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嘻嘻和乐哈哈刚来到水街凝晖堂,一位同学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不好啦!小布头被人打了!”
小布头就是那个看起来很骄傲的男同学,通过一天的相处,乐哈哈已经知道他的名字。虽然对这个同学没有眼缘,但发生这样的事,不能不去看看。于是,他拉着妹妹顺着人流往外跑。
小布头在街头大口大口地吐着气,仿佛刚结束一场长跑。婆婆细细地检查了小布头的全身,确认没有受伤,才放下心来,问道:“怎么回事呢?怎么被人打了?”
“我刚刚在路上走,看到几个怪模怪样的人鬼鬼祟祟地说话。于是,我就放慢脚步听了几句。他们仗着人多势重,气势汹汹地向我发起攻击。幸亏我学过跆拳道,立即发动反攻。嘿嘿,不瞒你们说,我可是跆拳道八段选手。那几个小毛贼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事,我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打跑了。可惜啊,我的短板是跑步,否则,哼……”
小布头得意扬扬地讲着他的“战斗”经历,那模样真像一个得胜回朝的将军。
乐嘻嘻和乐哈哈没有看到小布头挨揍的惨状,却围观了他的炫耀专场。都怪那个同学,一惊一乍的,报来什么无头无脑的信息!
婆婆边带着大家往回走,边对大家说要注意安全。手机国派来的奸细无孔不入,文章城也不是太平之地。如此一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
手机国的敌人混进文章城,他们可能在密谋什么事情。这一举动被小布头发现后,他们就对小布头发起攻击。但没料到小布头更胜一筹,反而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早说嘛!我就不急吼吼地出去了,我担心得呀……差点没跑丢鞋子!”几位同学纷纷埋怨起报信人。
听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婆婆突然问道: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位同学这么一说,你们就纷纷都往外跑呢?
他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
婆婆让大家静下来,郑重地给大家普及了一番。
把事情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先说给听众听,这在文章中叫倒叙。它能先人夺声,迅速抓取读者的注意力。
而我们刚刚把事情重新捋了一遍,分析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顺叙。
“借由这件事,我来给大家讲讲文章的顺序,这也是你们在阅读中和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小朋友们立刻安静下来,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叙述方式也叫叙述顺序,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1 判断顺序的类型
2 在文章中寻找体现顺序的关键词
3 分析某种顺序的作用
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四种:
乐哈哈奋笔疾书,生怕自己错过一点,到时候连文章城最外围的水街都闯不进去。
婆婆接着说:“那我先来说第一种顺序,也是文章中最常见的一种叙述方式——顺叙。”
顺叙
顺叙就是把事情从前到后,按部就班地述说一遍。一般情况下,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写成的文章,都是顺叙。
“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能把事情说清楚。”乐哈哈插话。
“对!”婆婆看向乐哈哈,眼神里充满鼓励。
“我们来看这篇文章——”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辉,很美,很好。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不吝啬地把光辉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明亮的眼睛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决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疑心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了紫罗兰的生长,那些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激凌。”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辉,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这篇文章,起因是孩子发现花盆里有小瓜苗,虽然妈妈说它过几天会死,但他还是愿意照顾瓜苗长大。经过是妈妈把瓜苗拔掉了,孩子很伤心。结果是孩子画的小瓜苗得了满分,妈妈很高兴,但孩子依旧很伤心。”
“中间的两个词‘一天下午’‘几天后’明显地把起因、经过、结果分开,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小布头摇头晃脑,仿佛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婆婆肯定了他的话。
•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会有明确的起因、经过、结果。
• 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一般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
• 按空间顺序写的文章,则有较明显的表示位置、方位变化词语。
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者是重点部分、精彩部分放在最前面,然后再按起因、经过的顺序继续行文。
这样写,既能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欲望,也能避免写作的平铺直叙,让文章更有波折,增加可读性。
“就像刚刚打报告的那位同学,就是把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说给大家听,于是成功地把你们都拐走啦!”婆婆笑言。
小朋友们哄堂大笑,那个叫小鱼儿的同学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顺叙的文章能不能改成倒叙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倒叙是把结果或精彩部分提前,再写起因、经过。如果我们要改造《忽略》这篇文章,就要把“孩子画的小瓜苗得了满分,妈妈很高兴,孩子依旧很伤心”放在最前面。
这样一改,果然更能吸引读者。人们会想:小男孩得奖了,妈妈都给他买冰激凌了,为什么他心里还是空空的呢?于是,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我以后,要多采用倒叙手法写作文。
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在不改变中心的前提下,插入一段与主观情节相关的回忆,这就是插叙。
插叙就是对文章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使文章的情节看起来更完整,结构更严谨。也会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以此突出文章中心。
“就拿刚才发生在小布头身上的事来说,叙述时可以插入对‘手机国’和‘他们的阴谋’的介绍,让大家都清楚手机国的险恶用心。”婆婆向大家解释第三种叙述顺序。
乐哈哈清清嗓子,又说话了:
插叙往往有以下内容:
• 事情的背景交代。
• 行文过程中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感。
• 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一些心理活动。总之,插入的内容一定要与主要写的事情有关。
婆婆点点头。
补叙
补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提到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咦?好像是这么回事。
但婆婆很快为小朋友们解了疑。
插叙
仅是一个片段,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叙述的事情上。如果删去,虽然会影响和削弱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补叙
是构成情节的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原来插叙是吃饭时的水果,有了更好,没有也行。而补叙则是饭后的汤,不喝会很干。”乐哈哈为这节课的最后知识点做了很有趣的比喻。
要点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