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文笔峰下人家

商州多山,而青河回龙湾处的山奇特,层峦叠嶂如忽地散去,狼奔豕突的,仅留下一座孤峰。

据县志记载,唐朝诗人韩偓穷困潦倒时,在这里滞留过两年,曾哀叹:“我笔与峰一样孤啊!”自后,这峰就被叫着文笔峰。

文笔峰呈圆锥状,海拔一千五百米,太阳一出,首先照它,远望好像是金顶,然后云雾缠绕有五色光。登峰之路细行如绳,又乍隐乍现。沿途都是青杉、白桦、红松和黄柏,黄柏最多,盆粗桶粗的,一搂两搂的,虬枝峥嵘。树间藤草葳蕤,有一种花,常见是骨朵,而女子触摸,其花始开。峰上仅一亩面积,但却平坦,长着十几棵古柏,几乎全石化,北崖沿的一棵上半部是刺柏下半部是岩柏,凌空斜出,早晚挂着威风。

峰下的村子,百十户人家,门前屋后又都是柏树。三月柏树开花,长三四寸,开时人们拿旧布铺地,击取其蕊,和糖做饼。柏树似乎散漫,果籽成熟就飞迸四溅,或远或近,任鸟叼猪拱。可它又有诗性,一刮微风就嗡嗡而响,村里人说是韩偓附魂,树也会吟咏。它们吟咏时,天上有各种鸟,没有相撞,家家炊烟飘升,到了高空,都成了云彩。

虽然是文笔峰,虽然曾经安顿过韩偓,数千年来这里没有产生过文人,甚至解放以后也没出一个大学生。但村里有土地庙,人们知道土地神在保护着这里,他们逢年过节首先到庙里敬茶,土地神不能敬酒的,他吃酒会醉,醉了难尽职守。村里还有祠堂,一代一代人修订着族规村约。所以,他们都明白人这一生就是出生入死,明白家就是往而返之,他们珍惜生命,热爱家园,一直守护着赖以生存的文笔峰和文笔峰的一草一木。

早在清朝,文笔峰下就有石碑,上边刻着:凡盗伐林木,罚戏三台,香表十捆,炮仗三万,全猪全羊拜祭。如不听从,禀官究治。

这碑刻警告的是村里人。村里人已经习惯了,春天里绝不带刀斧上文笔峰。冬季里再冷,都不用木烧炭。做饭的柴火,就上文笔峰上捡拾那些枯木,实在捡拾不到枯木了,统一组织去修理一些树的旁枝斜柯。

但曾几何时,好多地方讲究了人死后的棺以柏木为上材,柏树被滥伐,以至于青河上下方圆百里很少能见到大的柏树了,就有盗柏贼寻到文笔峰。2000年初,盗柏贼最为狂獗,文笔峰上被伐去了三棵,村后的沟里被伐去一棵,村前河堤上被伐去一棵。村人就严加防范,凡是见有生人进来,要盘问,若发现所背的篓里有斧头、锯子、绳索,便扭住了胳膊去见村长。

村长姓胡,作风一贯强悍。他患角膜炎,迟早出门都带伞,下雨了挡雨,没雨了挡日头。别人说:“我们头上是天,村长你头上是伞。”村人把形迹可疑者交给他,他审问就是把嫌犯绑在树上,在脚底上涂了蜂蜜,让羊舔。舔上半小时,没有不交代的。三天两夜不给吃饭喝水,放走时,把鞋给脱了。

自后,村人不论男女老幼,一旦发现有盗柏贼,就嘶声呐喊,让喊声去飞,飞遍全村,唢呐皮鼓顿时大吹大擂,所有人便抄了家伙出来。如此闹腾过几次,文笔峰安然无事,以至十多年里,青河南流,没外来人打听去文笔峰的渡口。

到了2015年,别的地方种菜、割漆、砍树棒生产木耳,逐渐富裕。而文笔峰的村人仍然把护峰作为大事,其大如天。柏树不能伤害,别的树也不能伤害,甚至香椿树上的芽叶不得扳折了吃菜,槐树开花了不得捋了做焖饭。文笔峰越来越风景独好,村子确实还贫穷。村人每有去十五里外的镇街赶集,怀里揣着熟红薯做干粮。镇街上有嘲笑他们,故意在问:“怀里揣了啥呀?”他们头上是一团焰火,大声说:“咋?是红薯,是虱,是心!”

县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因地制宜,决定把文笔峰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村长还是胡村长,他带领全村人整修了上文笔峰的路,挑选了一百棵古柏,却挂上牌子,分别起了名,称作某某公、某某侯、某某君、某某将军和某某精怪。让五户人家专门制作柏蕊糖糕。还新盖了三间房子,宣传是恢复当年韩偓的旧址,墙上题写韩偓在这里曾写下的诗句: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但游客一直不多。

县长来过一次,正是初夏,文笔峰上的风往下刮,县长称赞这风可以沐浴。一老汉在田地里出莲花包菜,要挑了去镇街卖。县长近去询问一担菜能卖多少钱,老汉回答三到四元。种菜辛苦,菜价又太便宜,县长心里有些酸楚,望着文笔峰,说:“林木是不能砍伐的,可怎么不种茶呢?”老汉说:“茶是一发芽就掐,一发芽就掐,残害生意。”

县长观察着老汉出莲花包菜,不是整棵铲起,那么小心翼翼,剥下一片片老叶,保留着菜心菜蕊。 Tuv5iY4sP2JtGMUSz/TFD91Dv35bIUa6JBfrq+HrKwKc5ofPWPkcEFKOvtDUZx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