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2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1812年拿破仑侵俄纪念日的前一天,希特勒入侵苏联,整个战争形势从此彻底改变。这一步对希特勒来说就像对他的先行者一样致命,尽管结局没有来得那么快。

拿破仑被迫在当年年底前撤出俄国,而俄国人在拿破仑入侵的第二年4月进入法国的首都。希特勒三年后才被赶出苏联,苏联人直到第四年4月才进入德国的首都。希特勒深入苏联的距离是拿破仑的两倍,尽管他未能复制拿破仑进入莫斯科的虚幻成功。希特勒的纵深突破得益于优越的机动手段。但是,这还不足以实现他的目标。对于希特勒来说,苏联的幅员辽阔导致他先是受挫,而后是失败。

历史也重演了侵略者自毁行为的附带影响。在英国这个岛国以外的大多数人眼里,英国早已处于绝境。希特勒入侵苏联,使英国摆脱了这种似乎没有希望的处境。他们很清楚,一个位于敌对大陆边缘的小岛,受到比拿破仑时代更严密的包围,其处境是多么绝望。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海洋环绕的防御价值被削弱了。这个岛国的工业化使其依赖进口,从而增加了潜艇力量对岛国的威胁。英国政府拒绝考虑任何和平提议,这意味着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希特勒放弃通过入侵快速征服该国,从逻辑上讲,该国也注定会因日益困顿而最终崩溃。拒绝妥协的道路,就等于慢性自杀。

美国可能会给英国“打气”以维持其运转,但这只能延长这一进程,而无法避免其结局。此外,丘吉尔在仲夏决定用英国微不足道的力量轰炸德国,抵消了这一喘息之机。这种轰炸攻击可能只是小打小闹,但它们从根本上阻碍了希特勒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但是,英国人很少考虑自身所处的现实状况。他们本能地固执己见,缺乏战略头脑。丘吉尔鼓舞人心的演讲有助于平复敦刻尔克大撤退造成的沮丧情绪,并为岛民提供了所需的精神补品。他们被他充满挑战性的言论所鼓舞,并没有停下来思考这在战略上是否合理。

比丘吉尔的影响更深的是希特勒的影响。希特勒征服法国并逼近英国海岸,此举激怒了英国人,这是他的暴政和侵略性从未达到过的效果。英国人再次以他们长期以来的方式做出反应——不惜一切代价,决心咬住希特勒不放。他们这种斗牛犬似的集体性格,从未如此清晰地体现和证明他们的愚蠢。

西方的征服者再次被“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打败了”的民族所困扰。正如《我的奋斗》所表明的那样,希特勒比拿破仑更了解他们,因此他付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来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但他原本指望他们务实的判断力,可令他困惑的是,他们看不到前景的绝望,也没有意识到鉴于当时的情况,他的和平提议中提出的条件是多么宽松。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下,他犹豫不决,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然后转向了拿破仑的方向——征服苏联,作为最终解决英国问题的先决条件。

他的思想转变不是突然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其因果关系也很复杂——比拿破仑的转变还要复杂——无法用任何单一因素或原因来解释。

德国空军在英格兰南部遭受的惨重损失,与1805年法国舰队在菲尼斯特雷角遭到挫败相比,在战略上没有那么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在战术上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戈林的失败对希特勒的影响并不像维尔纳夫的撤退对拿破仑的影响那么大。希特勒暂时坚持努力改变英国人民的意志,只是改变了施压的形式——从试图摧毁防御的空军到夜间轰炸工业城市。除了天气原因外,压力的间歇性缓解也是由于他思想的动摇。如果他能说服英国接受和平,他似乎不愿意对英国采取极端行动,他抱着希望,笨拙地追求目标。

与此同时,在经济需求、恐惧和偏见的影响下,他的思想正以不断加强的势头转向另一个方向。虽然他与斯大林的协定为他在西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但他在那里的征服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而他一直在考虑推翻苏联。对他来说,这个想法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野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反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他最深刻的情感与信念。

这种向东的冲动受到英国抵抗的强烈影响,但这种冲动的复苏早在英国拒绝他的和平提议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1940年6月初,希特勒还在忙于法国战役,斯大林抓住机会占领了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希特勒同意波罗的海国家应该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实际占领范围,他觉得自己被伙伴欺骗了,尽管他的大多数顾问都现实地认为苏联进入波罗的海国家是一种自然的预防措施,他们担心希特勒在西方取得胜利后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希特勒对苏联的极度不信任在整个西方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直担心只在东方留下了10个师,而面对的是苏联100个师。

随后,6月26日,苏联再次未通知其伙伴,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归还比萨拉比亚,并交出北布科维纳,作为罗马尼亚在1918年从苏俄手上“抢走”一个省份的“小小补偿”。罗马尼亚政府只被允许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当它屈服于威胁时,苏军部队立即从空中和陆地蜂拥而至。

这对希特勒来说比“打脸”还要糟糕,因为它使苏联人离罗马尼亚的油田非常近,而希特勒依靠这些油田为自己提供石油,现在他与海外资源供应的联系被切断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对这种风险越来越紧张,并担心它会影响对英国的空袭。他因此开始怀疑斯大林的意图。7月29日,他与约德尔谈到,如果苏联试图夺取罗马尼亚的油田,他就有可能与苏联作战。几个星期后,作为反击,他开始将2个装甲师和10个步兵师调往波兰。9月6日,他发给反谍报局的一份指令称:“未来几个星期,东部地区将有更多部队驻守。这些调整不能让苏联觉得我们正在为在东方进攻做准备。”德军的实力要通过频繁的地区变化来掩盖:

另一方面,要让苏联意识到,强大且训练有素的德军驻扎在总督府、东部省份和保护国。要让苏联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已准备用强大的力量,阻止苏联的掠夺以保护我们的利益,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

这项指令主要是防御性的,其目的是威慑苏联以阻止其发动侵略,而不是预示德国的侵略。但由于前线与他必须保护的油田相距甚远,希特勒不能指望能够直接保护这些油田,于是他考虑在波兰前线实施进攻性牵制。这种牵制的想法很快就发展成为一次大规模入侵的想法——通过消除整个危险来预防特定的风险。

9月中旬,有报道称,苏联宣传部门已在红军内部发布反德言论。这表明苏军对德国在东部的首次增兵做出了反应,并迅速为苏德冲突做好了准备。但在希特勒看来,这是他们企图进攻的证据。他开始觉得,他不能等到取得并巩固他在西方的胜利之后再来对付苏联。他的恐惧、野心和偏见相互交织,促使他的思想发生新的转变。在这种心态下,他的猜疑很容易加剧。英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绝望处境,这让他感到困惑,于是他把目光投向苏联。几个月过去了,他一遍又一遍地对约德尔和其他人说,英国一定希望苏联干预,否则英国就会屈服。他们肯定已经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被派往莫斯科,以及他与斯大林的谈话,都证实了这一点。德国必须尽快发动攻击,否则将会被扼杀。希特勒看不出苏联人同样害怕他的侵略。

9月初,保卢斯中将(后来因在斯大林格勒被苏军围困的集团军司令的身份而出名)出任副总参谋长时,进攻苏联的计划已经拟订。他奉命“研究其可行性”。确定的目标首先是消灭苏联西部的苏军,然后深入苏联,直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到伏尔加河一线,确保德国免受来自东部的空袭威胁。

到11月初,计划的细节已完成,并在几场军事演习中进行了检验。希特勒现在对苏军进攻的担忧减少了,且更倾向于对苏军发动进攻。宏大战略计划的准备和思考总是让他陶醉。当他透露自己的想法时,他的将军们所表达的疑虑只会使他的想法更加坚定。难道他不是在每一个他们怀疑他能否成功的问题上都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吗?他必须再次证明他们错了,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怀疑表明,尽管将领们对他俯首称臣,但他们仍然对他这个业余军官心存不信任。此外,他的陆海军将领们对跨海攻击英国心存疑虑——他不能再被动了。他已经着手计划通过西班牙进攻直布罗陀,以封锁地中海西端,但这个行动规模太小,无法满足他巨大的野心。

10月底的新情况对他的决定产生了影响,并最终对结果产生了更大的影响。那就是墨索里尼没有征求希特勒的意见便入侵希腊。希特勒对他的伙伴无视他的指导,破坏他的计划,以及意大利人可能在他的目标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感到愤怒。尽管意大利的失败很快减弱了最后的危险,但墨索里尼的独立主动性促使希特勒加快自己在巴尔干的行动。这成为他推迟完成西方计划的新理由,并使他的思想更加转向东方。由于他必须在争夺巴尔干控制权的竞赛中超越他的同伙,他接下来将先解决苏联问题,而将英国问题留到以后解决。这还不是一个明确的决定,但这是他心中最重要的想法。

11月10日,莫洛托夫抵达柏林,讨论一系列问题,包括德国要求苏联一定要加入轴心国的建议。会谈结束时,双方发表了一份公报,称:“双方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中交换了意见,并就德国和苏联都感兴趣的所有重要问题达成了相互理解。”德国与会者私下也对结果相当满意,16日的总结如下:

目前不会达成固定条约。在澄清了几个问题后,苏联似乎愿意加入三国同盟。……莫洛托夫获悉德国计划在巴尔干地区采取行动支持意大利,他没有提出异议。他建议为苏联在保加利亚的影响力创造条件,就像德国在罗马尼亚的影响力一样,但德国人没有接受这一建议。然而,德国对土耳其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不感兴趣,并对苏联在那里建立基地的愿望表示同情……

但“相互信任”完全缺失,外交辞令听起来空洞无比。12日,希特勒的第18号战争指令写道:

政治谈判已经开始,目的是澄清苏联目前的态度。无论这些谈判的结果如何,已经口头下令的所有东线准备工作都将继续进行。

外交官们在谈判的同时,军事计划也在推进。希特勒本人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对这次谈判结果感到满意,他认为苏联对三国同盟条约的质疑纯粹是借口,他越来越渴望发动攻势。雷德尔在14日见到了希特勒,他指出“元首仍然倾向于挑起与苏联的冲突”。莫洛托夫离开后,希特勒会见了几位军方首脑,并向他们明确表示他将入侵苏联。他们劝阻他不要冒险,但徒劳无功。当他们争辩说这意味着两线作战——这种情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证明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他反驳说,在英国的抵抗被打破前,不可能指望苏联保持沉默,要战胜英国,就需要扩大空军和海军,这意味着要削减陆军,但只要苏联仍然是一个威胁,就不可能削减陆军。“苏联的不可靠,巴尔干国家就是明证”,所以局势发生了变化。因此,“海狮行动”不得不推迟。

12月5日,希特勒收到了哈尔德关于东线计划的报告,并于18日发布了“第21号指令——巴巴罗萨行动”。该指令以果断的声明开头:“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做好在对英战争结束前迅速摧毁苏联的准备。”

为此,陆军必须动用所有可用的部队,并且必须保护被占领国家免受突然袭击。海军的主要行动仍然针对英国!

如果有机会,我将在作战开始前八个星期下令集中兵力对苏联采取行动。准备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尚未开始的话,必须立即开始,并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这被认为是天气条件合适的最早日期。]必须非常谨慎,以免攻击意图被发现……

坦克部队大胆实施四路纵深楔形攻势,摧毁苏联西部的主力部队,并阻止敌人的战备部队撤退到苏联的广阔空间。

指令还说,如果这些结果不足以削弱苏联,那么德国空军可以摧毁苏联在乌拉尔的最后一个工业区。占领波罗的海基地后,红军舰队将陷入瘫痪。罗马尼亚将牵制南部苏军并在后方提供辅助——希特勒曾在11月与罗马尼亚新任独裁者安东内斯库上将商讨过参与进攻苏联的事宜。

“如果有机会”这句话听起来很含糊,但希特勒的意图似乎已经明确,这一点毋庸置疑。指令后面的一段话可以解释这种限制:“高级指挥官根据本指令发布的所有命令都必须加以措辞,以便在苏联改变对我们目前的态度时,可以将其作为预防措施。”该计划隐藏在精心设计的欺骗计划之下,希特勒自然而然在这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

此外,不仅要欺骗敌人,还要欺骗自己人。他向部下提出这一计划,许多人对入侵苏联的风险感到担忧,尤其是因为这意味着两线作战,所以他认为最好装出保留最终决定权的样子。这将使他们有时间适应风向的变化,同时也让他有时间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苏联的敌对意图。他的将军们尤其表示怀疑,他担心他们三心二意会带来不良影响。尽管他能凭借他们立下的誓言要求他们服从,但这不足以在他们心中产生成功所需的决心。因为他必须将将领们作为专业工具来使用,所以必须说服他们。

1月10日,德国与苏联签署了一项新的条约,该条约体现了11月与莫洛托夫就边境和经济问题进行会谈的结果。因此,表面看起来更加顺利。但是,希特勒的个人观点在他对斯大林的“冷酷的勒索者”的评论中表露了出来。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传来关于苏联人在那里活动的令人不安的报道。

19日,墨索里尼拜访了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谈到了他与苏联的困难。希特勒没有透露自己的进攻计划,但明确提到他收到了苏联对德军部队在罗马尼亚集结的强烈抗议。他的言论中包含了自己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以前,苏联根本没有危险,因为它丝毫不能对我们构成威胁;但现在是空中力量的时代,罗马尼亚的油田可能会因来自苏联和地中海的空袭而变成一片废墟,而轴心国的生存就取决于这些油田。”这也是他对自己的将军们提出的观点,这些将军建议,即使苏军打算入侵,也可以通过增加边境后方德军的防御力量来充分应对这种风险,而不是对苏联发动进攻。

2月3日,希特勒批准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最终文本,此前,他的军事首脑们在贝希特斯加登举行了会议,会议上阐述了该计划的要点。凯特尔估计,敌人在苏联西部的兵力约为100个步兵师、25个骑兵师和30个机械化师。这个数字接近事实,因为当入侵开始时,苏军在西部有88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54个坦克和摩托化师。凯特尔随后表示,德国的兵力没有那么大,但“质量要好得多”。实际上,入侵的德军部队包括116个步兵师(其中14个是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和19个装甲师,此外还有9个交通保障师。兵力的统计并不能平息将军们的不安,因为这说明他们正在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但他们没有任何优势,而决定性因素——装甲部队的劣势则显而易见。很明显,计划人员在质量优势上押下重注。

凯特尔继续说道:“苏联的作战意图尚不清楚。边境上没有强大的部队。任何撤退都只能是小规模的,因为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的补给对苏联来说至关重要。”这在当时似乎是合理的,但后来被证明是一个过于乐观的假设。

入侵部队将被分成三个集团军群,他们的作战任务已经确定。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勒布元帅)将从东普鲁士出发,经波罗的海国家向列宁格勒进攻。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将从华沙地区沿莫斯科公路向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进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将进攻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地区,战线一直延伸到罗马尼亚,目标是第聂伯河和基辅。主要兵力将集中在中央集团军群,使其拥有兵力优势。据估计,北方地区将势均力敌,南方地区兵力处于劣势。

凯特尔在概要中指出,匈牙利的态度仍然令人怀疑,并强调,出于保密原因,只能在最后一刻与那些可能和德国合作的国家达成协议。然而,罗马尼亚必须成为这一规则的例外,因为它的合作“至关重要”。(希特勒此前刚刚再次见到安东内斯库,并要求他允许德军部队通过罗马尼亚支援在希腊的意军,但安东内斯库犹豫不决,认为此举可能会促使苏联入侵罗马尼亚。在第三次会面中,希特勒不仅承诺归还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还将占领苏联南部“第聂伯河以南”地区,作为对罗马尼亚协助进攻的回报。)

凯特尔补充说,直布罗陀的行动已不可能再进行,因为大部分德国炮兵已被派往战场。虽然“海狮行动”也被搁置,但“应该尽一切可能在我们自己的部队中保持一种印象,即入侵英国的行动正在进一步准备中”。为了传播这一想法,英吉利海峡沿岸和挪威的某些地区将被突然封锁,而为了虚张声势,军队向东集结被伪装成登陆英国的欺骗性演习。

该军事计划与大规模的经济“奥尔登堡计划”相结合,旨在开发被征服的苏联领土。德国成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总参谋部的经济参谋部。5月2日的一份关于这一问题的报告开篇写道:“只有在战争第三年所有武装部队都能由苏联供养,战争才能继续下去。如果我们把生活必需品运出苏联,毫无疑问,苏联数百万人将会饿死。”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仅仅是冷血的科学声明,还是旨在警告人们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和要求。报告接着说道:“夺取和转移油籽和油饼是头等大事,谷物只是次要的。”德国武装部最高统帅部(OKW)战争经济部部长托马斯步兵上将在早些时候的报告中指出,如果运输问题得到解决,征服整个苏联的欧洲地区可能会缓解德国的粮食问题,但无法解决德国其他重要经济问题——“在与远东的交通运输得到保证之前,印度橡胶、钨、铜、铂、锡、石棉和马尼拉麻的供应得不到解决。”这样的警告对于制止希特勒毫无作用。但另一个结论,即“高加索的燃料供应对于开发被占领土是必不可少的”,对希特勒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刺激他扩大进攻直至失去平衡。

“巴巴罗萨”计划因初期的麻烦而遭受了更严重的损失,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在英国的支持下,希腊和南斯拉夫给予希特勒双重外交拒绝,这对希特勒产生了心理影响。

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想让自己的“右肩”不受英国干涉。他曾希望通过武装外交手段,在不进行激烈战斗的情况下实现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他认为,在西方取得胜利后,这一目标应该会比以往更容易实现。苏联向比萨拉比亚的推进为希特勒进入罗马尼亚铺平了道路,罗马尼亚则在后劲的作用下落入了他的怀抱。下一步也很容易实现。3月1日,保加利亚政府接受了他的贿赂,并承诺签署一项协议,允许德国军队通过其领土,在希腊边境占据阵地。苏联政府公开表示反对这种背离中立的做法,但它没有采取任何更强硬的措施,这让希特勒更加确信,苏联还没有做好参战的准备。

希腊政府对希特勒的外交手段反应迟钝,这是在希腊遭到轴心国伙伴意大利入侵后自然而然的事情。希腊政府也没有在他的威胁面前退缩。希腊人民的精神被激发起来,并在成功击退墨索里尼的入侵后更加高涨。2月,英军增援希腊。德军进入保加利亚几天后,英军开始登陆希腊。

这次挑战促使希特勒在一个月后对希腊发动了进攻。这是对其主要路线的不必要偏离。因为英国提供的部队除了对他的“右肩”造成轻微刺激外,不足以产生更大影响,而希腊人正忙于对付意大利人。

南斯拉夫的事态加剧了对希特勒侵苏计划的不利影响。在这里,他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在德国的压力下,南斯拉夫政府同意在解除军事义务的基础上与轴心国结盟,但秘密条件是,通往希腊边境的贝尔格莱德—尼什铁路线必须供德军使用。南斯拉夫代表于3月25日签署了该条约。两天后,南斯拉夫空军司令西莫维奇空军中将和一群年轻军官在贝尔格莱德发动了军事政变。他们夺取了广播电台和电话中心的控制权,推翻了政府,在西莫维奇的领导下建立了新政府,然后拒绝了德国的要求。英国特工帮助策划了这一政变,当政变成功的消息传到伦敦时,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宣布:“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和整个国家。今天清晨,南斯拉夫重获灵魂。”他接着宣布,新政府将得到英国“一切可能的援助”。

这次政变彻底改变了巴尔干局势。希特勒无法容忍这样的侮辱,丘吉尔的得意扬扬让他怒不可遏。他立即决定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必要的行动迅速实施,他得以在十天后的4月6日发动进攻。

巴尔干的这次反抗直接导致了可悲的后果。南斯拉夫在一个星期内被占领,首都在空袭中被摧毁。希腊在三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内被占领,英军在长时间的撤退中几乎没有作战,就匆匆登船撤离。他们在每一阶段都被击败了。这种结果反映了丘吉尔的判断,也反映了那些支持他并宣称军事干预有可能成功的人的判断——不仅因为英国失去了信誉,还因为南斯拉夫和希腊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难。这种失望的感觉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此外,历史的讽刺之处还在于,丘吉尔倡议的最终结果是南斯拉夫以敌视其所代表的一切的国家形式复活。

但这一事件的间接后果至关重要,它们影响了希特勒的判断。即使以数量乘以质量来衡量,希特勒的兵力优势也如此之小,以至于他无法在入侵苏联的同时又在南斯拉夫和希腊发动战役。特别不利的是,与苏联相比,他的坦克数量处于劣势。迅速征服巴尔干半岛取决于使用装甲师,他需要召集所有装甲师才能冒险在苏联发动攻势。因此,4月1日,“巴巴罗萨”行动被推迟——从5月中旬推迟到6月下旬。

希特勒能够如此迅速地征服两个国家,从而得以按新日期入侵苏联,这仍是一项惊人的军事成就。事实上,他的将军们认为,如果英军成功守住了希腊,“巴巴罗萨”行动就不可能实施。结果,仅延迟了五个星期。但这一因素还是使他失去了战胜苏联的机会,这与南斯拉夫政变、8月的偶然拖延(由于犹豫不决)以及那年冬天来得早等因素有关。

5月1日,除了那些被切断的部队和被俘的人,英军已经从希腊南部海滩重新登船。同一天,希特勒确定了“巴巴罗萨”行动的日期。他的指令总结了各自的优势,然后补充说:

对作战过程的估计——边境上可能发生激烈的战斗,持续长达四个星期。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预计抵抗会减弱。苏军将在指定地点战斗到最后一口气。

6月6日,凯特尔公布了详细的行动时间表。除了列举将要参与入侵的兵力外,报告还显示,在西线面对英国的步兵师有46个,但摩托化步兵师只有1个,装甲旅也只剩下1个。“阿提拉”行动(夺取法属北非)和“伊莎贝拉”行动(反击英军在葡萄牙可能采取的行动)“仍可在十天内实施,但不能同时实施”。“第2航空队已退出战斗并调往东部,而第3航空队接管了对英国空战的唯一指挥权。”

这些命令显示,为确保芬兰总参谋部的合作,与他们的谈判已于5月25日开始。罗马尼亚人已经得到保证,将于6月15日获悉最终安排。16日,匈牙利人将得到指示,要求他们加强边境守卫。第二天,德国东部的所有学校都将停课。德国商船将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离开苏联,并停止对外航行。从18日起,“攻击意图不再需要掩饰”。那时苏军实施任何大规模增援都太晚了。取消进攻的最晚时间是21日13时,该紧急情况的代号将是“阿尔托纳”,发动进攻的代号将是“多特蒙德”。德军越过边界的时间定为22日3时30分。

尽管德国采取了预防措施,但英国情报机构提前很久就获得了有关希特勒意图的极为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传达给了苏联人。甚至在最终确定发动入侵的前一周便准确预测了入侵日期。但苏联人对英国的反复警告持怀疑态度,他们继续信任苏德条约,这让英国人既沮丧又恼火。英国人觉得苏联人的怀疑是真诚的——这种感觉在丘吉尔得知希特勒进攻的消息后发表的广播讲话中有所体现——当红军最初遭受灾难时,他们将这些灾难部分归因于苏联被突然袭击。

对苏联报纸和广播的研究很难支持这种印象。从4月开始,这些报纸和广播就透露出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迹象,还显示出对德军部队调动情况的了解。同时,更突出的是提及德国严格遵守条约,并谴责英国和美国试图挑拨苏德关系,特别是散布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谣言。6月13日,斯大林以独特的风格发表了一则类似广播,称“德军向德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派遣部队,其动机与苏联无关”——这一言论很可能鼓励了希特勒,让他认为他的欺骗计划已经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双重虚张声势可以用加倍的虚张声势来应对。同一广播还回应了外国关于苏联预备役军人征召的报道,解释说这只是为了在通常的夏季演习之前进行训练。20日,莫斯科无线电台热情洋溢地报道了在普里皮亚季沼泽附近进行的军事演习——这可能是为了增强国内民众信心。它还宣布,莫斯科的民防系统将于22日(星期日)在“逼真条件下”进行测试。即便如此,国外关于德国即将入侵的报道再次被描述为“敌对苏联势力的胡言乱语”。

德国人得知了英国试图向苏联发出警告的举动。事实上,4月24日,驻莫斯科的德国海军武官就报告:“英国大使预测6月22日是战争爆发的日子。”但是,这并没有导致希特勒更改日期。他可能已经料到苏联不会理会来自英国方面的任何报告,或者觉得具体日期并不重要。

很难判断希特勒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苏联对他的攻击毫无准备。因为他经常向身边人隐瞒自己的想法。从春天开始,驻莫斯科观察员的报告就告诉他,苏联政府非常消极,急于安抚他,只要斯大林还活着,苏联就不会进攻德国。直到6月7日,德国大使还报告说:“所有迹象都表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是苏联外交政策的负责人,他们正在尽一切努力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这一点不仅从苏联遵守贸易协定的方式中可见一斑,而且从他们向希特勒做出的让步(即撤回对南斯拉夫、比利时和挪威的外交承认)中也得到了证实。

另一方面,希特勒经常宣称派驻莫斯科的纳粹外交官是世界上最不了解情况的人。他还向他的将军们提供了性质相反的情报——苏军正在准备进攻,必须先发制人。在这里,他可能是故意欺骗他们,而不是自己相信这些情报,因为他与他的将军们之间一直存在分歧,他们仍在提出放弃入侵的理由。或许是他后来意识到苏军并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样毫无准备,这种挫败感反而促使他认为苏军的意图与他自己类似。当德军越过边境后,将军们发现前线附近几乎没有苏军准备进攻的迹象,由此意识到希特勒误导了他们。 2YepMwFZvJ47YNM+UCzq7jrLW5n2nlfdD8cQ9PKWbPV+Mf96j39O13QS4mfFW+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