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战争始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两天后英国和法国相继对德国宣战,但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没有制订任何计划来应对英国的反抗,这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现象之一。更奇怪的是,在1940年5月德国发动西线大规模攻势之前的近九个月时间里,德国什么都没有做。即使在法国明显摇摇欲坠、注定崩溃之后,也没有制订任何计划。
因此,很明显,希特勒指望英国政府同意以他愿意给予的有利条件达成妥协和平,尽管他雄心勃勃,但他并不想将英德冲突推向决战。事实上,希特勒让德国将军们明白战争已经结束,同时批准休假,并将部分德国空军转移到其他潜在战线。此外,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复员35个师。
即使丘吉尔明确表示拒绝任何妥协,并表明他决心继续战争,希特勒仍然坚持认为这只是虚张声势,并认为英国必然会认识到“其军事上无望的处境”。这种希望并没有消退。直到7月2日,他才下令研究通过入侵征服英国的问题;两个星期后的7月16日,他终于下令准备这样一次入侵,并将其命名为“海狮行动”,但他仍然对其必要性表示怀疑。不过,他确实说过,这次远征必须在8月中旬之前做好准备。
即便如此,希特勒内心的疑虑——或者至少是犹豫不决——也体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中:7月21日,他告诉哈尔德,他打算转而解决苏联问题,如果可能的话,当年秋天对苏联发动攻击。29日,在最高统帅部,约德尔告诉瓦尔利蒙特,希特勒决心对苏联开战。几天前,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作战参谋被派回柏林,制订在战役中使用装甲部队的计划。
法国沦陷时,德国军队根本没有为入侵英国做好准备。参谋人员没有考虑过,更不用说研究了;部队没有接受过海上运输和登陆作战的训练,也没有为此建造登陆艇。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匆忙征集船只,把驳船从德国和荷兰运到英吉利海峡各港口,让部队练习登船和下船。英军在法国损失了大部分武器和装备后,暂时处于“赤手空拳”的状态,德军这种仓促的临时行动才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这次行动的主攻任务交给了伦德施泰特元帅和他的A集团军群:德国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上将)负责右翼,德国第9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上将)负责左翼。海上部队将从斯海尔德河和塞纳河河口之间的各个港口登船,在福克斯通和布莱顿之间的英格兰东南海岸登陆,一个空降师负责占领悬崖峭壁的多佛—福克斯通地区。根据这项“海狮计划”,第一拨十个师将在四天内登陆,以建立一个宽阔的桥头堡。大约一个星期后,主力部队开始向内陆推进,其首要目标是夺取从泰晤士河河口到朴次茅斯的弧形高地。在下一阶段,将切断伦敦与西部的联系。
助攻由德国B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司令赖歇瑙元帅)负责,第一拨三个师从瑟堡启航,在波特兰比尔以西的莱姆湾登陆,然后向北推进到塞文河河口。
入侵的第二拨将是一支机动部队,由三个军的六个装甲师和三个摩托化师组成,随后是第三拨九个步兵师和第四拨八个步兵师。虽然第一拨没有装甲师,但分配了大约650辆坦克,全部由两个梯队中的第一梯队运送(第一梯队的兵力约占25万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这两个梯队横跨英吉利海峡需要155艘运输船,总吨位约70万吨,此外还有3000多艘小型船只——1720艘驳船、470艘拖船和1160艘摩托艇。
准备工作直到7月下旬才开始,德国海军参谋部宣布,如此大量的船只最早也要到9月中旬才能准备好——而希特勒已下令在8月中旬完成准备工作。(事实上,在7月底,海军参谋部建议将该行动推迟到1941年春季。)
但是,那并不是唯一的阻碍。德国将军们非常担心他们的部队在渡海时会面临风险。他们对自己的海军和空军保持航道畅通的能力没有信心,因而主张在足够宽的战线上(从拉姆斯盖特到莱姆湾)进行入侵,以分散和牵制英国的防守力量。德国海军将领们更担心英国舰队到达战场后会发生什么。他们对自己阻止英国舰队干扰的能力几乎没有信心,而且一开始就坚持认为陆军计划的宽阔入侵战线是无法防守的,渡海行动必须限制在相对狭窄且布满水雷的走廊内,并且陆军部队规模要比较小——这些限制加深了将军们的疑虑。最重要的是,雷德尔海军元帅强调,渡海地区的空中优势至关重要。
7月31日,在与雷德尔讨论后,希特勒接受了海军的观点,即“海狮行动”无法在9月中旬之前发起。但这一行动没有确定推迟到1941年,因为戈林向他保证,德国空军可以遏制英国海军的干扰,并将英国空军逐出天空。海军和陆军首脑们非常愿意让他先尝试发动空袭,除非他取得成功,否则他们不会做出任何明确的决定。
结果空袭没有成功。因此,这场空战成了决定性的不列颠战役的主要特征——事实上,也是唯一的特征。
德国空军相对于英国皇家空军的优势并不像当时人们普遍想象的那么大,无法像英国民众所担心的那样,通过一拨又一拨的轰炸机群进行持续攻击,其战斗机的数量也并不比英国多多少。
这次进攻主要由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指挥的德国第2航空队和胡戈·施佩勒尔
指挥的德国第3航空队实施,前者以法国东北部和低地国家为基地,后者以法国北部和西北部为基地。每个航空队都是一支独立的作战部队,包含所有兵种——这种整合在配合陆军在波兰和西线推进时是有利的,但在全空战役中不那么有利。每个航空队都制订了自己的计划并分别提交,但没有整体计划。
8月10日,当进攻即将正式开始时,德国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共有875架普通(高空)轰炸机和316架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在英国战斗机面前十分脆弱,因此它们在8月18日后退出战斗,并被留作入侵之用。)
此外,驻挪威和丹麦的德国第5航空队,由施通普夫
上将指挥,拥有123架高空轰炸机,但它只参加了8月15日一天的战斗,而且损失惨重,以至于无法再次进行远距离作战。然而,它确实起到了牵制作用,使部分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留在了英格兰东北部。它还在8月下旬提供了大约100架轰炸机来弥补德国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的损失。
8月10日开始战斗时,德国空军共有929架战斗机可用。它们大多是单引擎的梅塞施米特Me-109战斗机,但也有227架航程相对较远的双引擎Me-110战斗机。Me-109的原型机于1936年问世,最高速度超过350英里/小时,其高爬升率使其比英国战斗机更具优势。但在转弯和机动方面,它在与英国战斗机的战斗中处于劣势。此外,与英国战斗机不同的是,大多数战斗机在战斗开始时没有为飞行员提供装甲保护,不过它们有防弹油箱,而英国战斗机没有。
在这场战役中,航程有限对德国单引擎战斗机来说是一个决定性因素。Me-109官方公布的412英里巡航里程非常具有误导性。它的实际作战半径(往返)仅略大于100英里,从加来海峡或科唐坦半岛起飞仅能到达伦敦,因此在那里作战的时间非常有限。换句话说,它的总飞行时间仅为95分钟,只有75—80分钟的战术飞行时间。当轰炸机损失惨重且非常脆弱时,必须为其提供战斗机护航,即使是对付英格兰南部的目标,一天也只能使用300—400架轰炸机——每两架战斗机护航一架轰炸机。
Me-109在起飞和降落时也难以操纵,而且它的起落架很脆弱,法国海岸匆忙建造的临时机场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双引擎的Me-110虽然最高速度为340英里/小时,但事实证明要慢得多,通常只有300英里/小时,甚至更低,因此很容易被“喷火”战斗机超越。这款战斗机加速缓慢,且难以操纵。Me-110原本要成为“德国空军战斗机中的作战之花”,但事实证明它是所有战斗机中技术最糟糕的——最终不得不由Me-109护航。
但是,德国战斗机最大的缺陷是其落后的无线电设备。虽然他们配备无线电话供飞行时内部通信使用,但与英国战斗机相比,他们的设备很差,且无法从地面进行控制。
在法国损失了400多架战斗机后,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数量到7月中旬已恢复到650架左右——相当于5月德国发动进攻时的战斗机数量。这些战斗机大多是“飓风”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但也包括近100架较老式的其他型号。
这一显著的恢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比弗布鲁克勋爵(马克斯韦尔·艾特肯)的努力。他于5月丘吉尔政府成立时被任命为飞机生产大臣。批评他的人抱怨说,他大力干预,对长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战斗机司令部总司令空军上将休·道丁爵士宣称:“这项任命的效果只能用神奇来形容。”甚至到了仲夏,战斗机的产量增加了2.5倍,英国全年生产了4283架战斗机,而德国生产的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才刚刚超过3000架。
武器装备的情况更难确定。“飓风”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只装备了机枪,每架八挺,固定在机翼前端。这些是美国勃朗宁机枪——之所以选择这种武器,是因为它足够可靠,可以远程控制,而且射速很快,每分钟1260发。Me-109战斗机一般装备两挺固定在机罩内的机枪和位于机翼的两门20毫米机炮——这种武器是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而研发的,西班牙内战被德国空军用作武器试验场——Me-109曾在那里进行过试验,现在已被淘汰的早期战斗机也是如此。
德国王牌飞行员阿道夫·加兰事后回想起来坚信Me-109的武器装备更胜一筹。英国人对此意见不一,他们认为勃朗宁机枪的高射速在短距离连射中更具优势。但人们也认识到,6发机炮炮弹造成的损害远大于同等时长的勃朗宁机枪连射——一些英国战斗机飞行员抱怨说,即使确信他们击中了对手,“也没发生什么事”。值得注意的是,在战斗过程中,约有30架“喷火”战斗机配备了两门20毫米伊斯帕诺(厄利孔)机炮,而从10月开始,配备四门机炮的“飓风”战斗机开始投入使用。
有一点十分清楚,而且从一开始就很明显,那就是德国轰炸机的装备太差——只有几挺自由旋转的机枪——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无法击退英国战斗机。
战斗机飞行员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在战争初期,英国人处于不利地位。虽然他们接受了高水准的训练,但人数严重不足。皇家空军飞行训练学校发展缓慢,其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即使这意味着让一些来袭的敌机通过,也必须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道丁最担心的是缺乏飞行员,而不是缺乏飞机。
通过在7月份节约资源,道丁在8月初成功将飞行员人数增加到1434人,其中包括从海军航空兵“借调”的68名飞行员。但一个月后,飞行员人数下降到840人,平均每周损失120人。相比之下,整个月皇家空军作战训练部队训练出的战斗机飞行员不超过260名。9月,飞行员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因为高技能飞行员的数量减少了,而匆忙训练的新飞行员由于缺乏经验,伤亡率特别高。被调来替换疲惫飞行员的新中队往往比被替换的中队损失更大。在许多情况下,疲劳还伴随着士气低落和愈发“紧张的情绪”。
德军最初在飞行员数量上没有那么大的劣势。尽管5月和6月他们在欧洲大陆损失惨重,但飞行学校培养的飞行员数量超过了前线中队所能吸收的数量。然而,戈林和其他德国空军领导人将战斗机部队视为“防御性”和次要兵种,这暗中影响了飞行员的士气。此外,战斗机部队还耗费了许多优秀的飞行员来弥补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部队的损失,而戈林一直批评他们缺乏进攻性,并将德国空军的失败归咎于他们——其实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缺乏远见和计划失误。相比之下,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的士气得到了加强,因为他们知道在这关键的几个月里,他们被视为丘吉尔的“少数人”
,是皇家空军的精英和国家的英雄。
德国战斗机部队(包括飞行员和飞机)承受的压力因他们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护航任务而倍增——每天出动两三次,有时多达五次。戈林不允许他们有休息日,也不允许前线部队轮换。因此,他们不仅感到疲惫不堪,而且压力重重。到9月,士气开始低落。飞行员们看到准备工作很不充分,也很业余,对德国高层是否真的打算入侵产生怀疑,他们开始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即将被放弃的行动而牺牲自己。
轰炸机机组人员损失惨重,而且他们意识到自己很容易受到皇家空军战斗机的攻击。因此,虽然他们英勇地继续执行命令,但士气下降更加明显。
总之,虽然在战役的早期阶段,双方在技能和勇气上势均力敌,但随着战役的进行,英国人占了上风,因为事实和感觉都证明,敌人遭受的损失和压力比他们自己更严重——尽管英国人在这两方面都损失惨重。
在整个战役中,德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障碍是情报不力。德国空军实施进攻的基本指南是一本名为《蓝色研究》的战前手册,其中列出了有关英国工厂状况和布局的可用数据,以及以“民用航线验证飞行”进行的全面摄影侦察的结果。德国空军自己的情报部门对此的补充不足——该部门仅由一名空军少校领导。施密德空军少校在1940年7月对英国皇家空军进行了调查,他大大低估了英国战斗机的产量,报告称每月仅生产180—300架——而实际上,在比弗布鲁克勋爵努力加快计划后,仅在战役期间的8月和9月,“飓风”和“喷火”战斗机的产量就上升到了460—500架。(乌德特
空军上将的生产部门的报告加剧了这一重大失误所造成的错误印象,该报告详述了“飓风”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的缺点,而没有指出它们的优点。)
在施密德空军少校的调查报告中,没有提到英国皇家空军严密的防御系统,包括雷达站、作战室和高频无线电网络。然而,早在战前,位于萨福克海岸鲍德西的英国雷达研究站和海岸周围高耸的格子桅杆就已经完全暴露在情报人员的视线中,到1939年,德国人几乎不可能不知道英国预警系统的关键特征。尽管德国人在1938年就知道英国人在试验雷达,甚至在1940年5月就占领了布洛涅海滩上的一个移动雷达站,但他们的科学家认为这套设备很简陋。当德军占领法国大部分地区时,由于法国人对安全的疏忽,有关英国雷达更加详细的信息在法国是可以自由获得的,但德国人似乎并没有从中获益。戈林本人几乎没有考虑到它对战役的潜在影响。
事实上,直到7月德国人在法国海岸设立监测站,他们才从英国海岸雷达桅杆发出的信号流中意识到,他们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新东西。德国空军的领导人甚至低估了英国雷达的探测范围和效能,几乎没有采取措施来干扰或摧毁它。而且,当发现英国战斗机在无线电控制下行动时,他们并没有感到沮丧——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该系统使战斗机指挥变得不灵活,而且大规模袭击将压垮该系统。
在激烈的空战中,双方都倾向于夸大对手的损失,但对德国方面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最初,德国空军情报部门正确地评估了道丁的资源,认为他总共约有50个“飓风”和“喷火”战斗机中队,作战实力约为600架飞机,其中最多400—500架部署在英格兰南部。但战役开始后,由于高估了英国损失和低估了英国飞机产量,误判和混乱不断出现,德国空军飞行员对英国战斗机数量保持不变感到困惑,随后感到沮丧。报告的飞机击落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多得多。
造成误判的另一个原因是,德国空军首脑们在轰炸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基地时,习惯用红铅笔画掉那里的皇家空军中队的编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侦察照片质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轰炸结果的分析过于乐观。例如,德国空军估计,截至8月17日,至少有11个机场被“永久摧毁”——而实际上,只有曼斯顿这一座机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使用。此外,攻击不属于战斗机司令部管辖的东南部机场,也白费了兵力。同时,德国空军首脑们没有意识到战斗机司令部组织架构中的分站(如比根希尔、肯利、霍恩彻奇)至关重要,也没有意识到分站的作战室暴露在地面上非常危险。因此,德国空军在8月底对各分区驻地发动的毁灭性袭击并未产生后续行动。
德国面临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天气,而且是双重的: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天气通常不利于进攻方,而且这种天气通常来自西部,英国人往往最先知道。德国人破译了英国从大西洋发来的无线电气象报告的密码,但他们从中获益不多,而且经常被弄得措手不及。特别是,他们的轰炸机和战斗机护航队会合的时间一再因意外出现的云层和低能见度而被打乱。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上空的云层给德国轰炸机造成延误,而机组人员几乎没有盲航经验,结果他们到达会合地点晚了,而战斗机不能浪费燃料,所以会与其他轰炸机搭档,这样一来,一个轰炸机编队将得到双重保护,而另一个轰炸机编队没有任何护航——导致损失惨重。当秋季来临,天气恶化时,此类错误增多,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德国人从更好的计划中获益。英国的海空救援服务起初非常混乱,迫降在海上的飞行员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运气来获救。在8月中旬,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因为几乎三分之二的重要空战都是在海上发生的。德国人组织得更好。他们使用了大约30架“亨克尔”水上飞机进行救援工作,而他们的战斗机飞行员和轰炸机机组人员配备了充气橡皮艇、救生衣、轻型手枪和一种能将被困人员周围海面染成亮绿色的化学物质。一名“迫降”在海上的战斗机飞行员在飞机沉没前大约有40—60秒的时间逃生。如果没有这些海上救援措施的保障,德国空军的士气可能会比实际下降得更快。
德国空军的进攻还必须面对除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之外的强大抵抗力量,即英国防空部队的高射炮,这些高射炮由陆军提供并属于陆军(就像远征军的武器一样),但在作战时受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指挥,并隶属于该司令部。虽然它们在不列颠战役中击落的德国轰炸机相对较少,但高射炮火力通过制造普遍干扰,尤其是对轰炸精度造成破坏,给攻击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防空司令部总司令是中将弗雷德里克·派尔爵士。他原本是一名炮兵,1923年皇家坦克兵团正式组建后,他转入此部队并很快成为机动装甲部队最活跃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之一。但在1937年,他晋升为少将后,陆军委员会任命他为第1防空师师长,该师负责伦敦和英格兰南部地区的防卫。第二年,两个现有的防空师扩充为五个,然后又扩充为七个。1939年7月底,就在战争爆发前夕,“蒂姆”派尔被提拔负责整个防空部队,包括正在组建的用于保卫机场和其他重要地点免受低空袭击的轻型高射炮连。
应对此类攻击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阻塞气球——一串香肠形状的气球,用钢缆固定在5000英尺的高空。阻塞气球由皇家空军提供,由战斗机司令部单独控制。
在战前的这些年里,扩大防空部队用于本土防御的计划最多只能得到陆军委员会的勉强同意,而且经常遭到强烈反对——陆军委员会往往认为这会削弱陆军的实力。因此,派尔发展这些防空部队及其效能的努力在陆军部遭遇了很大阻碍,并使他在那里不受欢迎——这对他重返陆军主流并进一步晋升的前景产生了不利影响。然而,对国家来说幸运的是,他成功地与难相处的道丁建立了密切而和谐的关系,他们合作得非常好。
1939年9月初,战争爆发,防空司令部批准的编制已陆续增加到2232门重型高射炮(几乎是两年前被否决的所谓“理想”计划的两倍),以及1860门轻型高射炮和4128盏探照灯。但由于犹豫不决和拖延,战争开始时只能部署695门重型高射炮和253门轻型高射炮,大约占当时批准的重型高射炮的三分之一和轻型高射炮的八分之一。(这至少比一年前的慕尼黑危机有了很大的改善,当时只有126门重型高射炮可以投入使用。)探照灯的情况相对较好,部署了2700盏,而批准的规模为4128盏,接近三分之二。
战争开始后,海军部要求使用255门重型高射炮来保卫其六个舰队锚地,这又带来了新的麻烦——这是战前从未提出过的要求,当时海军部对其舰艇凭借自己的防空武器击退空袭的能力非常有信心。现在它需要至少96门高射炮来保护福斯湾罗赛斯的锚地——这是当时掩护整个伦敦的高射炮数量,是掩护德比地区火炮数量的四倍,重要的劳斯莱斯发动机工厂就设在德比地区。
1940年4月,英军远征挪威进一步增加了对重型和轻型高射炮的需求,并造成了大量消耗。
然后,在6月法国沦陷后,英国本土防空形势急剧恶化,因为从挪威到布列塔尼,英国被敌方的空军基地所包围。
当时,防空司令部的可用兵力已增至1204门重型高射炮和581门轻型高射炮,分别是战争爆发时的两倍和两倍多。如果不是因为各种消耗,情况会更好。在接下来的五个星期内,新增加了124门重型高射炮和182门轻型高射炮,但近一半的重型高射炮和四分之一的轻型高射炮必须用于训练和海外部署,以应对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后受到的新威胁。到7月底,英国防空部队的重型高射炮数量仍只比战争爆发时所需数量的一半多一点,轻型高射炮数量仅为战争爆发时所需数量的三分之一,而当时的战略形势比现在要有利得多。探照灯的数量比较充足,目前已达到近4000盏,几乎达到了编制水平——尽管现在形势的变化要求大幅增加探照灯的规模。
不列颠战役初期,德国空军对英吉利海峡的英国船只和港口逐步展开空中打击,还时不时地试图引诱英国战斗机。直到8月6日,德国空军(航空队)总司令凯塞林空军元帅和施佩勒尔空军元帅都没有收到实施进攻的明确指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早期行动的模式如此令人费解。
对船舶的定期袭击始于7月3日,第二天,一支由87架俯冲轰炸机组成的部队在Me-109的护航下袭击了波特兰海军港口,但没有造成太大影响。10日,一支小型轰炸机部队在大量战斗机的掩护下袭击了多佛附近的一支护航队,而Me-110在与派去保卫护航队的“飓风”战斗机的对抗中表现不佳。7月25日,在同一地区对一支护航队进行更猛烈的袭击后,海军部决定在夜间派遣护航队穿越海峡;在对驱逐舰进行了几次成功的袭击后,海军部决定将驻扎在多佛的驱逐舰撤退到朴次茅斯。8月7日晚,另一支船队企图通过,被维桑附近悬崖边的德国雷达发现。第二天,这支船队遭到了战斗机护航的俯冲轰炸机一波波的袭击,一次多达80架。他们击沉了近7万吨船只,自身损失了31架飞机。
11日,在混乱的战斗中,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32架战斗机。即便如此,在7月3日至8月11日的这一阶段,德国损失了364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而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203架战斗机——工厂一个星期的产量就可弥补这一损失。
希特勒于8月1日下达了迟来的命令,要求德国空军“尽快摧毁敌方空军”。戈林与他的将领们讨论后,决定将大攻势的开始时间定在8月13日。这一天被命名为“鹰日”(Adlertag)。德国空军在前期取得胜利的过于乐观的报告让戈林相信,只要天气好,四天内他就能取得空中优势。然而,到了8月13日,天气不像之前那么有利了。
尽管如此,在“鹰日”当天,德国空军对英国东南部的英国战斗机机场和雷达站进行了首次轰炸。曼斯顿、霍金奇和林普尼等地的前沿机场遭到严重破坏,一些雷达站停运了几个小时。怀特岛文特诺的一座雷达站完全损坏,但这一情况被另一台发射机发出的信号掩盖。雷达塔本身能将俯冲轰炸机引离基地的作战室,无论如何,德国人错误地认为这些作战室会安全地设在地下。在这方面,应该向英国皇家空军妇女辅助队(WAAF)的女性雷达绘图员致敬,她们持续报告突袭情况,直到自己的站点被炸毁。
英国东南部上空的厚厚云层使得戈林将主攻推迟到下午,但有几个编队未能收到推迟进攻的信号,在零散的袭击中浪费了他们的努力。下午发动的大规模袭击过于分散,结果令人失望。当天,德国空军出动了1485架次,是皇家空军的两倍。德国空军损失了45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却只击落了13架皇家空军战斗机——尽管他们声称击落了70架。
在主攻的开始阶段,德国空军的大部分精力都浪费在攻击那些不属于战斗机司令部的机场上,而战斗机司令部的机场本应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轰炸机编队和战斗机护航队之间的协调也不佳,这也导致德国空军的进攻受阻。
第二天,即8月14日,云层使得攻击规模减弱到首日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当15日早晨天气转晴时,德国空军发动了整个战役中最大的一次攻击——总共出动了1786架次,动用了500多架轰炸机。第一次攻击是针对霍金奇和林普尼的机场,虽然前者更为重要,但没有受到严重破坏,而后者被迫停用了两天。
随后,在下午早些时候,德国空军第5航空队的100多架轰炸机分成两个编队飞越北海,袭击纽卡斯尔附近和约克郡的机场。规模较大的一个编队由来自挪威斯塔万格的65架轰炸机组成,由大约35架Me-110护航,但这些战机的保护作用不大,这支部队遭到了英国皇家空军第13大队的战斗机和高射炮的顽强抵抗,因此德军没有造成严重破坏,反而有15架飞机被击落,而皇家空军没有损失一架飞机。另一支进攻部队由来自丹麦奥尔堡的50架轰炸机组成,没有护航,尽管第12大队派出了三个中队去迎击,但大部分飞机还是成功到达了约克郡德里菲尔德的皇家空军轰炸机基地,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不过它们在英国上空损失了7架轰炸机,返航途中又损失了3架。
在南部,英军的防御不太成功——遭受了一系列更猛烈、更多样化的攻击,而且距离更近。下午早些时候,30架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飞抵罗切斯特,轰炸了那里的肖特飞机制造厂;大约在同一时间,24架战斗轰炸机的空袭对萨福克郡马特尔舍姆荒原的皇家空军战斗机机场造成了严重破坏。多次袭击扰乱了雷达图像,英国战斗机中队各自出动,来回追击。对防御方来说幸运的是,德国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未能有效协同进攻,因此失去了让皇家空军疲于奔命的有利机会。直到下午6时,德国第3航空队的约200架飞机才飞越英吉利海峡,袭击英格兰中南部的机场。在良好的雷达预警的帮助下,第10战斗机大队和第11战斗机大队(两个负责掩护该国南部的大队)派出不少于14个中队,总共约170架战斗机来应对这次大规模袭击,但收效甚微。不久之后,德国第2航空队再次在东南部发动袭击,出动约100架飞机,但同样遭到迅速抵抗,收效甚微。即使袭击到达目标,他们也发现英国战斗机分散且伪装得很好。
这一天,也许是战役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天,德国在英国范围内实际损失了75架飞机,而英国只损失了34架。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空军动用的轰炸机数量还不到轰炸机总数的一半——这相当于间接承认,轰炸机依赖战斗机护航,而几乎所有的战斗机都已投入使用。此外,当天的行动清楚表明,一向令人心惊胆寒的德国俯冲轰炸机“斯图卡”,不适合现在试图执行的任务——人们寄予厚望的“梅塞施米特”系列战斗机也不适合。
正是这一天,让丘吉尔感慨道:“在人类冲突的战场上,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对如此少的人如此感激。”
然而第二天,即16日,德国空军又发动了一次猛烈的攻击——他们误以为皇家空军在15日损失了100多架飞机,只剩下300架战斗机。尽管这些袭击在几个地方造成了破坏,但总体上令人失望。17日,尽管天气相当好,但没有发动大举进攻。18日,德国空军发起了一次新的、更猛烈的攻击,导致德军损失了71架飞机(其中一半是轰炸机),而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27架战斗机。从那时起,攻击次数就减少了。事实上,对肯利和比根希尔的低空袭击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而且很难反击,因为它们在雷达屏幕以下的高度。但德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觉得损失太大,无法继续下去。恶劣的天气随后使战斗暂时平息。
戈林于19日再次召集空军首脑们开会,经过讨论决定继续进行空袭,重新努力摧毁英国战斗机部队。
8月10日后的两个星期内,德国空军损失了167架轰炸机(包括40架俯冲轰炸机),因此轰炸机部队的指挥官们呼吁增加战斗机护航力量。戈林倾向于支持轰炸机部队,指责战斗机部队,这加剧了两个兵种之间的紧张和摩擦。
但英国方面也有摩擦,尤其是在英国东南部指挥第11战斗机大队的基思·派克空军少将和在中部地区指挥第12战斗机大队的特拉福德·利-马洛里空军少将之间。派克强调了在目标前方迎击德军并击落其轰炸机的重要性,此举将迫使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Me-109战斗机执行近距离护航任务,而这些战斗机并不适合执行这种任务。利-马洛里认为,这种策略给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压力太大,他们很容易在地面遭到袭击,通常是在加油时,或者在他们能够达到足够的高度之前。
在战术选择上也存在分歧,“利-马洛里派”主张“大机群”理论,即大规模集中拦截兵力,而派克坚持认为借助雷达,英国可以采取更灵活的策略,在德军到达时派遣拦截机,即“分散集中”策略。
还有人认为,道丁与派克的观点一致,为了民众士气,过于专注于维持东南部前沿机场的运转,而更明智的做法是撤退到伦敦后方,远离Me-109战斗机和护航轰炸机的攻击范围。
战斗机司令部在8月8日至18日期间损失了94名飞行员,另有60人受伤。尽管在此期间损失了175架战斗机,另有65架严重受损,30架飞机在地面被摧毁,但仍然不缺飞机。
24日,天气转好,戈林第二次开始争夺制空权。这一次计划得更周密。凯塞林指挥的第2航空队通常会让一些飞机在英吉利海峡法国一侧上空飞行,而这让派克只能猜测,因为雷达无法区分轰炸机和战斗机,也无法判断飞机何时会突然飞越海峡。在这个新阶段,第11大队的前沿机场遭受的损失比以前更严重,曼斯顿机场不得不被放弃。
新计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伦敦周围的皇家空军基地和设施进行密集攻击——这导致了对伦敦的意外轰炸。24日晚,大约10架德国轰炸机在飞往罗切斯特和泰晤士港途中迷路,将炸弹投到了伦敦市中心。这一失误导致第二天晚上大约80架英国轰炸机立即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袭击,随后又进行了几次空袭。希特勒在威胁被忽视后下令对伦敦进行报复性空袭。
在新的攻势开始前,第3航空队的大部分Me-109战斗机被调往第2航空队,以增加加来海峡地区的护航力量。这一策略奏效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突破德国战斗机的掩护时更加困难,损失也更大,而德国轰炸机更容易达成目标。此外,德国人还发展了一种新战术,一旦大部队通过雷达网,他们就会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突袭。
8月24日,即开战当天,北威尔德和霍恩彻奇的防区基地靠他们的高射炮防御才幸免于难。朴次茅斯造船厂遭德国空军第3航空队猛烈攻击,也是高射炮挽救了它,这座城市本身却因轰炸遭受重创。此后,德国空军第3航空队改为夜间轰炸,并从28日起连续四晚袭击利物浦,但由于训练不足和英国对德军导航信号的干扰,许多轰炸机未能找到默西赛德郡地区。然而,这场袭击也暴露了英军防御夜间袭击的缺陷。
8月最后两天对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来说尤其糟糕。值得注意的是,小型轰炸机编队(15—20架)所配备的护航战斗机数量是其自身规模的三倍。31日,英国皇家空军遭受了整个战役中最惨重的损失,有39架战斗机被击落,而德国空军损失了41架飞机。皇家空军的损失率超出其承受范围,而且它并未能阻止攻击者。西南部的大多数机场此时都遭到严重破坏,有些机场被毁得无法使用。
就连道丁也在考虑将东南部的战线撤至Me-109战斗机的攻击范围之外。他还因保留20个战斗机中队掩护北部而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因为北部只在白天遭到过一次袭击,那种袭击没有再次发生。此外,东盎格利亚和英格兰中部地区的第12战斗机大队也吵着要直接参与战役,而派克抱怨他们没有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合作。派克和利-马洛里之间以及道丁和英国空军参谋长纽沃尔之间的紧张关系都无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8月份,英国战斗机司令部在战斗中损失了338架“飓风”和“喷火”战斗机,其中104架严重受损,而德国空军损失了177架Me-109战斗机,其中24架严重受损。战斗机损失比例为2∶1。其他原因导致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42架战斗机,而德国空军损失了54架Me-109战斗机。
因此,在9月初,戈林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已经接近达成目标——摧毁英国的战斗机力量及其在东南部的设施。但是,他没有意识到继续利用已取得的优势乘胜追击的重要性。
9月4日,德国空军对英国飞机工厂(罗切斯特的肖特工厂和布鲁克兰兹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工厂)的一系列袭击改变了德国空军的攻击重点,并削弱了德国空军对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机场的攻击力度。这种变化本身非常有效,但同时也缓解了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的压力。这一点更有价值,因为飞行员的耐力和神经已到崩溃边缘,他们的作战表现已经明显下降。
道丁敏锐地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下令为南部的战斗机工厂提供最大限度的战斗机掩护。两天后,德军对布鲁克兰兹的新一轮袭击被阻止——同时对伦敦周围五个基地的袭击也被成功阻止。
从8月24日到9月6日整整两个星期,英国战斗机被击落295架,其中171架严重受损,而英国同期生产、修复了269架战斗机。德国空军Me-109战斗机的损失仅为英国的一半,不过德国空军还损失了100多架轰炸机。
德国空军的损失情况,以及对加强轰炸机护航力量的呼吁,现在已严重影响了其作战能力。尽管曾有一天飞行约1500架次,并在8月的最后两天内短暂地再次上升到1300—1400架次,但在9月的第一个星期,从未达到过1000架次。在战役的头两个月里——这场战役已经变成了一场消耗战——德国空军损失了800多架飞机。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承担了主要进攻任务,现在只剩下大约450架可用的轰炸机和530架Me-109战斗机。所以在战役的第三阶段结束时,天平终于开始向英国倾斜。在第四阶段,由于德国空军转变作战方向,这种倾斜将更加明显。
9月3日,戈林在海牙召开了一次空军首脑会议,做出了白天轰炸伦敦的重大决定。这是凯塞林从一开始就主张的,希特勒现在也同意了。轰炸开始日期定在9月7日。
与此同时,德国第3航空队可用的300架轰炸机将用于发动一次夜间轰炸攻势。这正合施佩勒尔的意,他一直赞成轰炸船舶和港口,并且对击溃英国战斗机部队、摧毁其机场的前景越来越怀疑。
7日下午,德国第2航空队约1000架飞机组成的“空中舰队”(300多架轰炸机,由648架战斗机护航)启程前往伦敦,戈林和凯塞林在加来和维桑之间的白鼻角悬崖上注视着这一幕。该“空中舰队”在13500—19500英尺的高度以密集梯次编队分两波进发。德国战斗机采用了新战术,一队护航机在24000—30000英尺的高度飞行,而另一队护航机在轰炸机四周仅约300码
的距离提供近距离掩护。
事实证明,这种新战术很难对付,但在第一次使用时,几乎不需要对付。因为在第11大队司令部,控制员已经预料到核心防区基地会再次遭到袭击,于是将升空的四个战斗机中队大部分集中在泰晤士河以北。因此,通往伦敦的路线很畅通。第一拨轰炸机直接飞向伦敦码头;第二拨轰炸机飞过伦敦市中心,然后飞回东区和码头。轰炸并不像德国人想象的那么准确,许多轰炸机没有炸中目标,但在人口密集的东区,轰炸造成的民众伤亡却更加惨重。在对伦敦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白天大规模袭击中,超过300名平民丧生,超过1300人重伤。
这对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来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夜晚。尽管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到达战场太晚,而且对德国的新战术感到困惑,但还是设法让德国损失了41架飞机,而自己损失了28架。对德国人最大的打击来自诺索尔特的第303(波兰)中队的一次特别猛烈的攻击。
伦敦东区的熊熊大火为随后的夜间袭击提供了指引,这次夜间空袭从晚上8点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戈林打电话给妻子,得意扬扬地告诉她“伦敦陷入了火海”。由于缺乏抵抗,他和他的许多下属相信,英国战斗机兵力即将耗尽。因此,第二天他下令扩大对伦敦的轰炸范围。
与此同时,英吉利海峡上的入侵驳船数量一天天增多。7日早晨,英国政府发出了预防性入侵预警。在紧接而来的空袭之后,警报升级了,结果许多辅助部队被召集起来,一些教堂的钟声响起,以此作为敌人入侵的信号。
由于缺乏合适的夜间战斗机,伦敦和其他城市的防御在这一关键时刻主要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7日晚上,用于保卫伦敦的只有264门高射炮,但由于派尔迅速采取了措施,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高射炮数量翻了一番。此外,他从10日晚开始“密集炮击”,命令每门高射炮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尽可能多地开火。虽然命中的次数很少,但密集炮击的声音极大地鼓舞了民众士气,同时还产生了重要的效果,迫使轰炸机飞得更高。
9日下午,凯塞林对伦敦发动了第二次白天攻击。英国皇家空军第11大队这次做好了拦截准备,部署了九个战斗机中队,而第10大队和第12大队的其他战斗机中队协同作战。拦截非常成功,大多数德国空军编队在抵达伦敦之前就被击溃了。只有不到一半的轰炸机突破防线,且几乎没有一架成功击中目标。
德军这次新攻势最重要的效果是减轻了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的压力,该司令部一直因德军的集中攻击而饱受折磨,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当德军将攻击重点转向伦敦时,英国首都及其人民遭受的巨大痛苦,却成了保存国家防御力量的关键因素。
此外,9月9日令人失望的结果使得希特勒再次推迟了为期十天的入侵警告期——这次推迟到14日,即24日进行入侵。
不断恶化的天气为伦敦的防御提供了一些喘息之机,但11日和14日,一些轰炸机突破防线,战斗机的拦截非常不力,以至于德国空军乐观地报告称,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的抵抗开始瓦解。因此,希特勒虽然再次推迟了警告日期,但这次只推迟了三天,定在17日。
凯塞林在15日(星期天)上午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攻击。这一次,战斗机的防御部署和时机都更加恰当。尽管“空中舰队”从海岸开始就遭到了一系列单机或双机中队(总共22个)的攻击,但还是有148架轰炸机飞到了伦敦地区——不过它们未能准确投弹,而且大多数炸弹落点散布得很广。随后,当德军返航时,第12大队的杜克斯福德编队约60架战斗机从东盎格利亚飞来俯冲向下,虽然由于尚未达到足够的高度而失去了一些威力,但它的庞大规模让德国飞行员大吃一惊。下午,云层帮助了攻击者,大量轰炸机顺利飞到伦敦,投下的炸弹造成了巨大破坏,尤其是东区那些拥挤的房屋。但一整天下来,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轰炸机被击毁,更多的轰炸机受损,机上通常有一名或多名机组人员死亡或受伤,后被送回基地,这对士气造成了影响。
后来经核实,当天德军实际损失了60架飞机。这还不到当时英国空军部高调宣布的185架击落飞机数的三分之一——但与英国皇家空军损失的26架战斗机(其中一半飞行员获救)相比,这个数字非常可观,是最近几个星期来最有利的一次交战。戈林仍然将败因归咎于他的战斗机部队,他继续乐观地发表讲话,并估计英国战斗机部队将在四五天内被消灭。但无论是他的下属还是上级,都不像他那样乐观。
17日,希特勒同意海军参谋部的意见,认为英国皇家空军并未被击败,并强调恶劣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将入侵时间推迟为“另行通知”。第二天,他下令不再在英吉利海峡港口集结船只,并同意开始疏散船只——12%的运输船(170艘中的21艘)和10%的驳船(1918艘中的214艘)已被英国皇家空军击沉或击伤。10月12日,“海狮行动”被确定推迟到1941年春季——1月,希特勒下令除一些长期措施外,所有准备工作都停止。现在,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东方。
戈林仍然坚持在白天空袭,结果却越来越令人失望,尽管偶尔在偏僻的港口会取得成功。9月25日,布里斯托尔附近的菲尔顿飞机制造厂遭到严重打击,第二天,南安普敦附近的“喷火”战斗机工厂也暂时遭到破坏。但是,27日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惨遭失败。在9月30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白天空袭中,只有一小部分飞机抵达伦敦,德国空军损失了47架战斗机,而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20架战斗机。
由于9月下半月战果令人失望,轰炸机损失惨重,戈林转而使用战斗轰炸机在高空作战。大约在9月中旬,参战的德国战斗机编队被命令拿出三分之一的兵力改装成战斗轰炸机,总共改装了约250架。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训练飞行员,他们携带的炸弹又不足以造成太大的破坏,而他们本能地倾向于在交战后立即抛掉炸弹。
对他们来说,最好的评价是,他们的行动暂时减少了德国空军的损失,同时保持了对英国皇家空军的压力。但到了10月底,德国空军的损失又上升到了原来的比例,而恶劣的天气也给战斗轰炸机机组人员带来了更大压力,因为他们在临时修建的沼泽般的机场上执行任务。10月份,德军损失了325架飞机,远远超过英军的损失。
现在,英国受到的唯一严重骚扰来自“常规”轰炸机的夜间轰炸。从9月9日起,施佩勒尔的德国空军第3航空队300架轰炸机开始按照固定模式执行任务,伦敦连续57个晚上遭到平均每晚160架次轰炸机的袭击。
11月初,戈林发布了新的命令,这标志着政策的明显变化。夜间空袭将完全集中在城市、工业中心和港口。随着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轰炸机的投入,多达750架轰炸机可供使用,但每次投入的飞机只有大约三分之一。它们能够以较慢的速度和较低的高度飞行,因此可以携带比白天更重的炸弹,一夜之间可以投下多达1000吨炸弹,但精确度较差。
新的攻势始于11月14日夜间对考文垂的空袭。明亮的月光和一支特殊的“探路者”部队为攻势提供了帮助。但其效力远不及随后对其他城市的大规模袭击——例如对伯明翰、南安普敦、布里斯托尔、普利茅斯和利物浦的袭击。12月29日,伦敦,尤其是市中心遭到严重破坏,但随后袭击逐渐减少,直到次年3月天气好转。5月10日夜间,一系列猛烈轰炸给伦敦造成的破坏达到顶点,这一天是1940年德国在西线发动闪电战的周年纪念日。但在英国上空,所谓的“闪电战”于5月16日结束。此后,大部分德国空军被派往东线,准备入侵苏联。
1940年7月至10月底,德国空袭造成的破坏比英国承认的要大得多,如果德国空袭持续不断,反复攻击主要工业中心,其后果将更加严重。但是,它未能成功摧毁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力量和英国人民的士气。
在1940年7月到10月底的不列颠战役中,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并非英国声称的2698架;而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915架战斗机,并非德军声称的3058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