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常犯的一个较大错误是低估了自己的投资期限,未能规划足够多的增长来实现目标。许多投资者认为自己没有宏伟的增长目标,却忘记了:①即便在正常时期,通胀也在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②通胀对不同类别资产的影响并不均等。
确实,从2021年年末到2023年,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通胀的咬噬。然而,并非只有价格飙升才会严重削弱你的购买力。假设你现在需要50000美元来覆盖生活费用。如果按照长期历史平均通胀率(大约每年3.5%)计算,10年后,你将需要超过70000美元。
而在20年后,你将需要差不多正好100000美元(见图2-3)。
图2-3 保持购买力
资料来源:全球金融数据,截至2024年2月23日。年均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1947年1月31日至2024年1月31日。
如果你是一位60岁的健康人士,再活30年完全是可能的。如果你50岁,再活30年也是稀松平常的。为了维持你50000美元的购买力,30年后,你将需要141411美元!如果你依赖投资组合来提供全部或部分现金流以支付生活花销,并且投资期限很长,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些资产增值,以提高你的投资组合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从而使你的现金流能够跟上通胀的速度。
但如果你已经60岁,按照经验法则,你的投资组合应该只保留40%用于投资股票。这将严重限制长期回报。通过低估投资期限和所需资产增值,投资组合恐将无法提供你未来所需的现金流。而如果你在10年或20年后才发现这一点,届时将无法做出太多改变了。
此外,你应当假设自己的预期寿命会稍微偏长,因此,投资期限也应当相应延长(如果投资期限是由你或你配偶的预期寿命所驱动的)。
为何如此?因为预期寿命一直在延长!在每一个十年里,平均预期寿命都有所增加。新技术和医学发现不仅使长寿成为可能,而且让生活更加愉快。我们不仅对于许多曾被视为绝症的疾病有了更好的治疗和控制的药物,我们还能够更早地检测出癌症、心脏病等。而且,不要低估运动能力的重要性。关节置换和人造肢体方面的巨大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强的人寿命更长。一个经常活动的身体拥有更健康的心脏。
在未来的时间里,这种创新很可能不会停止(原因详见第1章)。这意味着预期寿命很可能会继续延长,你的投资期限应当考虑到这一点。
如前所述,投资期限只是确定合适的长期资产配置(即基准)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必须与回报预期、现金流需求、当前环境以及其他独特的个人因素一同考虑。这样就可以彻底抛弃仅凭年龄来决定资产配置的经验法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