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对方的要求殚精竭虑或火冒三丈,最后受累的还是自己
习惯依赖的人会向别人提出无尽的要求。如果你在与这些人交往时没有边界感,会发生什么呢?
你会一直忙于这两件事:要么在为他们的需求四处奔走,要么在因为他们的无理要求发火。
也就是说,要么在服从,要么在反抗。
这两件事,猛一看可能是对立的,但从根本上说,它们其实是同一件事。因为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把对方的反应当作了自己行动的基准。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依赖关系之中呢?这主要是来自“如果我无法使别人快乐,那我就没有价值”这种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以及“如果不在心理上与他人紧密相连就会孤独得受不了”这种对感情的渴望。
“为了对方”而进行自我牺牲式的奉献是一种不健康的形式。强迫性地把自己奉献给他人,试图逃避自我价值感的不足、对爱的饥渴感与罪恶感。从长远来看,它永远不会使对方或使你自己感到满足。
总有一天,你会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时你会感到内疚,同时也会觉得“我果然还是不行”,这样一来,自我价值缺失感也会喷涌而出。这是一种非常难过、痛苦的经历。
事实上,这样的关系可以说是童年时痛苦的亲子关系的重演。
有的人小时候,因为过于相信“如果不按父母说的去感受、去思考、去行动的话,就会变成没人爱的小孩,被父母抛弃”,而变得渐渐无法说出、无法感受自己的真实想法。
与此同时,也会对“顺应父母的期望而失去自我”这件事感到恐惧。
即使是为了甩掉这些不知不觉中拖累我们的童年经历,我们也需要正确地治愈我们的情感创伤,并进行建立健康关系的练习。
自我检查:
童年经历的恶性循环需要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