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秋天,我还在休产假时,帕瓦力给我打来电话,邀请我与她合作写一本软装设计的图书。虽然之前没有跟其他人合作写书的经验,但我还是一口答应了。撇开我跟帕瓦力多年的私交不说,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产假期间时间比较充裕,二是我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想通过写作来重新系统地学习一遍软装知识。很多关于学习理论的书里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想掌握一门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去教一遍别人这个知识。帕瓦力在我心目中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住宅软装设计高手,和她合写软装书,对我来说几乎等于“偷师”一遍她的软装经验,简直是天大的好运。
合作写书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要顺利得多。因为白天帕瓦力通常要忙工作,而我也有育儿的重任,所以我们都是在晚上孩子入睡后才开始视频交流的。开始我们的沟通还有些混乱,没有方向感,但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合适的方式:她从专业角度告诉我在这一部分想表达什么内容,我再从读者的角度告诉她这一部分我更想知道什么,然后我们再一起确定成稿要写哪些内容,接着详细讨论每一个小知识点之下要呈现的内容,最后由我来负责文字部分的写作,她来完成配图工作。这本书中没有偏教条的知识,都是实操性很强的软装干货和经验总结。
当然,写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沟通时宝宝突然醒了,只能被迫中断,再比如因为职业的关系(帕瓦力是设计师,我是家居编辑),我们俩都有一些“强迫症”,对图片质量要求很高,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张合适的图片,我们甚至会讨论一两个小时。但总体来说,我们俩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尤其是当我们不同的想法碰撞出大家都觉得“天哪,太棒了”的内容时,隔着屏幕我们俩都能看到对方因为兴奋而闪闪发亮的眼神。
回顾整个写作过程,我觉得自己是获益更多的那一个。首先,在这个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软装搭配知识;其次,我跟帕瓦力虽然有多年的交情,但从来没有共事过,这次合作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其间无数次的不谋而合让我们不由地发出“难怪我们能成为好朋友”的感慨。写完这本书,我们很难不更爱彼此。最重要的是写作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本书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居如其人。你是怎样的人,就会住在什么样的家里。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家居编辑,我看过无数套家居案例。如果你问我喜欢什么风格,或者是我会把自己家装修成什么样子,以前我可能回答不上来,但现在我非常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家。这也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希望看完本书的你也能跟我一样,更加明确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最后,感谢我先生对我写作的支持,谢谢他在工作之余主动承担更多的育儿工作,也谢谢他总是告诉我:写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严小药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