽呢?

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中的神奇动物,可能是上古人类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相信某些动物具有神奇的力量,就把这些动物的特征融合在一起,形成部落的图腾,来祈求神灵的庇佑,比如,能够呼风唤雨的龙有蛇的长身、猪的大头、鹿的长角、牛的大耳、羊的长须、鹰的利爪和鱼的亮鳞。

也有学者认为,《山海经》不是虚构的想象,而是一部写实的地理百科全书。那些异域的动物,作者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只能凭日常经验来描述它们的长相,一旦配图失传,后世的人就弄不清楚写的是什么了。说不定它们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动物呢。

不管怎样,秦汉之后的史学家,确实把《山海经》当成信史,司马迁写作《史记》还参考了《山海经》。据说秦始皇坚信海外有仙山,派徐福出海寻觅仙丹,也是因为读过《山海经》。

失去配图的《山海经》,让读者可以自由想象,激发了后世作者的灵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山海经》还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书。我们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都记载在《山海经》里。而它对地理、医药、巫术、科技成果等的记载,使它也具有地理学、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这么一本奇书,到底是谁写的呢?

这可是很大的谜团呢。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不止一个人。不同时代的人,或许是勇于探险的旅行家,或许是喜欢异域风物的方术家,代代累积,才形成这部独具魅力的奇书。它就像一个富含宝藏的谜,等待你去解开。 WPebM/uxhNFpfBGInZYfGoaDlbmjYEM04fV0PePFZabcXU3ReyyAE8JYaZJN9x2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