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假战争”

“假战争”是美国媒体创造的一个词。像许多传神的美式词汇一样,它很快就被大西洋两岸的人们所采用。它已成为从1939年9月波兰陷落到次年春季希特勒发动西线攻势这段时期的战争的正式名称。

那些创造这个词的人的本意是要传达这样的信息:这场战争是虚假的——因为法英联军和德军之间并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战役。事实上,这是一段在幕后充满不祥活动的时期。在此期间,一名德国参谋军官发生了奇怪的事故。这件事让希特勒大吃一惊,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德国的军事计划彻底改变了。旧的计划不可能像新的计划那样成功。

但这一切当时不为人所知,人们只看到前线一片沉寂,因此断定战神已经沉睡。

对于这种表面上的平静状态,人们的解释各不相同。一种解释是,尽管英国和法国代表波兰宣战,但他们的战争意图并非真心,而是在等待和平谈判。另一种流行的解释是,他们耍了花招。美国媒体刊登了许多“报道”,称盟国最高统帅部故意采用了一种构思巧妙的防御战略方案,为德国人准备了一个陷阱。

这两种解释都是没有根据的。在那年秋冬,盟国政府和最高统帅部花了很多时间讨论针对德国或德国侧翼的进攻计划——他们不可能凭借自己的资源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是集中精力准备有效防御希特勒即将发动的进攻。

法国沦陷后,德国人缴获了法国最高统帅部的档案,并发表了其中一部分耸人听闻的文件。这些文件表明,盟军首脑们花了整个冬天来考虑全方位的进攻计划——通过挪威、瑞典和芬兰袭击德国后方;通过比利时袭击鲁尔区;通过希腊和巴尔干半岛袭击德国遥远的东部侧翼;通过袭击苏联在高加索地区的大型油田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来源。这是一系列奇妙的幻想——盟军领导人的虚幻想象,他们生活在梦幻世界中,直到希特勒发动进攻的这盆冷水将他们浇醒。

希特勒的思想总是能超前于形势发展,在波兰战役即将结束、公开提议召开全面和平会议之前,他便开始考虑在西线发动攻势。显然,他已经意识到,西方盟国不太可能考虑任何此类提议。然而目前,他只允许他的亲信知道他的想法。直到10月6日他公开提出和平提议但遭到公开拒绝之后,他才把这些想法告诉总参谋部。

三天后,希特勒在一份给德国陆军首脑们的长篇指令 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解释了他坚信德国唯一可能的选择是向西进攻的原因。这是一份极具启发性的文件。他在文件中阐述了自己的结论:与法国和英国的长期战争将耗尽德国的资源,并使德国后方面临来自苏联的致命攻击。他担心与苏联的协议无法确保苏联在不符合其目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中立。他的恐惧促使他尽早发动进攻,迫使法国求和。他相信,一旦法国倒下,英国就会妥协。

他认为,目前德国拥有击败法国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因为德国在最重要的新武器装备方面占有优势:

目前,德国的坦克部队和空军已经达到了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达到的技术高度,不管是作为攻击武器,还是作为防御武器。他们的组织和经验丰富的领导确保了他们的战略作战潜力,这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强。

虽然希特勒承认法国在老式武器装备(尤其是重型火炮)方面占有优势,但他辩称:“这些武器装备在机动战中毫无决定性意义。”凭借在新型武器装备方面的技术优势,他也可以忽略法国在训练有素的士兵数量方面的优势。

他继续辩称,如果他等待,寄希望于法国人厌倦战争,“英国战斗力的发展将为法国带来新的战斗要素,这对法国来说在心理上和物质上都有巨大的价值”——会增强法国的防御。

首先必须防范的是敌人弥补自己武器装备的弱点,特别是反坦克和防空武器方面的弱点,从而形成力量平衡。在这方面,每个月的流逝都意味着时间的浪费,这对德国的进攻力量不利。

一旦轻松征服波兰的兴奋情绪消退,他就对德国士兵的“战争意志”感到担忧。“目前,他对自己的尊重与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尊重一样多。但是,六个月的战争拖延和敌人的有效宣传可能会再次削弱这些重要品质。” 希特勒觉得必须尽快出击,以免为时过晚,他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时间可以算作西方列强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盟友。”他的备忘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条件允许,将于今年秋季发动攻击。”

希特勒坚持认为,必须将比利时纳入攻击范围,这不仅是为了获得包抄法国马其诺防线的机动空间,也是为了防止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并在鲁尔区附近部署,“从而将战争带到我们军备工业的核心地带”。(正如法国档案所揭示的,这正是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 所主张的。)

希特勒的意图暴露后,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为震惊。他们和大多数德国高级将领一样,并不认同希特勒的观点,不相信新武器装备能够抵消对手在军事训练及人力方面的优势。他们按惯例计算师的数量,认为德国陆军的兵力远远不足以击败西方军队。他们指出,德国调动的98个师比对方的总数少得多,其中36个师装备简陋,训练不足。他们还担心战争会演变成另一场世界大战,担心给德国带来致命后果。

他们如此不安,以至于开始考虑采取极端的补救措施。就像一年前慕尼黑危机时一样,他们开始考虑采取行动推翻希特勒。他们的想法是从前线派遣一支精锐部队进军柏林。后备军司令弗洛姆 上将拒绝合作——而他的帮助至关重要。弗洛姆认为,如果命令部队反抗希特勒,他们是不会服从的——因为大多数普通士兵都信任希特勒。弗洛姆对部队反应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大多数与部队保持联系而又不知道上级司令部正在讨论什么的军官都证实了这一点。

广大的德国军民,即使没有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也已经被戈培尔 博士的宣传所迷惑。他宣称希特勒渴望和平,而盟国决心要摧毁德国。不幸的是,盟国政界人士和媒体为戈培尔提供了太多此类可引用的素材,让他可以用这些素材描绘出一幅盟国恶狼想要吞食德国羔羊的画面。

虽然第一次反对希特勒的战时阴谋胎死腹中,但希特勒并没有如愿在秋季发动攻势。讽刺的是,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说是幸运的,而对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不幸的。

进攻的日期暂定为11月12日。5日,布劳希奇再次试图劝阻希特勒不要入侵法国,并详细阐述了反对的理由。但希特勒驳斥了他的论点,并严厉斥责他,同时坚持进攻必须在12日开始。然而到了7日,命令被取消了——因为气象学家预测天气不好。进攻日期推迟了三天,然后又一再推迟。

虽然恶劣的天气是推迟进攻的正当理由,但希特勒对不得不默许这一结果感到愤怒,而且根本不相信这是唯一的理由。11月23日,他召集所有高级指挥官开会,试图消除他们对发动进攻必要性的疑虑——他对苏联迫在眉睫的威胁表示担忧,同时强调西方盟国不会考虑他的和平提议,并正在增加军备。“时间对我们的对手有利。”“我们有一个致命弱点——鲁尔区……如果英国和法国穿过比利时和荷兰进入鲁尔区,我们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他接着指责将领们胆小,并让将领们知道他怀疑他们试图破坏他的计划。他指出,从重新占领莱茵兰开始,他们就反对他的每一个步骤,而每一次的成功都证明他是正确的,现在他希望他们无条件遵循他的想法。布劳希奇试图指出这次新冒险的不同之处和更大的风险,结果却招致了更严厉的斥责。那天晚上,希特勒私下召见布劳希奇,并进一步“训斥”了他。布劳希奇随即提出辞职,但希特勒不予理会,并告诉他应服从命令。

然而,天气比将军们更能破坏计划,导致12月上半月又一再推迟。后来希特勒决定等到新年,并准许圣诞节休假。圣诞节刚过,天气又变坏了,但1月10日,希特勒将进攻时间定在17日。

就在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天,发生了最具戏剧性的“插曲”。这件事在很多记载中都有提及,但德国空降部队总司令施图登特 中将的叙述最为简洁:

1月10日,我派一名少校作为第2航空队的联络官,从明斯特飞往波恩,与空军讨论该计划的一些不重要的细节。然而,他随身携带了西线进攻的完整作战计划。

在冰冷的天气和强风中,他在冰冻和积雪的莱茵河上空迷失了方向,飞到了比利时,不得不在那里迫降。他无法将这份重要文件完全烧毁。其中的重要部分落入了比利时人手中,因此德国西线进攻计划的大纲也落入了比利时人手中。德国驻海牙空军武官报告称,同一天晚上,比利时国王与荷兰女王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交谈。

当然,德国人当时并不知道这些文件到底出了什么状况,但他们自然担心最坏的情况,并不得不做好应对准备。在那次危机中,与其他人相比,希特勒保持了冷静的头脑:

观察德国领导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很有趣。戈林怒不可遏,而希特勒相当冷静和镇定……起初他想立即发动攻击,但幸运的是他忍住了——并决定完全放弃原来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被曼施泰因计划所取代。

在最高统帅部担任要职 的瓦尔利蒙特 少将记录道,希特勒于1月16日决定改变计划,而“这主要是由于飞行事故”

这对盟军来说非常不幸,即使他们获得了另外四个月的准备时间——因为德军的进攻现在被无限期推迟,而计划正在彻底重新制订,直到5月10日才发动。当它发动时,就让盟军措手不及,导致法军迅速崩溃,而英军勉强从敦刻尔克经海路逃脱。

人们自然会问,这名少校的迫降是否真的是一场意外。可以预料,战后为取悦捉拿他的人,任何一名参与此事的德国将军都会宣称是自己安排了这一事件以向盟军发出警告。然而,事实上,没有人这样做——而且似乎所有人都相信这次事故是真的。但我们知道,德国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 海军上将——后来被处决——采取了许多隐秘的措施来挫败希特勒的计划,而且就在德国春季袭击挪威、荷兰和比利时之前,他向受威胁的国家发出了警告——尽管这些警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还知道,卡纳里斯的工作方式很神秘,而且善于掩盖自己的行踪。因此,1月10日的致命事故注定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新计划的起源没有这样的疑问。这是另一个奇怪的事件——尽管奇怪的方式不同。

旧计划由哈尔德领导的陆军总参谋部制订,通过比利时中部发起主要进攻——就像1914年那样。该计划由博克上将指挥的德国B集团军群执行,而伦德施泰特上将指挥的德国A集团军群在左翼通过丘陵起伏、森林茂密的阿登地区发动二次进攻。这里预计不会取得重大成果,所有装甲师都分配给了博克,因为总参谋部认为阿登地区太难攻克,不适合坦克部队。

伦德施泰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是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他的同事们认为他是年轻将领中最有能力的战略家。他认为第一个计划太平淡了,而且太像1914年的史里芬计划 ——这正是盟军最高统帅部做好应对准备的那种进攻。曼施泰因认为,另一个缺点是,德军将遇到英军部队,而英军可能比法军更强大。而且,这个计划不会带来决定性的结果。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也许可以在比利时击败盟军。我们可以征服英吉利海峡沿岸。但我们的进攻很可能在索姆河被阻止。然后就会出现像1914年那样的情况……达成和平的机会将荡然无存。

曼施泰因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已经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将主要攻击转移到阿登地区,他认为这是最意想不到的路线。但他心中还有一个大问题,1939年11月,他曾就此问题咨询过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自己是这样说的:

曼施泰因问我,坦克能否穿过阿登地区向色当方向调动。他解释了他的计划,即在色当附近突破马其诺防线的延伸部分,以避免老式的史里芬计划,这种计划敌人很熟悉,而且很可能已有准备。我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就了解这里的地形,在研究了地图后,我同意了他的观点。曼施泰因随后说服了冯·伦德施泰特上将,并向陆军总司令部(简称OKH,由布劳希奇和哈尔德领导)发送了一份备忘录。陆军总司令部拒绝接受曼施泰因的想法。但是,曼施泰因成功地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希特勒。

瓦尔利蒙特在12月中旬与曼施泰因交谈后,将曼施泰因的想法告知了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他向最高统帅部作战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中将说起这一想法,后者又将这个想法转达给了希特勒。但直到1月10日发生飞行事故后,当希特勒正在寻找新计划时,曼施泰因的提议才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并开始发挥作用。即便如此,过了一个月他才明确表示支持这一计划。

最终决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做出。布劳希奇和哈尔德不喜欢曼施泰因用“灵光一闪”的方式反对他们的计划。因此,他们决定将他撤职,并派他去指挥一个步兵军——在那里他将脱离核心决策圈,也不太可能推行他的想法。但在这次调职之后,他被希特勒召见,因此有机会全面解释他的想法。这次会见是在希特勒的首席副官施蒙特 将军的倡议下安排的,他是曼施泰因的狂热崇拜者,并认为曼施泰因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此后,希特勒极力向布劳希奇和哈尔德灌输这一想法,他们不得不让步,并根据曼施泰因的思路重新制订了计划。哈尔德虽然不愿接受,但他是一名非常能干的参谋,由他详细起草的这个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杰作。

一个典型的后果是,希特勒一旦转而支持新的关键理念,就会很快认定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只承认曼施泰因同意他的观点:“在所有与我讨论西线新计划的将军中,曼施泰因是唯一一个理解我的人。”

如果我们分析5月发动进攻时的事态发展,就会发现用旧计划几乎肯定无法攻下法国。事实上,即使这样做了,也只能将盟军逼回法国边境。因为德军主力部队将正面迎战实力最强、装备最精良的法英联军,而且必须在充满障碍的地区(河流、运河和大城镇)开路前进。阿登地区看起来更加难以攻克,但如果德军能在法国最高统帅部意识到危险之前迅速穿过比利时南部树木繁茂的山区,那么法国起伏的平原将向他们敞开大门——这是坦克大举进攻的理想之地。

如果维持旧计划并陷入僵局(这是可能的),那么整个战争的前景就会大不相同。虽然法国和英国不可能独自击败德国,但对德国攻势的明确遏制将使他们有时间发展武器装备,特别是飞机和坦克,从而在这些新武器装备上建立力量平衡。希特勒夺取胜利的企图遭遇失败,最终也会削弱德国军民的信心。因此,西线的僵局将为希特勒在国内的强大反对者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并制订推翻他的计划,作为实现和平的先决条件。德国攻势被遏制之后,不管情况如何,欧洲至少可以避免因法国崩溃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给其人民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希特勒从这场导致他改变计划的飞行事故中获益良多,盟军却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整个事件最奇特的是,盟军从他们得到的警告中获益甚微。因为德国参谋军官携带的文件没有被严重烧毁,比利时人迅速将这些文件的副本交给了法国和英国政府。但是,两国的军事顾问倾向于认为这些文件是德国故意制造的骗局。这种观点几乎说不通,因为这一愚蠢的骗局只会让比利时人提高警惕,并迫使他们与法国和英国更紧密地合作。比利时人很可能会在受到攻击之前先开放边境,让法英联军进入,以增强他们的防御。

更奇怪的是,盟军最高统帅部没有改变自己的计划,也没有对这样的可能性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如果缴获的计划属实,那么德国最高统帅部几乎肯定会将攻击重点转移到其他地方。

11月中旬,盟国最高委员会批准了甘末林的“D计划” ,这是对早期计划的一项冒险改进,英军总参谋部起初对此表示质疑。根据“D计划”,盟军获得加强的左翼部队将在希特勒开始行动时立即冲进比利时,并尽可能向东推进。这正中希特勒下怀,因为这完全符合他的新计划。盟军左翼越深入比利时中部,希特勒的坦克部队就越容易穿过阿登地区,绕过盟军后方并将其切断。

结果更加确定,因为盟军最高统帅部动用了大部分机动部队向比利时推进,只留下一些二流师组成薄弱屏障,守卫其推进的关键枢纽——面对“不可逾越的阿登山区”的出口。更糟糕的是,他们必须坚守的防线特别薄弱——在马其诺防线末端和英军防御阵线起点之间的缺口处。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到,英国方面在秋季对这一缺口感到焦虑,并说:“陆军大臣霍尔-贝利沙先生在战时内阁中多次提出这一问题……然而,内阁和我们的军事领导人自然不愿批评那些军队比我们强大十倍的法国人。” 霍尔-贝利沙因批评引起的轩然大波而在1月初辞职,之后人们更不愿意提及这一问题。英国和法国的盲目自信十分危险。丘吉尔在1月27日的一次演讲中宣称:“希特勒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第二天,这一令人欣慰的话语登上各大报纸的头条。当时,新计划正在希特勒的脑海中酝酿。 2YepMwFZvJ47YNM+UCzq7jrLW5n2nlfdD8cQ9PKWbPV+Mf96j39O13QS4mfFW+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