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炮火中的奇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虎视眈眈,准备将战火引向中国华北。1933年初,日军进犯山海关,若故宫博物院及存藏其间的文物暴露于战火中,后果将不堪设想。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故宫文物南迁,遴选重要文物迁运至上海保存。

文物装箱启程南迁

经徐婉玲等学者梳理,1933年2月6日晚,首批故宫文物2118箱由午门出天安门,被运送至正阳门西车站,自此拉开故宫文物迁移的序幕。7日早晨,文物离开北平,火车经平汉、转陇海、回津浦线南下,北平宪兵司令部派兵士100名、故宫博物院派警卫10余名随车押送,沿途所经当地政府均奉命派军警分段护送。当年2月至5月,故宫博物院文物13427箱又64包、古物陈列所文物5414箱、颐和园文物640箱又8包8件以及国子监石鼓11箱,分五批陆续南迁上海保存。1936年12月,存在上海的文物全部转迁南京,被安置在抢建出的朝天宫保存库中。1937年元旦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正式成立。

1933年2月第一批文物装箱

1933年3月延禧宫库房前南迁文物搬运

第三批南迁文物搬运

第三批南迁文物装车

南京分院保存库奠基典礼留影

1936年4月15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库奠基典礼举办,院理事长蔡元培、院长马衡等参加典礼。

三路文物万里迁移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相继爆发,南京局势也越发凶险。面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形势,故宫文物开始西迁,即分三路疏散至西南地区,“南路文物溯江而上,初藏长沙,后取道湘桂公路,秘藏于贵阳、安顺、巴县等地;北路文物沿陇海铁路西行,暂存宝鸡,后穿越秦蜀古道,辗转于汉中、褒城、成都、峨眉各处;中路文物溯江西上,暂存重庆,后经中转宜宾,存藏乐山安谷”。三路文物迁移人员颠簸在湘黔、川陕的崇山峻岭之间,辗转于京渝、渝乐的浅滩急流之中,历时八年之久,行程数万里,创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

故宫文物南迁路线总图

炮火硝烟中的奇迹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曾在广播演讲词《抗战时期故宫文物之保管》中提到:抗战期间“文物虽没有受到敌机的轰炸,但是可能性实在太多了。最感到危险的,是那九千多箱由重庆运出,寄存宜宾,分批往乐山运的时候。其时重庆已经受到‘五三’‘五四’的惨状,只要天晴,必有空袭。而在沿岷江一带,有三大城市,上游是乐山,下游是泸县,中间就是宜宾。我们因为便于转船的关系,所有的文物都存在沿江的大仓库中。那一年,乐山泸县皆受到燃烧弹的轰炸,都烧了小半个城。独有这宜宾没有受到轰炸……像这一类的奇迹,简直没有法子解释,只有归功于国家的福命了。”

马衡

1938年装载文物的军车驶过四川广元城外川陕路旁的千佛崖

1938年汉中至成都一处无桥可通,由木船载运装载文物的车渡河

文化抗战永恒壮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迎来胜利。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各界人士和民众十多万人亲临见证。1946年4月至1947年3月,三路文物全部集中于重庆向家坡,而后又分水路与陆路回到南京朝天宫。故宫文物南迁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文化遗产保护范例,故宫博物院的先辈们在数万里征途中,践行着他们视国宝为生命的信念,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谱写出一曲文化抗战的壮歌。

1945年10月10日太和殿广场上,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在投降书上签字

抗战胜利文物复员路线

推荐阅读:徐婉玲,《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考察记(一)》,刊发于《紫禁城》2010年第10期。 xd1JTA1NA4ufM6dBt7cy1a8i3asdwxtBZoBfG67P6tU9YVs8fAtr7LAhUOEC1J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