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触发点机制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区的过程,而触发点机制带来的情绪枷锁,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障碍。

成长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往往伴随着不适感。当我们告诉一个人“你需要成长”时,潜台词其实是“你现在不够好”。这种评价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人们更希望得到的是认可、接纳和理解,而不是被指出不足。然而,成长恰恰需要人们面对这种不适感。心理强大的人能够接受这种挑战,而心理脆弱的人则会抗拒。抗拒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经历。

人们都是从孩子成长为成年人的,都经历过许多挫折和痛苦。即使那些在相对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会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我儿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我和妻子作为父母从不打骂他,总是竭尽所能地关心他、支持他,但他依然会经历许多成长的烦恼。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童年的经历可能更加复杂和痛苦,有些人甚至不得不面对唠叨、情绪化、辱骂、暴力、剥夺、背叛,乃至被赶出家门。这些经历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人所有的经历都不会被真正遗忘。我们的大脑拥有强大的存储能力,能记住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事情,甚至那些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忘记的细节。

这一现象在脑科学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实验。他将人的颅骨切开,利用微电流刺激大脑的不同区域。由于大脑没有痛觉神经,实验对象在过程中并不会感到疼痛。当探针触碰到某些特定区域时,实验对象突然回忆起了一些自己平时完全想不起来的场景。比如,有人看到了童年时的小卖部,有人想起了某部电影的画面。经过对照,这些场景都被证实是他们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

大脑所存储的信息并不总是能够被主动调用。比如,考试时我们可能会忘记某些知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信息不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去提取它们。

但是,当突然遭遇某些特定的刺激,比如一句话、一个场景或一件事时,一些隐藏的记忆可能会被唤醒。这些话语、场景或事件就是触发点,能够引发我们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夫妻之间的争吵往往不是因为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因为一些小事触发了彼此的触发点。一方可能因为对方迟到半小时而感到被忽视,而另一方可能因为被催促而感到不被尊重。这些小事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情绪创伤。

触发点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难以有效沟通和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中、职场中的很多对抗场景,本质上都是触发点的连锁反应。老板说“这个方案需要修改”,员工想到的可能是童年时父亲的“你永远做不好”的指责;客户提出合理建议,创业者感受到的可能是学生时代被当众批评的羞耻。这种情绪反应使他们选择对抗,而不是积极沟通、努力成长。

每个人的触发点都是不同的,但它们通常与图1-3中的几种情绪密切相关:羞耻感、不安全感和对失去的恐惧。

图1-3 触发触发点的几种情绪

当一个人感到被羞辱或丢脸时,他的触发点可能会被触发,比如,一个在童年时经常被父母公开批评的人,成年后可能会对任何形式的批评都极度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会对他人的忽视或冷漠产生强烈反应,比如,一个在童年时得不到父母关注的人,成年后可能会对伴侣的冷淡行为感到极度不安。还有一些人会对失去产生强烈反应,比如,一个在童年时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人,成年后可能会对分离或离别感到极度恐惧。这些情绪反应往往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来源,但它们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触发点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对爱的渴望。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可、被接纳、被理解,当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受伤。举个例子,一个员工可能会因为领导的批评而感到“领导讨厌我”,尽管领导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帮助他成长。这种情绪反应并不是因为领导真的“坏”,而是因为领导的某些行为触发了员工的深层情绪。

当一个人的触发点被触发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情绪失控。这种失控并不是因为这个人“不讲道理”,而是因为他的潜意识在试图保护他免受伤害。触发点的本质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让我们在面对潜在的威胁时,迅速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然而,这种反应往往是不理性的,甚至会让我们做出一些后悔的行为。

情绪失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僵硬。无论是发脾气、冷战,还是情绪崩溃,我们的身体和思维都会进入一种僵硬的状态。这种状态让我们无法理性思考,也无法有效沟通。比如,当你发脾气时,你的全身肌肉会紧绷,呼吸变得急促,思维也变得不清晰。发完脾气后,你可能会感到精疲力尽,因为这种情绪爆发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成长需要勇气,而触发点往往会让我们选择留在舒适区,而不是向前走。要突破这种限制,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触发点,用更健康的方式应对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控制。

要解决触发点带来的问题,首先需要意识到触发点的存在。当我们发现自己情绪失控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是不是触发了某个过去的经历?”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可以尝试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继续争吵。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被忽视的感觉。”这种坦诚的沟通往往能够化解矛盾,甚至加深彼此的理解。

向内看是解决触发点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人。只有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时,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它的束缚,走向成长。 WPebM/uxhNFpfBGInZYfGoaDlbmjYEM04fV0PePFZabcXU3ReyyAE8JYaZJN9x2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