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止于至善,知足方能常乐

嵇康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

“造物弄人”这几个字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你看,万物皆为人用,万事皆为人做,万福皆为人享。但造物者在使人成为万物主宰的同时,也让人成为了失去者,使人的私心和杂念像夏日的杂草一般疯长。因此,有的人虽家财万贯仍嫌不够多,有的人权倾朝野仍嫌不够高,有的人左拥右抱仍嫌不够刺激……于是,他们绞尽脑汁、钻窟窿盗洞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倒真应了那句“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这句老话了。可时间长了,总是会脖子发酸,眼睛发胀。久而久之,心里也跟着不痛快起来。

这便是不知足。

以前,一位小和尚总是觉得闷闷不乐,他时常对自己说:“我都已经出家了,了断了尘世的所有,为什么还是不快乐呢?”有一天,小和尚去河边打水,见一个老翁在岸边垂钓。只见这位老翁竿子一扬,一下子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三尺来长,落在岸上,那鱼的身体仍腾跳不已。小和尚都跟着有些兴奋,他以为老翁也一定会欢喜不已。但是,老翁冷静地看了看大鱼,慢慢解下鱼嘴内的钓钩,抓起大鱼一下丢回河里。

小和尚不解。心想:真是不知足啊,这么大的鱼还嫌不够。就在这时,老翁鱼竿又是一扬,一条大鱼再次上钩,不过这次是一条两尺长的鱼。老翁仍旧将鱼钩摘下,将鱼丢回河里。

小和尚有些不屑,心想:刚才的大鱼不满足,这条还不如那条呢。现在又扔回河里,下一次说不定连这么大的鱼也钓不到了。果然如小和尚所想,第三次老翁的钓竿扬起时,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跟着上来了。

小和尚以为这条鱼也将和前两条大鱼一样,被放回河里。不料,老翁将鱼解下后,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

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遂问老翁为何舍大鱼而留小鱼。老翁头也没抬,回答道:

“没什么,只是因为我家最大的盘子也不过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装不下。”

小和尚茅塞顿开。

何谓智,何谓愚?知足常乐谓智,贪得无厌谓愚。贪婪的人,即使得到得再多,也只能永远陷在痛苦的沼泽中。大千世界里,总是繁花似锦,各种诱惑琳琅满目,此时能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能做到“舍大鱼而取小鱼”的人很少,所以不幸的人也就很多。其实,生活的乐趣原本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是你需要多少,能够让我们满足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只有懂得知足常乐才能享受生活的喜悦。

知足者虽清贫却也能开怀一笑,不知足者即使拥有万物也是眉头紧锁。然而,知足与不知足不过一念之间,当私心杂念占据上风时,知足者就成为不知足者,当善心正念占据上风时,不知足者也能成为知足者。所以,“四大皆空”的禅理才广受人们的推崇,其意思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是虚无,何必费尽心机强取豪夺、明争暗斗呢?

古时有人写过一首《不知足》诗,内容是:

终曰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

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回。

可见,不管是多么窝囊的人或是多么厉害的人,都不可能拥有万物,如果拥有那也不过是做梦罢了。即便不是梦,人到头来不过是“荒冢一堆草没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处心积虑地争抢,意义何在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奋发图强,或者大家都应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只是我们得知道把握知足与不知足的尺度。人能活得好,未必得高官厚禄,未必要堆金积玉,单是衣能蔽体、食能果腹,就不知道已经有了多少自然之福。所以,闲来无事,多念念这首《知足歌》,想必可消百病:

既知事劳苦,

闲着便是福。

既知病厄苦,

无病便是福。

既知患难苦,

平安便是福。

既知死来苦,

活着便是福。 W7Wls+vioYbWsT4N5DntsLiQApLKziIOrdgva5xjFMvTslTiL2j/eAoW5p6IlN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