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墙体在建筑中的位置分类,有山墙、檐墙、槛墙、隔断墙等类型(图 2-1)。山墙是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檐墙位于檐檩之下,是柱与柱之间的围护墙。槛墙是位于建筑前檐或后檐槛窗踏板之下的墙体。隔断墙是位于室内分割空间的墙体。
图 2-1 各种墙体位置示意
根据墙体立面形式分类,有云墙、花墙、迭落墙、爬山墙等类型(图 2-2)。云墙常用于园林建筑之中,墙体顶部呈波浪形起伏变化。花墙是用砖或瓦摆砌成透空图案的墙体。迭落墙与爬山墙常用于地形有起伏变化的山地建筑群中,墙顶部断开为迭落墙;若墙顶不断开,随地势上升,则称为爬山墙。
云墙
花墙
迭落墙
爬山墙
图 2-2 仿古建筑墙体立面形式
砖墙的砌筑类型主要有干摆墙、丝缝墙、淌白墙和糙砖墙(表 2-1)。
表 2-1 砖墙的砌筑类型
砖的摆放方式有卧砖、陡板砖、甃(zhòu)砖、线道砖、叠涩等(图 2-3)。
砖大面朝上平放,长身面露明,是古建筑墙体砌筑中最常见的摆放方式。
砖立放,陡板面露明,多见于南方建筑与民居中。
砖立放,丁头面露明,多见于台阶、台明、窗台等部位。
砖摆放时从外皮向内层层收进,多见于城墙。
砖摆放时从里皮向外层层挑出,见于无量殿。
图 2-3 砖的摆放方式
在砖墙的砌筑中,把砖的长身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丁砖,把砖的长身方向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叫顺砖,上下皮之间的水平灰缝称为横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垂直缝称为竖缝。古建筑墙面常用的组砌方式有十字缝、一顺一丁、三顺一丁、五顺一丁、落落丁(全丁式)、多层一丁(多层顺砖,一层丁砖)(图 2-4)。
十字缝又称“全顺式”,同皮砖全部采用顺砖砌筑,上下层要错缝搭接,所得砖缝呈十字形。
一顺一丁又称“梅花丁”,同皮砖顺砖和丁砖交替出现,这种做法的墙体拉结性较好,但是比较费砖。
三顺一丁又称“三七缝”,同皮三块顺砖与一块丁砖相间排列,这种做法的墙面效果比较完整,墙体的拉结性也较好。
五顺一丁是指五块顺砖与一块丁砖相间排列,墙面效果比较完整,但墙体拉结性能低于三顺一丁,一般较少使用。
落落丁又称“全丁式”,一般用于糙砖墙院墙中。
多层一丁是指先砌几层顺砖,再砌一层丁砖的砖墙做法。
图 2-4 砖墙的组砌方式
仿古建筑墙面灰缝有平缝、凸缝、凹缝三种。凸缝又称鼓缝,砖墙凸缝常做成圆线。凹缝也称洼缝,又分为平直、内凹和八字缝(图 2-5)。
图 2-5 墙面灰缝形式
灰缝的色调一般采用相近处理和对比处理两种方式。普通墙面灰缝色调多与砖墙一致。琉璃砌筑的灰缝根据琉璃的颜色而定,黄琉璃应使用红灰,绿色和其他琉璃墙体使用深月白灰或老浆灰。对比处理的方式一般有青砖黑缝、青砖白缝等。详见图 2-6。
黄琉璃用红灰
绿琉璃用深月白灰
青砖白缝
青砖黑缝
图 2-6 墙面灰缝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