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开放式收纳柜、沙发上的抱枕整理得井井有条,依照色调和谐和一定的规律进行摆放,避免杂乱无章,展现清爽舒适的空间氛围,打造心之所向的风格。
在我的经验中,装修风格常常是装修时很容易被业主过度放大与关注的点,并不是说风格不重要,而是在你参考了很多的照片研究天花板该做什么造型、间接照明怎么布置灯具、墙壁要刷什么颜色、挂什么画、挑什么家具,以及面对琳琅满目的家饰商品让人又慌又喜、不知如何下手时,或许你都没有发现,在你做了一堆功课,被搞得头昏脑涨之际,却忘了最基本但也最重要的内容——收纳规划。
我总是说,在空间不整齐、不干净的前提下, 谈什么美感、风格都是枉然。
必须先把日常杂物都分类归纳好,再来谈美感。可以想象一下,哪怕是再精致、再昂贵的茶几上如果摆满账单、发票,也全无美感可言。这些不就是我们天天都会接触到的东西吗?
回想一下你家的餐椅,上面是不是堆满了换下的衣服、杂物和包包?旅游时,冲动购买的大量杯子、盘子、纪念品现在又身在家中的何处呢?是不是已经蒙上一层灰,或者忘记被放在哪个抽屉里了呢?
如果以上几点有被我说中了的话,大家也不用感到不好意思,这完全是人之常情。有意识地去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与消费行为可以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也是在不断地修炼自己,至今都仍在持续学习当中呢!
小贴士
其实谈到收纳,不得不提的就是“断舍离”这个理念。有条不紊的收纳法则,是让自己的脑袋很清晰地管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避免因重复购买或囤积物品而导致不断地丢弃物品。否则定做再多的柜子,你也仍然觉得不够用,这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
定时检视自己的物品
我们真正需要的物品其实比想象中的简单许多,一年当中应定期一到两次检视你的物品,只留下那些真正用得到的。“少即是多”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建立美感上,也很适用于人生啊!仅仅掌握简单几样自己真正喜爱、实用、有质感的物品,从生活经验累积和长期观察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不盲目追求流行,反而会让你的心灵更加富足,这也是我自己长期总结出的经验。
以购买衣服为例,年轻时你一定会尝试许多不同材质和色调的流行单品,但后来慢慢地你只会经常穿特定色彩和样式的衣服。只要你用心观察,一定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单品。定期检视自己的衣柜,如果你发现自己同样类型的单品已经有四五件,应适可而止。
有规律地摆放相同色系和类型的物品,有助于尽快了解 自己经常购买的物品类型和颜色。另外,使用统一材质 的衣架,并控制好每件衣物的适当距离,都会为空间带 来舒适的视觉观感。
合砌设计和Carol软装提供
收藏与囤积的差别
我曾经遇过这样一个案例,这家的太太非常热衷于收集咖啡杯和陶瓷器皿,经过“断舍离”之后,家里依然还有1000多只杯盘。她希望搬到新家之后,我能协助她为这些杯盘器皿找到合适的安置之处。这些杯盘都是相当精致完美的器皿,每一只都有收藏的价值,如果丢掉,的确是相当浪费。于是,我建议身为全职家庭主妇的她,不妨开一家以收藏品为主的咖啡店或小型博物馆,让这些精致美丽的器皿既能有容身之处,又能让更多人欣赏到它们的美好。
有意识地收集某一类型的物品和无意识地冲动购物或囤积不同,不适合“断舍离”的方式。
尝试以表格的方式记录物品
要避免冲动购物,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自己家中物品的数量。比如我的衣物不多,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种款式衣服的数量。你也可以利用表格记录一下自己的物品,如此一来,就知道该不该再购入这些物品了。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也能够避免冲动购物。想下手购买某件物品时,先离开现场,想一想这个物品将来要摆放的位置,让自己冷静一段时间,如果还是心心念念那件物品,而且它也能够融入现在的家居氛围中,而且你确实有需求,这时再购买。千万不要被商家的营销策略洗脑,购入太多无用的物品,造成浪费。
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干净清爽的生活环境,那么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空间大小。因此我特意把“断舍离”这件事放在房屋改造的第一位,就是要让大家理解: 比起“加法”,我认为“减 法”才是打造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空间的关键。
很多人直观地认为“收纳就是要买很多成品柜或定制一些收纳柜”,这样的想法对吗?不能说错,但也绝对不是完全正确的。抽屉、柜类当然是空间中必须存在的物品之一,可是如果整面墙都做了高高的柜子,铺天盖地式地出现在客厅、餐厅和卧室,那么空间一定会让人感到十分压抑,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家也离美感有段距离。 根据不同的空间属性,巧妙地设置收纳柜, 若有似无地分配收纳柜才是真正的收纳技巧。 你可以轻松让家保持整洁,即便有儿童、宠物的空间也能一样清爽通透。
使用开放式层架用于客厅主要物品的收纳,并不一定要把空间塞得满满当当,有时适度的留白反而能增加空间的美感。避免过于笨重和杂乱,是放大空间的小魔法。
木质抽屉矮柜不仅具有收纳功能,也能为空间的角落注入暖心温度。
我家所有空间的收纳柜,均仅占空间总视域的1/3。 除非你做的是结合于墙体、外人看不出来的定制柜,那就另当别论了。另外,比起顶天立地的柜子,善用高度在120厘米以下的抽屉柜对于收纳来说更关键,这样尺寸的家具造型选择的范围很广,不仅能赋予空间层次感,也是专门用来收纳频繁使用的琐碎杂物的大功臣。
横向的抽屉柜结合竖向的定制柜,并通过上下留白的方式,让电视背景墙更有层次感,整体空间更显得开阔通透,同时也兼具收纳的实用功能。
除了收纳柜之外,还有两个非常好用的收纳道具——收纳盒和托盘。但收纳盒和托盘的功能又有些许不同。收纳盒主要是收纳一些经常使用的小物件,或是收纳放置于格子柜、层架上的物品,如化妆品、香水、餐具等,让空间看起来更清爽整齐,避免单一物品各自摆放在层架上而显得杂乱。
托盘则是收纳每日都会使用的小物品,如护手霜、遥控器、蜡烛、护唇膏等。这些物品不太会被收入抽屉中,是经常摆在桌面或台面上的琐碎生活小物件。如此一来就不会给人零散的感觉,也因为视觉面积的增大,在空间比例上更具有美感。例如水壶和水杯,可以通过使用托盘来收纳,提升视觉美感。
桌上的零散用具和频繁使用的饰品用小托盘进行收纳,其他不频繁使用的,用夹链袋收好放进小抽屉里,空间立刻清爽整齐了。
相信我,你们每个人的家可能都比我的家大,但我家真的有个储物室。
我的另一半是室内设计师,新婚前装修我们第一个家时,先生很坚持地说: “就算屋子再小,也还是要有个储物室。” 我们家的室内面积也不过46平方米。这样小的地方,单身住起来会很舒服,两个人住起来微微有点拥挤,但我们家却有五个成员。除了我们夫妻俩、一个小朋友之外,还有两只猫。按理说我们家应该会满到爆炸,可是我却能微微嘴角上扬地说:“我每天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把家整理好。”为什么我可以这么嚣张呢?其实啊,房子小有小的好处,只要打好根基,自然能轻松优雅地保证生活品质。
我们的储物室面积不足2平方米,高度顶至天花板,巧妙隐藏于梁柱之间,并以卧榻连接呈现,整体看起来像是房子本身结构的一部分,但其实它就是我们空间中的“小机关”。这个储物室专门用来存放中大型的物品,如行李箱、电器盒、整袋的尿不湿、家庭常用的卫生纸、猫砂……它们都是需要方便拿取,但直接露出来还真是煞风景的物品。
图中造型挂饰后的白色小空间就是我们的储物室,也是大型物品如电器和行李箱的藏身之处。虽然室内面积仅有46平方米,但腾出2平方米的空间来作为储物室,却能为室内带来更加整齐清爽的视觉效果。
听起来2平方米的储物室真是小得不像话,但实际上因为有了这个储物室,我们家才总能看起来没有那么多的东西。储物室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神队友”,我们即将迈入在此居住的第7个年头,回想起来依旧很感激当初先生的明智决定。因此,如果你们家有空房间的话,那么就可以直接设定一间用来作为储物室,只需要简单添购几个层架或搁板,就可以妥善地把很多东西都移出你的视线。这样就如同先打好底妆,做好遮瑕,剩下的才是彩妆发挥的空间。
你不一定要购买同样有号码的抽屉柜,但要将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抽屉中,让它们拥有自己的家,也方便自己随时找到所需的物品。
当初在挑选收纳柜时,因为看上了一个有九个抽屉的款式,而且它还有数字编号,所以我会分门别类地去收纳:一号是文具,二号是发票,三号是零食……因此我们的桌上更容易保持整洁,要找东西时我也只需要简单地说出编号,家人就知道东西在哪里。建立一个容易去遵守的模式,家人便能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女主人也不用每天忙东忙西,累得不可开交。
按照色彩和样式收纳衣物,尽量让衣帽间一目了然,并且要不定时地清理衣柜,避免囤积过多不常穿的衣物。千万不要抱有“有一天总会穿到”的心态,如此就能随时让衣帽间保持井然有序,也能有效减少冲动购物的消费行为。
衣物类的收纳也要遵循上述原则,从袜子、贴身衣物、冬季衣物、夏季衣物到首饰、香水或帽子,都应有各自的归属。
自2019年宝宝出生后,我们仅添购了一个五斗抽屉柜,放在主卧的床尾走道。我会将孩子小小的衣服叠成整齐的“豆腐块”来收纳,不仅一目了然,还非常节省空间。孩子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我也会不定期地将她已经穿不下的衣服从抽屉里移出,避免占用“寸土寸金”的小空间。
小玩具被集中在白色的收纳盒里,推进电视柜下方,我们没有特别盖上盖子,目的是让小宝宝自己也懂得去哪儿找玩具、收玩具。另外,对于玩具,我们也会有意识地控制种类、数量,而不会一直无上限地购买,这也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收纳习惯的一种方式。
我们家中五位成员的物品,都遵循“一进一出”的原则。有新的东西要添购就必须是有不适用的东西要被淘汰,这样家里的东西自然就不会越堆越多,导致出现旧的用不着、新的甚至还没拆封的混乱场景。如果不能理性消费,即便给你再大的房子,你也一样觉得不够用。
在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个观念, 将用不上的东西 送出去并非浪费,一直占用这个物品却没有好好使 用它,才是真的辜负了物品的价值与存在意义。 让空间回归到开阔宽敞的状态,留给真正必须存在的物品,这是打造质感生活最重要的一步。
除了规划一个储物室之外,你还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收纳方式:
书柜、鞋柜、衣柜、橱柜、电视柜,适合选用定制柜,会令空间看起来简单利落。
五斗柜、抽屉柜,适合挑选有设计感的样式,定制柜反而会显得呆板。床头柜、文件柜也建议用成品家具取代定制柜,这样会更显质感。
除了储物柜可以收纳物品之外,木质冲孔板(洞洞板)也可作为收纳的工具,同时为空间增添灵活性。
利用托盘或收纳篮收纳琐碎的小物品,如遥控器、蜡烛、钥匙、小毛巾等。
此外,不建议把所有的展示收藏品一股脑满满地摆出来,这种模式反而容易让人眼花缭乱,看不见重点,感受不到美。无论是整个大空间,还是层板、开放柜等小区域,也都要遵循1/3留白的理念,这是令空间更耐看的重要手法。
不论收纳柜体的大小如何,妥善分配比例并做到1/3留白,会让有限的空间一展明亮宽敞的视觉效果。
不知道大家喜欢用折叠的方式还是吊挂的方式来收纳衣物?我自己非常推荐吊挂的方式,这样做不仅衣物不易皱,对收纳的衣服也可以一目了然。作为一个十分重视“断舍离”的人,我的衣服其实并不多,是四季的量直接一次挂出来也不会挤爆衣柜的状态,因此我们家的衣橱没有所谓“换季”这种事,就连棉被也是四季通用被,这些细节都会让我们减少做柜子的需求。我和先生的衣服也很有默契,通常都是灰色、白色、深蓝色、米色和大地色,可能只会偶尔穿插一两件不同的色系。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的衣帽间本身看起来就是整齐的。一些T恤衫等上衣我会用卷的方式收进抽屉柜里。
衣架也是我很重视的小细节,我用的是木头材质、统一灰色的款式,一字排开就会显得很整齐,不会突然跳出几只塑料衣架或铁丝衣架。我也非常喜欢运用结构挺立的素面布质收纳盒来装一些比较琐碎的杂物,放在层板上看起来就很漂亮。
我的衣服款式都很简约,但我很喜欢佩戴饰品,常通过丝巾、围巾等的变化来改变服装的整体样貌,这也是另一个我很推崇的方式。其实,除非你是演员或是造型师,否则大部分的人通常都会有自己的穿搭风格。当你的穿衣风格固定的时候,那么你拥有5套替换装跟拥有25套,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为它们看起来都差不多。可以想象一下,一位嘻哈歌手的穿搭,即便他换上再多颜色的上衣跟裤子,看起来也差不多就是那个形象。除非他今天换了一套西装,你才会明显觉得“他今天穿得不一样”,对吧?所以何必买那么多衣服占用我们有限的空间呢?
除了使用统一色调和材质的衣架吊挂衣物之外,搭配收纳篮,会让空间更有条不紊。
但我仍然是一个爱漂亮,也很享受打扮的人,我会运用各种不同材质、尺寸、颜色和款式的项链、耳环、手链、戒指去搭配同样一件素色的衣服,再加上不同的鞋子、包包,看起来就非常多变。相较于衣服,配饰类是较省空间的,尤其是首饰类。二十几岁以后,当我找到最能衬托自己的穿衣风格后,购物的频率就大幅度降低了,我更注重的是衣服的材料与剪裁方式,是否可以修饰我的缺点、凸显优点。我也很少买流行性的衣服,因此我的衣服有不少甚至都是10年前买的,到现在照样可以穿。
1 铁篮子里我放的是包包、帽子等不会显乱的物品。布篮里面就是T恤衫、围巾、生活日用品等。
2 贴身的衣物、丝巾、皮带等,我会用更小的篮子做分类,放在柜内。
包包也是一样,算下来我全部的包包不超过10个,但10个已经非常够用了,不管是优雅、休闲、运动或通勤办公,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日常需求。我很喜欢逛街欣赏美丽的事物,但我也可以轻松地转身离开,不被这些物质诱惑。因为我知道买再多、真正适合你,能衬托你的就是那几件。但我必须说,这其实也是我经过十多年的练习,过了30岁以后才慢慢体会到的,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什么画面?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一个干净整洁、让人感到放松的家对我来说,便是“幸福”具象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十几岁喜欢天天往外跑,到现在渐渐地转变为更爱和三五好友窝在家里或自己独处,无拘无束地待在自己的空间,这也是多数人共同的成长经验。
于是如何让家变得更舒适,成为大家重视的话题。如同服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喜好一样,空间亦是如此。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从家居环境中可以窥探出不少信息,可以说空间是我们心理状态的一种投射,阶段性的喜好亦明显不同。
人在20岁、30岁、40岁时对美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对此本书没有列出具体的框架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我想从专业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如何通过视觉的协调、生活的机能,展现出空间的特色,让自己离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更近一步。同时,如果周围的人也欣赏你家的话,那便是再好不过的收获了。第1章我大费口舌讲了关于软装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将一一解析软硬装的比例控制、如何有效控制装修预算,以及如何打造让人感到舒适温馨的家居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