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寻找故事的故事
出生、挣扎奋斗、逝去。
人生之旅无非这三个阶段而已。然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星汉灿烂、英雄璀璨、典籍浩繁、口碑相传的纪念,都被编织成一个个故事,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怀念、愿景与希望。这些故事,如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所言,是“冲突颠覆生活”的写照,它们依靠精巧的结构与细腻的描绘,借助深邃的语言与真挚的情感,以及智慧与力量的交融,成为沟通与交流中最能触动人心的手段。它们连接心灵,融合情感,推动改变,引领行动,是我们走向未来、成就自我不可或缺的能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故事?什么又是好故事呢?
从美好的想象跌落到现实,我还是苦于找不到对于故事的精准界定,一切都仿佛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有一天,小外甥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英文版的《驯龙高手》。我问他,“给姨姨讲个故事吧,好吗?”
“嗯,好的。”他闪动着大眼睛,殷切地点着头,说道,“姨姨,故事说的是‘to become a hero the hard way.’”
“嗯?”我愣了一下,“什么?!”一瞬间,我感到自己茅塞顿开。“对呀!”这不就是我一直在寻觅的答案吗?
这才是故事,它本就如此。故事让我们成为“英雄”,让我们因困难而伟大,因挑战而成长。
多年来,我一直在培训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时常面临挑战,每当触及思维的核心,我都不得不直面问题的本质。我始终在思考,尽管故事的形式、人物、场景在不断变化,但其中永恒不变的元素是什么?在翻阅了众多关于故事理论和实践的论著后,我发现一个不变的要素——面临困难和挑战中收获的启示与智慧。因此,我将故事定义为:再现因困难而成就我们的事件,让我们因挑战而成长。
当然,故事中的“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故事是他们面对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的纪实,抑或是绝处逢生的真实写照。故事是因困难而成就伟大的事件,以动人的方式讲述动人之人的动人之事。
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充满了故事,这一点,我更是深受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的影响。他说,智人因想象而建造世界,因需要而说服彼此,因愿景而相信和看见,从而踏上合作之旅。基于此,故事就是通过语言建构场景,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这是我们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之一。
我们读到过历史故事,有卧薪尝胆、屡败屡战的勾践,他在困难中积累经验,反转为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人物。这让我们思考谋略和人性——不是对错,而是那一刻的抉择。
我们读到过真实的故事,有经历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苦难折磨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传记《活出生命的意义》。他遭受亲人逝去的痛苦,身体遭受折磨,但生命的意义让他战胜了恐惧与无助,达到了坚韧持正的境界。他不但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更是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为人们找到绝处求生的意义,而他的故事就是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我们读过虚构的故事。如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不回头、不避世,师徒四人一次次战胜妖魔鬼怪,终修正果,这样的故事在企业领导力发展、团队搭建等方面成为历久弥新的比喻与借鉴。
我们读过生动的个人故事。教培行业受阻,没有直播带货经验的董宇辉逼自己走上台前,一边讲解英语知识和图书内容,一边卖货,却在半年后一炮而红。寂寞的夜晚无人喝彩,坚持不懈的努力陪伴他度过漫漫长夜,迎来成为超级网红的成功。
我们还读过团队的故事。一家大型企业,经过四次创新思维的培训,市场部120位成员共创出722个主意,在方案路演和项目介绍中展示了112个想法,演绎成生动的故事和愿景,一次又一次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批准,见证了智慧凝聚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故事,它们无一例外地体现出:因困难而伟大,因挑战而成长的一段段起伏的旅程。你的故事就是你的世界,从个人故事到品牌故事,再到用户故事,哪怕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这些故事就是你获得成功的宝贵财富和社交货币。
2.什么才是好故事
说话我们都会,但是真正做到“会”说话,可是一种能力。讲故事,我们多多少少都讲过,但是,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却是一种本事。从“会”到“能”再到“好”是一个个量级的差别。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好故事呢?我还是用一个故事来回答吧。
十几年前我有幸给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传道人”团队培训(传道人,英文是“Evangelist”,专指公司里资深的技术专家,时常需要给别人讲解技术,介绍方案,进行培训,等等)。他们一提到自己公司的领袖人物史蒂夫·乔布斯都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人太会讲故事了,不知不觉你就被他的故事感染,对他言听计从。”
这是一位“传道人”给我分享的乔布斯的封神时刻。
那是1983年,苹果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麦金托什电脑,希望在1984年发布新品。但是,研发团队负责电脑开机设计的工程师们却遭遇到了瓶颈。乔布斯要求缩短电脑开机的时间,让工程师们必须改进。可是尝试了多次,工程师们觉得很难做到,大家都说,没法再缩短了。
一天,乔布斯走进了拉里·肯尼恩的办公隔间。肯尼恩是负责电脑操作系统的工程师。乔布斯抱怨说开机启动时间太长了。肯尼恩开始解释,但乔布斯打断了他,因为乔布斯意识到再听下去也无济于事了。于是他抓起一支笔,在白板上一边写一边说,“拉里,我这么说吧,你们看,明年我们推出麦金托什电脑,假如全世界有500万人用,每天就算开机一次,我们缩短10秒钟的开机时间,10秒乘以500万人,一年下来等于节省了3亿多分钟,这至少相当于10个人一生的寿命!所以,伙计,为了这10条人命,你们要再努力缩短10秒。”
什么?!缩短开机10秒等于挽救10条人命?
乔布斯只问了一句话:“如果开机速度再快10秒就能拯救10个人的生命,你们做不做?”
这番话让拉里十分震惊。几周之后,乔布斯再来视察时,肯尼思团队将电脑启动的时间缩短了28秒。
乔布斯讲话的魅力被称为他的封神能力——现实扭曲力场。他非常擅长利用这一点。要么,他能把冷冰冰的事实或数据转换成有温度的人性感受和洞察,让大家觉得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这个任务;要么,他能把逼真的未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的画面不仅无法让人拒绝,更让人热血沸腾,想尽办法也要为实现这个使命和愿景去拼尽全力。
还是1983年,当时苹果公司还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乔布斯急需一名CEO来帮助他掌管公司。于是,他盯上了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卡利。
他对斯卡利说:“你是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愿意和我一起改变世界?”
什么?“百事可乐”等于“糖水”?“加入苹果公司”等于“改变世界”?
恰恰就是乔布斯的这句话瞬间打动了斯卡利,他毅然离开了百事可乐,成为苹果的首席执行官。后来他还和乔布斯一起创造了最棒的产品:第一台Mac电脑以及苹果公司最棒的一支广告《1984》。
乔布斯做了什么,让这些点滴成为他的传奇呢?
我把他说话和讲故事的魅力称为“秒级影响力”,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输出力量,推进行动和改变。
他的“秒级影响力”恰恰凸显了我眼中好故事的特点:
○ 首先,是画面感的刺激。一个数字、一个邀请一下子就在对方大脑中产生了逼真形象的画面。
○ 其次,是调动情绪价值。当事实对别人没有影响力时,可以以情感的方式击中人心。
○ 再次,没有循循善诱、长篇大论,而是以最精炼的感性角度直问人性,产生巨大的驱动力。
这些特点成就了乔布斯的传奇,概括起来就是“秒级影响力”。这种能力让我们感受到:想要成真,先要逼真。
那么,这种带有“秒级影响力”的“现实扭曲力场”是乔布斯的原创发明吗?
不,这是科幻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一词来自于电影《星际迷航》,特指外星人通过精神力量建造了新世界。
“以精神力量建造新世界”是核心,这种力量被乔布斯借鉴并演绎到极致。在他的鼓舞激励下,在他的“威逼利诱”下,在他的情感激发下,工程师们的想象力被引爆,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带来了惊人的改变。
那么,我们该如何向乔布斯学习和借鉴“现实扭曲力场”,把秒级影响力融入故事的设计和演绎中,让故事产生巨大的力量呢?
3.5秒钟讲什么
有一次,我给一家公司的研发团队分享“打造首席故事官”的主题。开头我刻意设计了5秒钟的内容,快速建立起故事和听众们的连接。
我用了一幅图作为开篇。图片上,一位手持长枪的孤胆英雄面对着一条恶龙。
紧接着我又问大家:什么是故事?
这5秒钟的时光是我种在听众心中的种子。之后,我的分享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故事是和“恶龙”作战的“驯龙高手”的英勇事迹。主人公因困难而伟大,因挑战而成长。我们都在现实中挣扎寻路,“恶龙”不只是当前的困难,还是我们要去超越的人生卡点。超越它就是我们的一次英雄之旅,我们不指望随随便便成功,反之会更渴望见证风雨彩虹!
课程结束了,学员们给予我非常积极的反馈,溢美之词尤其集中在前5秒的那一幅图和那一句话:故事就是见证艰难中让自己成为英雄的历程。
不论用视觉还是语言,故事的任务是让内容被看见、让情感被传递,从而鼓舞人心,激发感知,点燃热情,触发行动,因为好的故事带给人们——秒级影响力。
一个好故事的背后是一种故事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