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学员沟通的时候经常说一句话:最开始做账号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一条笔记要十全十美,否则很可能一年过去,一条笔记都没有发布。尤其是很多兼职做小红书的人,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都需要被计算在成本内,如何在前期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快的正反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里我集中聊一下实操中常见的几种问题以及相应的一些对策,包括前期如何高效产出内容以及如何解决更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之前训练营有个学员 @是苹果宝呀 ,人设IP是一个在体操、运动、芭蕾等方面都非常有天赋的11岁小女生,这个账号一直是她妈妈在运营。最开始做账号时她妈妈找了很多爆款选题,其中很多是图文形式,尝试制作一篇后跟我们说,做这篇图文足足花了三个小时,同样的时间她的视频制作效率要高很多,这种情况下,显然做视频对她来讲是更高效的做法。
和她情况相反的是另外一个学员 @陈亿护肤 。她在找我报名之前,全部都是做视频内容,因为当时视频在小红书算是一种发展趋势,但可惜的是,她做了一年也没有做起来。看了她的账号后,我发现她的定位以及图文审美都没啥问题,但是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且上镜神态不自然,视频这种形式对她来说有点难度,所以我建议她改做图文方向。做图文后她发现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后续相继有了多条爆款笔记,下面的数据图就是她在社群分享经验时展示的。
   
   所以,大多数人做账号一开始就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图文更高效,还是视频更高效?我的回答是因人而异。如果你是纯“小白”,我会先推荐尝试图文形式,因为一篇优质视频内容的制作成本远远高于图文制作,需要拍摄、剪辑、文案,有的还需要镜头表现力,摸清楚每一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图文的话,有的软件自带模板,你需要的无非是做好内容的修改和替换。 总而言之,前期选择什么样的制作形式,取决于你在哪种形式上花的时间精力更少但是效果更好,你用哪种形式的工具更加熟练,你的个人基本素质更匹配哪种形式。
这里分享做图文一般需要用到的几个工具:稿定设计、创可贴、美图秀秀、黄油相机;做视频需要用到的工具:高像素的手机、剪映、度加剪辑、轻抖、提词器、打光设备、收音器等。
确定了内容输出形式后,如何让你的选题源源不断地输出,有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个方式:自己账号爆过的选题继续做,换内容换场景继续拍。
以我自己的账号“吕白White”为例,我在2022年的时候有两篇万赞笔记、一篇千赞笔记。2023年10月份,我重新发了一篇该选题的笔记,很快这篇笔记的数据就破千了。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会在平台找到爆款,以及在你过去的爆款笔记中找规律。
这里我补充一个知识点, 选题的重要性>形式的重要性>内容的重要性,一个好的选题其实就能决定你80%的流量了 。“黄金一小时”这个选题能爆的核心就在于这是个爆款选题,不仅我自己账号做出了爆款,我的学员 @复盘一姐 靠这个选题笔记获赞20万,收藏15万,这个选题的其他爆款还有很多,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我之前一直在说的“爆款是重复”这一理念。
她的内容和我说的相比,几乎一字未改,为什么她的笔记比我的更火呢?答案可能是因为“她看起来比我更像老师”,甚至我发现,我戴眼镜拍的视频数据都比我不戴眼镜拍的要好很多。因为更符合用户的刻板印象。
我常说一句话, 专业杀死流量,演员成就爆款 。几乎所有短视频上有粉丝、有流量的博主,都是因为她/他长得就像是做这行的人,他们符合用户的刻板印象。哪怕内容一模一样,他们也会比别人更有优势。这也许应了那句话,老天爷赏饭吃吧。
   第二个方式:用行业案例或者个人案例做内容。
我老板圈有位成员是做云南大理包车业务的,她来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想做小红书,她说因为她的一位同行在小红书上获客效果很好,并且把账号链接发给了我。我看完这个账号后觉得虽然内容做得相对粗糙,但是有一点值得学习,就是博主特别会做案例。
他把他的内容和评论区做成了用户好评反馈,制作成本低的同时还有利于转化成单。这个思路非常适合做知识付费和需要线上获客的商家学习。以我自己为例,我在2022年做过一系列内容,就是“吕白和他的学员们”,我把我的一些优秀学员的案例做成笔记分享到平台上。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激励学员们努力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学员们的心路历程,但不得不承认,这也让我获得了很多用户的信任。
所以,分享个人案例或者拆解行业案例做成内容是创作者源源不断输出的高效方式。
   做自媒体最恐怖的其实不是出不了爆款,而是如何保持持续更新的状态。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因为我是比较容易放过自己的人,每天下班后,时常会想,我真的太辛苦了,一定得好好休息。不知道大家和我的想法是否一样。但同时,我也很清楚,个人IP这件事我是一定要做的,所以,我当时想到了两个方法。
一是搭建团队去推动我完成这件事,用他律来抵抗自己的惰性。每次周末的时候我的团队成员就会把我从房间“薅”出来,让我开始录视频。所以,有些朋友说,你真努力,每天都在产出内容,这个时候我都会默默地想,那是因为后面有一群人每天在倒逼我生产内容。
二是我会把所有时间都集中起来做事,比如我一般在周六把一周的文案素材全部整理出来,等到周日全天进行拍摄,这两天我会雷打不动地做好这些事。但据我观察,很多学员的做法是,每天晚上下班后开始写脚本,然后再拍摄内容,一天一篇,看似很有规律,但只要加班,基本上这一天的原定计划就会泡汤。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开始懊恼,但自我谴责反而会加重不自律。我的观点就是: 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懂得如何高效聚焦解决问题更能事半功倍。在我看来,创作最重要的是流程,而不是灵感。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陷入了一个人更新动力不足的情况,不妨试试我说的这两种方法。