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声称,派遣威尔逊中将的部队前往希腊,虽然以匆忙撤离告终,但这个行动是合理的,因为它将德国入侵苏联的时间推迟了六个星期。这一说法遭到一些熟悉地中海局势的官兵的质疑,他们谴责这一冒险行为是政治赌博,其中最著名的是德甘冈准将,他后来成为蒙哥马利的参谋长,当时在开罗的联合计划参谋部任职。他们认为,为了将兵力不足的部队调往希腊,错失了利用意大利人在昔兰尼加的失败之机,在德国援助到来之前占领的黎波里的绝佳机会,而希腊根本不可能阻止德国入侵。
后一种观点得到了事实的证明。三个星期内,希腊被占领,英军被赶出了巴尔干半岛,而在昔兰尼加被削弱的英军,也被在的黎波里登陆的德国非洲军团赶走。这些失败意味着英国声望和前景的严重受损,只会加速给希腊人民带来的苦难。即使希腊战役延缓了德国对苏联的入侵,这一事实也不能证明英国政府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他们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然而,探究这场战役是否真的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具有历史意义。支持这一观点的最明确的证据是,希特勒最初下令在5月15日之前完成对苏联的进攻准备工作,而在3月底,这个暂定日期被推迟了大约一个月,然后定于6月22日。冯·伦德施泰特元帅说,他的集团军群的准备工作因参加巴尔干战役的装甲师的迟到而受到阻碍,这是造成延误的关键因素,此外还有天气原因。
指挥伦德施泰特麾下装甲部队的冯·克莱斯特元帅则说得更直白。他说:“确实,巴尔干半岛的兵力与我们的总兵力相比并不多,但那里的坦克比例很高。我指挥的进攻波兰南部苏军前线的大部分坦克都参加了巴尔干战役,需要大修,而车组人员需要休整。其中许多坦克已经南下开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不得不一路赶回来。”
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和冯·克莱斯特元帅的观点,自然受到他们那段战线的进攻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这些装甲师的归队这一因素的影响。其他将军则不太重视巴尔干战役的影响。他们强调,进攻苏联的主要任务分配给了冯·博克元帅在波兰北部的中央集团军群,胜利的机会主要取决于该集团军群的进展。冯·伦德施泰特的集团军群负责次要任务,兵力减少可能不会影响决定性的结果,因为苏军的兵力很难调动。这甚至可能抑制了希特勒在入侵第二阶段将兵力转向南方的想法——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一想法对冬季前到达莫斯科的前景产生了致命的阻碍作用。在紧急情况下,入侵本可以在不等待冯·伦德施泰特集团军群得到从巴尔干地区撤回的装甲师的增援的情况下发动。但事实上,对地面是否干燥到可以提前发动攻击的怀疑加强了推迟的理由。哈尔德上将认为,在真正发动入侵之前,天气条件实际上并不适合。
然而,将军们事后反思,并不能确证如果没有巴尔干的复杂局势,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一旦由于这个原因推迟了暂定日期,那么在额外的师从巴尔干地区返回之前发动攻击的想法就变得不可行了。
但是,导致推迟的原因并不是希腊战役。当入侵希腊被列入1941年的计划时,希特勒已经把这一行动视为入侵苏联的初步行动。改变时间的决定性因素是3月27日南斯拉夫发生的意外政变,当时西莫维奇
空军上将和他的同党推翻了刚刚让南斯拉夫与轴心国签订条约的政府。希特勒对这一令人不安的消息感到非常愤怒,决定在同一天对南斯拉夫发动压倒性的攻势。这一行动所需的额外陆空军力比单独发动希腊战役需要的投入更大,因此迫使希特勒做出更全面、更重大的决定,推迟对苏联的进攻。
希特勒之所以进军希腊,不是因为英军登陆该国的事实,而是对英军登陆的恐惧,而这个结果让他放心了。英军登陆甚至没能阻止当时的南斯拉夫政府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它可能鼓励西莫维奇发起政变推翻政府,反抗希特勒——虽然没有那么成功。
更具启发性的是冯·格赖芬贝格少将对巴尔干战役的总结,他是指挥巴尔干战役的利斯特元帅麾下的德国第12集团军参谋长。
格赖芬贝格的叙述强调,鉴于1915年盟军在萨洛尼卡的集结最终在1918年9月演变成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战略进攻,希特勒在1941年担心英国人会再次在萨洛尼卡或色雷斯南部海岸登陆。这将使他们在南方集团军群向东推进到苏联南部时处于其后方。希特勒认为英国人会像以前一样试图进入巴尔干半岛,并回忆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巴尔干盟军如何对战局作出实质性贡献。
因此,他决定在对苏作战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占领萨洛尼卡和德德亚加奇(亚历山德鲁波利斯)之间的南色雷斯海岸。德国第12集团军(司令利斯特元帅)被指定参加这次行动,其中包括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该集团军在罗马尼亚集结,渡过多瑙河进入保加利亚,从那里突破梅塔克萨斯防线——右翼向萨洛尼卡推进,左翼向德德亚加奇推进。到达海岸后,保加利亚人将接管海岸的主要防御工作,仅留少数德军部队驻守在那里。第12集团军的大部分兵力,特别是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随后将调转方向,经罗马尼亚向北挺进,在东线南部地区展开战斗。最初的计划并不包括占领希腊的主要地区。
当这个计划被呈交给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时,他说他不信任南斯拉夫,因为南斯拉夫可能会威胁第12集团军的右翼。然而,德国代表向鲍里斯国王保证,鉴于南斯拉夫和德国在1939年签订的条约,他们预计不会有这方面的危险。他们觉得,鲍里斯国王并不十分相信这一保证。
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德国第12集团军即将按计划从保加利亚开始行动,部队开始调动之前,贝尔格莱德突然爆发了政变,导致摄政王保罗亲王退位。
贝尔格莱德的某些圈子不同意保罗亲王的亲德政策,并想站在西方列强一边。西方列强或苏联是否事先支持了政变,我们作为军人无法判断。但无论如何,这不是希特勒策划的!相反,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愉快的意外,几乎打乱了第12集团军在保加利亚的整个作战计划。
例如,克莱斯特的装甲师必须立即从保加利亚向西北进发,进攻贝尔格莱德。另一个临时行动是德国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上将)的行动,该集团军迅速集结驻扎在克恩滕州和施蒂里亚州的部队,向南进入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的冲突迫使苏联战役从5月推迟到6月。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贝尔格莱德政变对希特勒进攻苏联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天气在1941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那只是偶然。在波兰布格河—桑河一线以东,地面行动在5月之前受到很大限制,因为大多数道路泥泞不堪,整个地区是一片泥沼。许多缺乏治理的河流造成大范围的洪水。越往东走,这些不利因素就越明显,特别是在罗基特诺(普里皮亚季)和别列津纳的沼泽森林地区。即使在正常时期,5月中旬之前的行动也受到很大限制,但1941年是一个例外。冬天持续的时间更长。直到6月初,布格河的河水还漫过河岸好几英里。
更北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当时在东普鲁士指挥一个先头装甲军的冯·曼施泰因步兵上将说,5月底到6月初那里下了大雨。显然,如果早点发动进攻,前景会很暗淡,而且正如哈尔德所说,除了巴尔干的阻碍外,提前发动进攻是否可行也值得怀疑。1940年的天气对西部入侵非常有利,但1941年的天气不利于东部入侵。
1941年4月,在一小股英军增援部队登陆萨洛尼卡后,德国入侵希腊。当时,希腊军队主要防御从保加利亚通过山区进入希腊的通道,因为德国军队已经在保加利亚集结。但是,预期中的沿着斯特鲁马河谷推进的行动掩盖了他们不那么直接的行动。德军机械化纵队从斯特鲁马河向西转向与边境平行的斯特鲁米察河谷,然后越过山口进入瓦尔达尔河谷的南斯拉夫一端。他们借此突破了希腊军队和南斯拉夫军队的接合部,并迅速沿瓦尔达尔河向萨洛尼卡推进。这切断了大部分驻扎在色雷斯的希腊军队。
这场突击后,德军没有从萨洛尼卡越过英军驻扎的奥林匹斯山直接向南推进,而是从更西边的莫纳斯提尔山口迂回推进。德军向希腊西海岸推进,切断了希腊在阿尔巴尼亚的各个师,包抄了英军的侧翼,并威胁盟军残余部队的撤退路线,迅速瓦解了希腊境内的所有抵抗力量。大部分英军和盟军通过海路撤退到克里特岛。
仅通过空中入侵就占领克里特岛,是这场战争中最令人震惊和大胆的壮举之一。这也是这场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空降行动。这次行动由英国承担代价——也留下一个警示:不要低估未来类似的“突如其来”袭击风险。
1941年5月20日早上8时,约3000名德国伞兵从空中降落在克里特岛。岛上驻扎着2.86万名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以及人数差不多的两个希腊师。
这次袭击是德国征服巴尔干半岛的后续行动,人们早已预料到,英国驻希腊特工也提供了有关准备工作的信息。但是,空袭威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丘吉尔透露,根据他的建议被任命为克里特岛驻军司令的弗赖伯格少将于5月5日报告说:“无法理解紧张情绪,我对空袭一点也不担心。”
他更担心海上入侵——而这一危险最终被皇家海军化解了。
丘吉尔对威胁感到焦虑,“尤其是来自空中的威胁”。他主张“至少再派十几辆步兵坦克”去增援仅有的6辆坦克。
更根本的弱点是完全缺乏空中支援——无法对抗德国俯冲轰炸机,也无法拦截空降部队。甚至连高射炮的配备也很少。
到第一天晚上,岛上的德军人数已增加一倍多,并逐渐得到增援——先用降落伞、滑翔机,从第二天晚上开始就用运兵机了。运兵机开始降落在被占领的马莱迈机场,当时该机场仍被守军的炮火和迫击炮扫射。最后,空运来的德军官兵总数约为2.2万人。许多人在着陆时因坠机而死亡或受伤,但幸存下来的都是最顽强的战士,而他们人数本占优的对手没有受过那么好的训练,有些人还在为被赶出希腊而感到震惊。更重要的是,他们装备不足,尤其是缺乏短程无线电设备。尽管如此,这些部队中的许多人还是奋力作战,他们的顽强抵抗产生了后来才为人所知的重要影响。
英国高层一度普遍保持乐观。根据收到的报告,丘吉尔在第二天告诉下议院,“大部分”空降入侵者已被消灭。中东英军司令部又连续两天谈论德国人被“扫荡”了。
但到了第七天,也就是26日,克里特岛的英军指挥官报告说:“在我看来,我指挥的部队已经到了耐力的极限……我们在这里的处境已经没有希望了。”这个结论出自弗赖伯格这样一位意志坚定的军人之口,没有受到质疑。撤离行动于28日晚开始,31日晚结束——皇家海军试图疏散尽可能多的士兵,但因敌方拥有空中优势,遭受了重大损失。总共有1.65万人获救,其中包括大约2000名希腊人,但其余的人要么死亡,要么被德国人俘虏。海军有超过2000人死亡,3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被击沉。另外13艘舰船严重受损,包括两艘战列舰和当时地中海舰队中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
德军有大约4000人阵亡,约2000人受伤。因此,除了希腊人和克里特岛当地的征兵外,德军的永久性损失还不到英军损失的三分之一。但由于损失的主要是德国仅存的一个伞兵师的精锐部队,这给希特勒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而英国最终从中受益。
然而,当时克里特岛的溃败看起来是一场灾难。它对英国人民的打击更大,因为它紧随另外两场灾难而来。在4月份,英军在十天内就被隆美尔赶出了昔兰尼加,在德国入侵开始后的三个星期内就被赶出了希腊。韦维尔在冬天从意大利人手中成功夺取昔兰尼加,这在事后看来不过是一种虚幻的突破。随着在德国手中一连串的失败,以及德军在春天再次对英国发动空中“闪电战”,英国前景比1940年更加暗淡。
但希特勒并没有像英国人所预期的那样,在第三次在地中海取得胜利之后采取相应行动,比如突袭塞浦路斯、叙利亚、苏伊士运河或马耳他。一个月后,他发动了对苏联的入侵,从那时起,他就忽视了那些能将英国人赶出地中海和中东的机会。如果说他放弃这种机会,主要是因为专注于侵苏行动,那也是他在克里特岛胜利后的反应所致。代价让他沮丧,而征服让他兴奋。这与他此前取得的成本低廉且收获更大的成功案例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南斯拉夫和希腊,他的新装甲部队尽管遇到了山地障碍,却依然像在波兰和法国的平原一样势不可挡。他们像旋风一样横扫这两个国家,并像九柱戏一样击溃了对方的军队。
利斯特元帅的部队俘虏了9万南斯拉夫人、27万希腊人和1.3万英国人——而后来的记录显示,他们自己只损失了5000人。当时英国报纸估计德军损失超过25万,甚至英国官方声明也称损失“可能有7.5万人”。
希特勒在克里特岛胜利的代价不仅在于损失较大,还在于它暂时削弱了他拥有的一种新型陆战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越过海洋占领一些地方,而不必冒被英国海军拦截的风险——英国海军尽管损失惨重,但仍然主宰着海上战场。实际上,希特勒在克里特岛扭伤了手腕。
战后,德国空降兵部队总司令施图登特空军上将意外地透露,希特勒不愿接受进攻克里特岛的计划:
他想在到达希腊南部后结束巴尔干战役。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飞去见戈林,并提出了仅靠空降兵部队占领克里特岛的计划。戈林——他总是很容易被激发——很快就看到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并派我去见希特勒。我于4月21日见到了他。当我第一次解释这个计划时,希特勒说:“听起来不错,但我认为不可行。”但是,我最终说服了他。
在这次行动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伞兵师、一个滑翔机团和第5山地师,这些师以前没有空运经验。
空中支援由里希特霍芬空军少将的德国第8航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提供,该航空军在1940年德军相继攻入比利时和法国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没有一支部队通过海上增援。最初是计划这样增援的,但唯一可用的海上运输工具是几艘希腊小帆船。然后安排了一支由这些小帆船组成的护航队,运送远征所需的重型武器——防空炮、反坦克炮、火炮和一些坦克——另外还有第5山地师的两个营……他们被告知英国舰队仍在亚历山大港——而实际上是在前往克里特岛的途中。护航队驶向克里特岛,撞上了英国舰队,被击溃了。德国空军报复了这次挫折,“从英国海军的头皮上拔掉了很多头发”。但是,由于缺乏我们所指望的重型武器,我们在克里特岛的陆地行动受到了很大阻碍……
5月20日,我们没能完全占领一座机场。我们在马莱迈机场取得了最大程度的进展,在那里,宝贵的突击团与新西兰精锐部队作战。5月20日至21日夜间对德军司令部来说至关重要。我必须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使用我仍可支配的大量伞兵后备力量,最终夺取马莱迈机场。
如果敌人在今天晚上或5月21日早晨发动有组织的反攻,他们可能会成功击溃遭到重创、精疲力竭的突击团残余部队——尤其是在这些部队弹药严重短缺的情况下。
但是,新西兰人只进行了一些孤立的反击。后来我听说,除了空降行动外,英军司令部还预料到德国主力部队将通过海上抵达马莱迈和干尼亚之间的海岸,因此英军一直占领着海岸。在这个决定性时期,英军司令部没有冒险将这些部队派往马莱迈。21日,德军预备队成功占领了马莱迈的机场和村庄。当晚,第1山地营作为第一批空运部队得以登陆,于是德国赢得了克里特岛战役。
但是,胜利的代价比这个计划的倡导者估计的要沉重得多——部分原因是岛上的英军人数是原先估计的三倍,但也有其他原因。
大部分损失是由于着陆不当——克里特岛没有多少合适的地点,而且盛行风从内陆吹向大海。由于担心部队会落入海中,飞行员倾向于将他们投到内陆很远的地方——其中一些实际上在英军防线内。武器箱经常落在离部队很远的地方,这是导致我们伤亡过多的另一个不利因素。那里的几辆英军坦克在开始时把我们吓坏了——幸运的是,坦克不超过24辆。步兵,主要是新西兰人,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战斗,尽管措手不及。
元首对伞兵部队遭受的惨重损失感到非常不安,并得出结论:伞兵部队的突袭价值已经没有了。此后,他经常对我说:“伞兵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
当我让希特勒接受克里特岛计划时,我还提议应该接着从空中占领塞浦路斯,然后再从塞浦路斯出发占领苏伊士运河。希特勒似乎并不反对这个想法,但没有明确承诺实施该计划——他的心思被即将到来的入侵苏联所占据。在克里特岛遭受惨重损失之后,他拒绝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空降行动。我反复向他强调这个想法,但毫无用处。
因此,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克里特岛的损失并非没有补偿性收益。施图登特夺取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可能遥不可及,除非隆美尔在非洲的装甲部队也得到有力增援,但夺取马耳他是一项相对容易的任务。一年后,希特勒被说服实施这一计划,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取消了该计划。施图登特说:“他觉得,如果英国舰队出现在现场,所有意大利船只都会逃回港口,让德国空降部队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