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应·第二

题解

本篇着重阐述了游说的两种技巧——“反”和“复”,“应”是这两种技巧产生的效果。

反、复,即反观历史、复验未来;反观对方、明察自身。

追溯既往,是为了考察未来而著说。比如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当下。研究心理,是为了认识自我。所有道理和规律,其实就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下,所有为人处世的道理,都已经被人说过了。只有真实了解了自己,才能洞悉人性。

本篇所论的游说技巧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辩证法认识,可以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诸多领域。像“投石问路”“欲擒故纵”“抛砖引玉”等成语已化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注释——

大化者:教化指导百姓的圣人。化,教化指导。

无形:没有形迹。此处指道,即自然法则。

“反以观往”句:反,指反观,即观察过去。覆,覆验,指验知未来。

覆以知己: 己,秦恩复校“一本作‘此’”。

来今:未来与现在。

——解析——

指明什么是“反”和“覆”以及使用这两种技巧的依据和重要性。“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反”是用于观察过去、了解古代、知悉对方的技巧;“覆”是用于验知未来、了解当今、明察自身的技巧。“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如果事理与当今的情况不合,可以通过反观往古弄清楚。“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这就是实行反覆的依据和重要性。把圣人抬出来,因为圣人是先知先觉的,“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不仅找到了有力的依据,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注释——

因:依从,根据。

“反而求之”句:反,指站在对方的角度。应,应答,应对。

“言有象”句:象,形象,象征。比,类比,推比。

无形:这里指玄妙的道理。陶注“理在玄微,故无形也。”

钓语:像钓鱼投饵,引出对方的话语。

罝:捕兔子等野兽的网。

多张其会而司之:会,聚合,此指野兽聚集之处。司,守候,等待。

其言无比:比,合。

报:这里是“合”的意思。

牧:同“察”。

袭:衣上加衣叫作袭,引申为重复。

诱:诱导,引导。

——解析——

具体论述以“反”求“覆”的途径。反覆之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对立统一。“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反术的运用,是在对方与我的言辞不相合时,以求得对方的外在表现,即“应”。

通过事物的相似性原理,采用拟造事物或事情的形象和原理,用比拟性的语言去探求对方的实情,像撒开一张大网,钓得实际的情况,用钓语达到合事的目的。当对方不言语,无法比较时,用拟构事理形象的方法,结合开术来打动他,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反覆之术结合象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万事不失其辞”,并重申“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注释——

反听:不用耳听,而用心听,指心能感知。

得其情:情,这里指事物的本性。

定基不审:定基,奠定的基础。审,清楚,明白。

反辞:反诘之词。

睑:通“敛”,收敛。

开情:指敞开心扉。

实理:指真实目的。

事上:事,侍奉。

“此听真伪”句:听,指考察了解。情诈,真实和欺诈。

言默:言语和沉默。

以见其式:式,模式,样式。

托:依托。

雄雌:这里指高低强弱。

类:种类,类别;指事物发展的状态。

居其内:指深入内心。

射:指猜中。

符应:像符节相合那样应验。符,符节。

螣蛇:传说中一种会飞的蛇,能指示祸福。

引矢:开弓射箭。

——解析——

听言要得情,得情是根基,而变用的手法可以像鬼神那样神秘莫测。反观对方的具体手段,核心是欲擒故纵,即:“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擒故纵是古代兵家常用的战术,其精神来自《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以得情为基础,以反为纲,以变象比为目,以反求复,达到“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注释——

知之始己:知人从自己开始。

比目之鱼:又叫鲽(dié),古人说此鱼只有一目,必须两鱼并行,才能活动。

见:同“现”。

舌: 嘉庆十年秦氏刊本作“如舌”。

燔骨:烧煮过的骨头。

圆、方:形状的两个相对方面,泛指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下文同。

以道之:道,引导。

牧人:管理、治理众人。

忘情:指失去真实。失道:指违背规律。

形容:指踪迹。

天神:如天之神,指神秘莫测的最高境界。

——解析——

知人必先知己,“己不先定,牧人不正”。“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文章连用四个比喻句说明自知的重要作用:“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自知是知人的先决条件,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文章又用阴与阳、圆与方的关系深化其意义,人与人的关系,像阴与阳那样相辅相成,像圆与方一样相互显现。圆方之论在《本经阴符七篇·转圆法猛兽》中有更深刻周到的论述。圆、方作为处世之道,圆是指谋事或计谋周密详备,方是指行事方正合矩。“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是指当对方的内情未显现时,用周密详备的计划去诱导他,以便了解实情,互相沟通语言和思想;一旦明白实情,就可以按方的标准去要求对方,使他合乎事理,达到自己的原定目的。

——实例分析——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说服周瑜抗曹,就成功地运用了反应术。

当时东吴孙权在曹操亲率大军攻打江南时,是战是和举棋未定。诸葛亮并不了解周瑜的为人与个性,与鲁肃一同去见周瑜。鲁肃报告完军情之后,周瑜以应该向曹军投降来试探诸葛亮。诸葛亮以“反以难之”的策略激怒主战派的鲁肃,说他竟然不了解天下大势,趁势说吴国不受损失的投降方案是把大乔小乔两名美女送给曹操,以激怒周瑜,由犹豫不定到力主抗曹,既达到了抗击曹操的目的,又实现了保全自己力量的初衷。 6OecTLxUI0IEKn+se0//Mdgv65RrJ0HVSkp/JCWaJJMBdSklNrZnskgLV36kUP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